创新帮教问题青少年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模式

阅览:  日期:2016-07-26

法制委和联合体

根据中关工委和省关工委的部署精神,厦门市关工委在积极配合政法机关对失足青少年开展帮教工作中,以创新思维,创建领导体制机制、工作队伍、活动平台,确保机制有效运行与工作持续发展,把这项工作推向新发展,被福建省关工委肯定为“创新帮教问题少年体制机制的厦门模式”。主要做法:

一、创建新型组织体系,创新运行机制。

1.创建“关爱联合体”。由市关工委法制委牵头,以老战士、老妈妈两个关爱工作团为基础。先后吸纳部队鼓疗心理咨询中心、潘涂边防所、市公安强制戒毒所及工读学校等15个单位,组建关爱联合体。建立“领导协调小组”、联席会例会制、联络员网络和定期学习、工作、例会、调研等制度。实现组织联体、运行机制对接,工作互动。形成一个新型的“软实体”。

2.创建新型队伍。建涵盖“品德、法制、科普、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宣讲团。打造四支队伍:一是思想道德教育宣讲服务队,由老战士和老妈妈关爱团成员组成。着力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准则。二是法制教育宣讲服务队,由公、检、法、司的“五老”志愿者及边防武警警官组成,着力推进法律进特殊群体,增强青少年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意识。三是科普信息技术宣讲服务队。由老科协、农学会、老劳模志愿队组成,进监所对失足青少年开展就业技能帮教。四是心理健康援助服务队。由部队鼓疗心理咨询中心为主体组成“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服务中心”,为启明学校工读生等未成年人搭建心灵绿洲,克服心理障碍。各宣讲服务队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各类教育基地作用,使教育与实践更有机结合,提升实效性。

3.创建公众性活动平台。一是构建社会化共建平台。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协助政法机关共同开展帮教工作。二是搭建民间化帮扶平台。充分挖掘民间资源、广集民间力量开展帮扶工作。三是建立公众化社区教育平台。构建便于公众参与的,如“联合体、社区、家庭”三联手帮教模式。运用这三个平台与政法机关衔接加大了帮教力度,提升帮扶水平。

二、精耕“软实体”,提升新成效。

1.对失足女青年开展争取早日走向新生梦教育。通过开展“社会化共建”,帮助收教所打造“五个监所”的教育改造环境:①“开门评警,打造阳光”监所。②“岗岗对接,打造书香”监所。③“引进信息技术,打造科技”监所。④“技能培训,打造习艺”监所。⑤“军警民共建,打造和谐”监所。协助开办“四班二室一场”(即:电脑班、烹饪班、插花班、栽培种植班;图书室、心理辅导室;开心农场),帮助学员提高劳动技能和就业本领。开展“理想点亮人生”、“放飞梦想”等主题教育和读书活动,引导失足女青年“走好人生每一步,写好自己的历史”,取得实效。有一学员写到:“感谢关爱联合体送给我《理想点亮人生》,它让我在迷茫中看到一线希望,我会用心思考人生,确立奋斗目标,把握前进方向,等待我人生的又一轮朝阳。”鼓起勇气,走向新生。

2.对在监服刑青年开展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梦教育。市劳模志愿队与厦门监狱签订共建协议,定期进监所开展“中华魂”等主题教育活动。劳模们与11名青年服刑人员开展“一帮一”、“二帮一”结对帮教。两位劳模先后资助结对帮教服刑人员达4000元。并帮助一人完成自考学业。市关工委顾问、正军级老首长王宝田等领导,多次深入监狱,开展帮教活动,鼓励他们争取早日实现社会复归梦,收到实效。如有4名服刑人员分别获得减刑加分奖励。

3.对吸毒人员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追梦教育。老妈妈关爱团用母爱真情,规劝、引扶他们走人生正道。开展学习雷锋事迹活动。“联合体”赠送毛毯衣物和生活用品给戒毒人员。市爱乐乐团的青年志愿者为学员们演奏《红星照我去战斗》等名曲,老妈妈表演了诗歌朗诵《献给母亲的歌》。学员们倍感温暖。有两位老妈妈各拿出1000元帮助一名戒毒青年做小生意,鼓励他远离毒品,走向新生。老妈妈老战士进家入户,跟踪帮教社区里的戒毒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并召开戒毒人员家属座谈会,形成“关爱团、家属、社会”三联手帮教形式。

4.在工读生中开展圆幸福成长梦教育。

我们本着办好一所预防性学校,就等于少建一所监狱的理念,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着力打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的预防体系,帮助启明学校开展“走向新生活你我同行,一路同行一路歌”活动。结合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共同把每个学生教育转化成为遵纪守法、社会有用的人,共圆幸福成长梦。坚持以“三同”方式(与学生同行,帮学生所需,与家长同心,急家长所急,与学校同步,发挥助力作用)为工读生点燃希望之灯,用爱与法筑起成长的阶梯。近两年有30余次走进学校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教育活动和“建设平安厦门,你我同尽力”活动;捐资助学达8万余元。仅归侨林淑莲老妈妈就捐了2万余元。连续七年协助该校牵头举办“厦门市中学生法制教育夏令营”。引导工读生“励志弃旧习,扬帆启新程”;帮助建立学生进步档案,完成义务教育,其中有一批学生考入五年制大专班、职专和警校;有的参军入了党;有一人被评为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13年组织学生参加创意设计模型竞赛,24人分别获得市、省、全国奖励。由该校学生组成的“鼓动心弦先进打击乐团”参加全国大赛荣获金奖。启明学校两次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有24名学生受到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办公室奖励。

三、实践体验与思考

1.关爱联合体是协助政法机关帮教的一种新型组织体系,也是一个富有活力的“软实体”。实践证明这种组织形式能够把公、检、法、司、军休所和社会“五老”以及驻军各相关成员单位和志愿者融为一体,形成合力,汇集帮教工作正能量,取得最大化的成效。

2.签订社会化共建协议,是建立帮教长效机制的有效举措。开展社会化共建,签订共建协议是一种机制创新,可整合与发挥共建双方资源优势,促进帮教工作的发展。

3.传统做法与信息技术要紧密结合。传统帮教要常教常新发展提升。我们建立了“社会关爱信箱”,开通阳光驿站,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广泛吸纳汇集社会爱心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开展帮教。增强关爱力度,拓展关爱领域。

4.创建机制要立足与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我们着重抓好三个体系:一是组织体系。如,关爱联合体、关爱联盟。二是工作体系。构筑与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相衔接社会化共建平台。三是服务体系。依托实践基地,做到在服务中教育,在教育中服务。

5.帮教工作要与时代主旋律教育相结合。如,当前,举国上下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要针对不同帮教对象分别提出要求,要使人人都能人生出彩,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

创新是关工委工作发展之本,是动力之源。纵观创建“关爱联合体”;开展“社会化共建”;建立“社会关爱信箱”。这三者联为一体,有利于更大地发挥主体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作用。既能全方位地集聚整合各方的资源与优势,又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力量与智慧。形成一个新型的“社会化开放性的帮教大平台”。这是一种新的尝试,还需在今后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使它更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