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阳光照我心 永远为党尽忠诚

阅览:  日期:2016-10-01

  

 

  我是厦门市翔安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报告团团长彭铭伍。我以自己 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知党爱党,听党话,跟党走,永远为党尽忠诚”的体会,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也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和帮助。

一、 从小立志 听党话跟党走

  我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小时候我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抓壮丁、抢烧杀的悲惨情景。那时,我家没有土地,我父亲只能给地主当长工,受尽剥削。屋顶瓦片破了没钱修,下雨了雨水往下落。那时我赤着脚,穿破烂衣,饿着肚子,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1949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狂轰滥炸我前沿一带。当时,有颗炸弹在离我家不远处爆炸,当场有14位乡亲和亲人被炸死。我家房子被夷为平地我也险些丧命。是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解放了我们,使我们分得了土地,脱离了苦海。从此,我就沐浴着党的阳光成长。我目睹了这一切,幼小的心灵里激起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对党的无限感激,暗暗立下誓言:“听党话, 跟党走,做党的好孩子”。

二、 刻苦学习 成长成才

  我于1952年入学读书。因家境贫寒,为了生活,我和父母一起劳动,耕除草、施肥,我样样都干。我深知学习机会的宝贵,因而,我起早摸黑,刻苦学习。不久,我当上了少先队大队长。并于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团,成为当年小学第一个团员。

  1956年秋我考上同安第三中学,任初中一班班长。我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刻苦学习,使我们班的学习成绩获得全年段第一名,我也被评为“三好生”和“优秀团干”。尔后,我考入同安第一中学高中部,并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我在学习中遇到不少困难,尤其是俄语经常补考。于是,我努力钻研,终于掌握了学习规律。最终以十分优异成绩考上福建师大。

  在大学里,我又以刻苦求学而闻名全校。我这个苦孩子,能读到大学毕业,成长成才,全是党的阳光雨露,全靠党的培养。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党恩深如海,我终身不忘:“党啊,您是我新生活的靠山,您是我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我要永远紧跟您,为您的崇高理想而奋斗!”

三、 立足岗位 锤炼自己勤奋工作

  我从福师大政教系毕业后,几经周折,被分配到当时的三明地区上京煤矿(后来的省上京矿务局)工作。一个福师大政教系毕业生还要到黑洞洞的煤矿井下挖煤,既脏黑又有生命危险。是去,还是不去?经过思想斗争,我决定去。于是,我到最艰苦的煤矿井下去锤炼。在工作中我不仅遇到了种种困难,而且还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是党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是党给我信心和力量。党教导说“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我遵照党的指示努力工作。一方面以身作则带头干,另一方面与广大战士一起打眼、放炮、扒煤、架柱,就连危险的“放顶”也拼命干。

  我从实践中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至理名言。要使梦想实现,只有迎着困难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反之,怕困难,退却,半途而废,那是没有出路的,再好的梦想也不能实现。在这年中我连队有8位战友为祖国煤炭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的采煤连超额完成上级交给月产6000吨的任务,年产7.2万吨的原煤生产任务。我也被评为“三明市劳动模范”。并于1977年10月兼任后余煤矿党委书记。尔后,又调任省上京矿务局工会主席和局机关党委(总支)书记,并获得高级政工师职称。我在煤炭岗位上工作了40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祖国的煤炭事业。

四、 发挥余热 永远为党尽忠

  退休后,我回到家乡,被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所震撼鼓舞,于是就选择了关心下一代工作,让晚年人生更有意义。2006年10月起受聘于翔安区关工委,任常务副主任、报告团团长等职。获聘以后,如何通过自己的演讲,树立学生们爱党、爱国、爱家乡信念,就成了我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用“说唱”的形式,就是用好唱的“顺口溜”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开心和快乐中理解和接受。

  近5年多来,我先后到翔安一中等20所中小学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作多个专题和用闽南语演唱《十唱共产党是我们的好领导》等报告4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达58000多人

  在关工委工作岗位上,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党员、老同志应该做的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得到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了表彰。

  虽然,我的养老金较低,但每当想到与我一起在煤矿井下工作而牺牲的战友,我还感到很幸福。因为他们长眠在矿山而我还幸运地健在。我以前,饿着肚子过日子,现在,是肉包干饭样样有。你说幸福不幸福?况且,我的精神生活很充裕,锻炼身体、家务劳动、学习、写文章、朗诵、唱歌样样都做。

  这样的幸福生活是谁给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人民政府。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听党话,跟党走,永远为党尽忠诚,是我一生的追求。恪守入党誓言,时刻用党章要求规范自己,常怀忠诚之心,勤修为党为民之德;常怀进取之心,勤修艰苦奋斗之德;常怀责任之心,勤修知恩图报之德;常怀敬畏之心,勤修克己奉公之德,永远为党尽忠诚,永远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如今,我虽年近8旬,依然坐公交车或自行车到社区(村)、学校。用好唱的“顺口溜”,人歌颂党恩,为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梦想而努力奋斗!

  (彭铭伍,本文获得2016年省关工委“两史”、“三爱”主题教育活动报告文稿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