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合力平台 做好关爱工作

阅览:  日期:2007-08-08

 
    在深入贯彻中央(2004)8号、16号文件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过程中,我们联系实际,着力研究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如何有所作为,对构建工作合力平台,加大对青少年关心力度进行尝试,已初见成效。
 
    去年,我们与市文明办、团市委及厦门日报社联合发起在全市开展对青少年的“百项关爱行动”。提出了“项目带动、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的要求,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主动联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厦门日报社、厦门广电集团和市老龄办等八家单位,共同启动了“厦门关爱工程实施方案”(简称“方案”)。这是去年“关爱行动”的升华,是新形势下把更多的部门和社会力量引入到关爱行动中来的一个具有时代性又有活力的新型载体。“方案”指导思想明确,坚持贯彻中央8号、16号文件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竭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方案”强调坚持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为首要任务,以对青少年中的弱势和特殊群体的关爱为重要内容、以帮助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主要抓手;要运用新理念、创建新机制、加强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建设,提升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关爱实效;采用社会化运作方式,建立“关爱工程基金”,加大对青少年的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要以契约形式,签订关爱共建协议,使共建各方明确各自职责和义务,发挥各自优势,扩大关爱工作的覆盖面和效果;要致力于两岸青少年的交流,促进关爱工作两岸互动,以增加两岸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激发两岸青少年爱我中华,促进统一的爱国情怀;要建设一支以“五老”志愿队为主体,与社区青少年志愿队、共青团的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及红十字会志愿者队伍紧密结合,同时吸纳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把关爱工程建设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坚实平台与载体。
 
    从开展“关爱行动”到实施“关爱工程”以来,全市推出了思想道德教育、扶贫助学和赠书读书活动等八大类150多项。其中,开展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达1330多场,受教育人数达30多万人次;全市筹集关爱资金600多万元,已资助贫困生7千多人;组织全市10万多名学生参加以“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各级关工委和“五老”志愿队与社区、学校、企事业等单位签订关爱共建协议259份,参与共建单位647个;经市关爱工程领导小组授牌作为厦门市关爱工程的青少年教育基地有13个。还有专业人员组成的“科普希望快车”、“光明希望快车”、“青年希望快线”等三支志愿者队伍,定期深入学校和社区,对未成年人开展科普教育、健康教育和丰富文化生活等活动。关爱协议项目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效推进关爱工作的延伸和发展,推动关爱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理念在关爱工作中的运用,是建立关爱工作长效机制的有益尝试。
 
    我市关爱工程启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不少企事业单位主动与市关爱工程办公室联系,要求参加到关爱行列中来。如,厦门登特口腔连锁机构捐赠2万元建立关爱基金,与市关爱办联办青少年口腔健康大型公益知识讲座,印发健康小手册2万份,并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就连民间组织——“同心慈善会”和“希望之星音乐工作室”,也分别组织义工和民间歌手主动要求为外来员工子女及贫困生献爱心。有的离退休干部,甚至今年我市5名高考状元也联手提出为关爱工程作贡献,为贫困生解难等。全市5万多名巾帼志愿者、7千多名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以及社区3600多名青少年志愿者,也都加入到关爱行列,参与关爱行动,在加强和改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关爱工程已成为我市社会各界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合力平台”。
 
    我市关爱工程的实施,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各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介入,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形成一个关爱工作的强有力合作体,关爱工作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初步体会:首先,抓关键,促共识。关键是党政领导重视。共识是构建合力平台的思想基础,共识凝集力量,形成合力,合力的魅力无限。我们紧紧围绕党政工作中心,认真做好每件力所能及的工作,用对青少年的爱心,对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用我们的行为体现卢展工书记概括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用虔诚主动和富有成效的工作,激发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内在积极性,齐抓共管,发挥主渠道应有的作用;用真诚态度,谨慎方法,整合各参与单位的力量,发挥其优势,促进发展,扩大影响,有效地把群团组织和有关社团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力量凝集起来,在联手活动中增加彼此了解,培养感情,逐步结成一个“合力联盟”。全市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支持为主导;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机制的新局面。如,今年,市关工委、文明办等十几个部门联手举办的“厦门关爱工程启动仪式暨扶贫助学大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均出席会议。市委领导发表重要讲话称:“由市关工委等八个单位发起建立的‘厦门关爱工程’是一件大事、一件好事,是一件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爱心工程、和谐工程、温馨工程”,“它既是我市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8号文件的一项有力措施和一个实际行动,又是我市社会各界关爱青少年的一个合力平台”,并希望“关爱工程的队伍更加强大,力量更加壮大,成效更加明显”。其次,抓提升,促实效。提升具有时代性富有活力,更有实效。我们从开展“关爱行动”到实施“关爱工程”就是提升关爱工作,它把更多的部门、组织和社会力量引入到关爱工作中,把更多的爱心凝聚到关爱成效;共建是提升构建合力平台的有效运作机制。共建共享是构建合力平台的内在动力。如,开展教育基地共建,推进了阵地规范化教育,促进青少年政治思想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升了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关爱效果;以社区为重点的共建,用契约的形式与学校、社区、家庭和企事业等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建立共建关系,整合了方方面面资源和优势,实行联动共建,合力运作,共建共享,互利双赢,激发了各共建单位的内在积极性和动力,形成一个巨大的合力平台,提升了共建实效。第三,抓延伸,促发展。我们充分发挥厦门区位优势,把合力平台的构建向外延伸。既向海峡彼岸延伸,又向周边地区延伸,力求突破发展。从去年开展关爱行动以来,已有金门县爱心慈善基金会等三个爱心团体参与关爱行动,金门烈屿慈幼协会还与我市翔安区回汉小学建立长期的扶贫助学关系;还与金门县教育局及台湾有关县市等单位联合每年举办一次由两岸青少年参加的夏令营。如,有赴金门的厦金亲子夏令营,厦金情深——牵手大陆行夏令营,两岸老少牵手厦门行夏令营及书画笔会等。最近,我们牵头与市妇联、市金联会等八单位联合与金门县教育局、台北市中正国小、高雄市金门县同乡会和金门县老人权益促进会等单位在厦门成功举办“两岸老少携手共创美好家园”系列活动。开幕式上市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台湾立法委员吴成典、金门县长李炷烽分别发来充满民族情感和乡亲情谊的贺词等。收到很好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开拓与周边地区的共建工作。如,在关爱工程启动仪式上向在泉州市的“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授牌,并建立共建关系,作为厦门关爱工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了跨地区合作的突破。目前正在探索关工委与企业联手开展跨区域的共建工作。 (2007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