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细无声
阅览: 日期:2012-03-12
林淑莲同志为归国华侨,她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1965年全家随父迁到厦门居住。1990年从厦门医药机械厂退休。退休后又在市青少年宫从事后勤工作。2000年至今参加厦门老年大学关工委老妈妈帮教组,她积极从事特殊群体青少年的关爱、帮教、帮扶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积极认真,成绩突出。
十年来,她一直把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作为自己老有所为最重要的选择。特别是对工读学校偏差生的关爱,胜过自己的子女。她整天忙忙碌碌,往返奔波于工读学校、偏差生的家。在学校的教室里、会议室里、学生宿舍里、操场上、餐桌上,都留下了她与工读生手拉手谈心的身影。她经常与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密切配合,用炽热的心去融化工读学生们冰冷的“顽石”。她联手帮教组的老妈妈,挽救了一批又一批的偏差生,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破碎的家庭。
由于林淑莲老妈妈对启明学校工读生无私的关爱和无微不至的照料,从而赢得了工读生们无限的信任。他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林妈妈说,有什么事都愿意找林妈妈帮助。例如,工读学校女生小孙,因心怀不满父母亲把她送到工读学校,认为自己被父母抛弃了,喝下了一大瓶的肥皂水自杀,后来难受了,不是告诉值班老师,也不跟父母说,而是求助于林淑莲老妈妈。林妈妈得知情况后,马上联系值班老师,再打电话给小孙的父母告知情况。小孙及时的送医抢救,终于脱离危险。事后,小孙打电话给林妈妈,表示自己以后不再做傻事,要好好学习。
林妈妈始终致力于改善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缓解了多位工读生认为“自己被父母送进工读学校就是被抛弃”,因而对家长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如来自宁德农村的小军,因父亲用过激的办法把他送到启明工读学校,生活上失去行动上自由,失去母爱的他,认为父亲也不要他了,心理失去平衡,甚至对父亲产生恨意。林妈妈用强烈的爱心感化着孩子,告知小军只要认真学习,仍会获得关爱。并耐心嘱咐小军的爸爸多来看看关心自己的子女,更好地帮助孩子重拾信心。在林妈妈的帮助下,父子之间的关系很快得到改善。暑期放假回家,小军还帮助爸爸干农活、卖西瓜。小军还表示要按时回学校念书,直到初三毕业。小军的爸爸非常感谢林淑莲妈妈,主动邀请林妈妈去宁德做客,多和他们父子交流。
为了更加系统、有效地关爱、帮教、帮扶启明学校学生,林妈妈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做笔记、写心得、分析失足少年的思想动态,从而使帮教更有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她还为帮教的学生建立了“进步档案”,几年来,她已经为一百多名帮教的学生建立了“进步档案”,使得帮教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的开展。林妈妈还指导学生填志愿,进行跟踪帮教,深受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班主任老师的赞扬。如家住湖里的小培,从小由于父母溺爱,十分任性,打架、清钱被送入工读学校,林妈妈主动配合学校担起跟踪教育小培的重任,三个月的新生期过去了,小培取得明显进步与原先判若二人。林妈妈还主动到小培家拜访他的父母,进行交流。小培就爱听林妈妈的话,有时一谈就是一两小时,一老一少十分投缘,中考成绩公布后,小培上哪所学校继续学习?一家人还请林妈妈“决策”。最终,小培如愿考上自己喜欢的学校,选择自己所爱的专业。
林淑莲老妈妈虽是归国华侨,但她在经济上并不宽裕。2006年至今仍每年拿出省吃俭用1200多元捐资助学帮助工读学校学生。十多年来,林妈妈用爱心和亲情挽救一颗颗破碎的心,唤醒了一批又一批迷惘的孩子,化解了许多家庭矛盾,她的爱心善举感动许多人,学生们都喜欢她,把她当作最知心的朋友,每年拍毕业照的时候,学生都把林妈妈抱在一起合影留念,亲切地把她当作班上的一员。一名叫“小强”学生在学校元旦文艺联欢会上,把心中的歌献给林妈妈,“想着我的人是你,牵挂我的人是你,最了解我的人是你,最相信我的人是你,是你,还是你,我心中的好妈妈,林妈妈!”
许多学生、家长、老师都写感谢信给她及有关领导,对林妈妈的关怀精神大为赞赏。林妈妈说:“我很乐意和孩子在一起,看到他们渐渐长大,考上好学校,有出息了,我比什么都高兴!”
母爱是无私的、博大的,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林妈妈对她的工读学生付出的爱是神力也无法比拟的。林妈妈的人品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贤淑淳朴而又高洁,她和她的工读学生的故事,没有历史诗篇的感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涛骇浪,但林妈妈的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市关工委 吕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