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劳动”深植于青少年心中 ——厦门市思明区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做法和经验
阅览: 日期:2016-10-06
厦门市思明区关工委结合当前青少年的思想实际,紧紧围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主题,从“爱劳动”这个朴实而又易被当今时代忽略的课题入手,按照总书记“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针对当前青少年劳动观念普遍弱化、淡化和软化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集聚多方力量,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使“爱劳动”的观念深深扎根于青少年心中。
推动“梦想·田园”校园劳动实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于劳动这一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感到陌生,劳动观念不强。针对这一现象,思明区关工委意识到,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学校这个主阵地不能丢,要让劳动这门课程重新回到课堂,回到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区关工委会同区教育系统关工委认真分析形势,制定工作方案,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发动全区所有学校、利用校园内一切可以利用的边角空地,整理开垦出来作为青少年参加劳动实践的场地。各个学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有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题的“开心农场”,有以种植蔬菜为主题的“蔬菜乐园”,还有以种植各种花卉为主题的“彩色花园”…… 空余地方稍大的,以班级为单位,空余地方小的,以年段为单位,划片包干,从整理空地、松土、下种、浇水、施肥开始,一步一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同学们自己动手,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到自己负责的园地上照看自己的秧苗。秧苗的成长伴随着孩子们的进步,劳动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体会到了“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爱劳动有礼貌的好品德,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相关的种植知识,明白梦想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劳动、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更好地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及团队合作精神。2013年5月22日,思明区委文明办、区教育局在槟榔小学召开现场会,为“梦想˙田园”校园劳动实践基地槟榔小学示范点授牌,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关工委主要领导,区教育局有关领导及各个学校的代表、市各大媒体都参加了授牌仪式及观摩活动。在开展“梦想˙田园”校园劳动活动中,槟榔小学在传统土壤耕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种植方式,引进无土栽培技术,通过亲身实践,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传统农耕和现代农耕的不同特点,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在劳动过程中体验农民的辛苦,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学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学会与小伙伴合作,坚持每天照顾植物,学会做有责任、会合作的人。槟榔小学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爱劳动”入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学生“好习惯、懂感恩、乐合作、有责任”的四维发展模式,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不仅强化了劳动观念,而且通过具体劳作领悟了生活的真谛。他们的经验在全区中小学得到推广。 借助社会力量,创建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 位于思明区滨海街道黄厝社区的有田氏开心农场,与区关工委共建,作为全区青少年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一个基地,2012年区关工委专门为有田氏开心农场授予“教育实践基地”的牌匾。经过几年的发展,农场已经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培训队伍,设立了农作物认知、田间蔬菜采摘、彩陶DIY、丝网花DIY、多肉植物种植、包水饺、农场野炊等亲手制作、亲身体验、亲近自然的科目。先后接待过思明区及全市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共10多万人次。农场与思明区第二实验小学、大同中学等学校共建试点,走入校园为学校开展大型校园拓展活动、校园心理拓展游戏、班干部特训营、个性学生成长营等校园实践活动,收到良好效 果。农场与厦门植物园、科技馆、奥林匹克博物馆等多个科普实践场馆合作,开发不同主题的春秋游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共有10多所中小学6000多名学生参加,取得了良好效果。2015年7月,农场首次承办由市妇联主办的“激发潜能,创意无限”——厦金海峡亲子夏令营,来自两岸30多对家庭结对入住有田氏农场的亲子家庭,通过开展认识农作物、亲手采摘蔬菜、小朋友自己做菜、包水饺等亲身经历的活动,不仅使孩子们亲近了自然,体会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而且进一步增进了两岸家庭,尤其是孩子们之间的两岸亲情。 (思明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