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联盟教育基地之厦门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来同安竹坝 换不一样的春华秋实

阅览:  日期:2016-10-19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吃惯了麦当劳,坐惯了小汽车,炎炎夏季享受着空调,一切都显得那么舒适。

田间的一切,对城市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

暑假来临,课堂从学校搬到了田间地头,孩子们吃着农家饭、睡着硬板床,几天时间里吃了从未吃过的苦,也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清晨起床,趁着太阳还没有那么火辣,和同学们一起下水田插秧、到地里拔花生;中午煮花生,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晚上体验农场的篝火晚会,累了躺到硬板床上便入睡。这是厦门科技中学小廖同学一天的劳动体验生活。

  对于小廖来说,这一天是奇妙的。自小在城里长大的他,第一次把脚踩进稻田的泥巴里,第一次亲眼看着花生从土里拔出来。

  给小廖带来这种劳动体验的地方,就是厦门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今年暑期,像他这样的学生到这里劳动的有6000多人。

厦门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位于厦门市同安区竹坝华侨经济开发区。基地一期建在厦门市竹坝学校校园内,占地9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567平方米,基地基本满足600名学生一次性入住、开展实践交流活动的需要。

 

 

 “城里孩子对田间劳作知之甚少,甚至许多农村孩子也疏远劳动,意识不到农业劳作的重要性。”黄老师说,“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而劳动技能伴随人的一生,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中学的校长,正是因为有了对这个问题的深刻认识,才组织学生到这里来。

  竹坝学校不断发展的劳动教育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2006年,市文明办授予“厦门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实践示范基地”2007年再次被市关工委等七个部门授予“厦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2008年加入厦门关爱工程联盟。

  同时,基地在课程上始终秉承“做中学、学中做”,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在实践内容方面特色鲜明,丰富多彩,主要突出了主题教育特色、农业实践特色、科技活动特色、军事拓展等。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体验绿色无公害种植乐趣,学会生活,懂得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真正走向田野,放眼大自然!体验从“宠儿” 到农民劳作的艰辛生活,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多参加劳动锻炼,提高体质,调节紧张的学习节奏,在劳动中获得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意识,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立春过后,春耕即将开始,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实践田里挥锄劳作、弯腰插秧,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学生们看着眼前的一粒粟、万颗子到一垄田、一畦地里,方知“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俗语说八月十五起花生,心动不如行动,厦门一中、六中的学生们纷纷来到田间,埋头苦干,收获满满。课本里许地山先生崇尚“落花生”的精神:生长在泥土里,不好看,但是很有用。词浅而意深,劳作后的学生们更懂得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秋收时节,满城尽带黄金甲,面对黄灿灿的稻田,厦门一中和厦门六中的同学们,卷起袖子,镰刀霍霍向水稻,眼前飞舞的稻谷就像飞舞的精灵,载着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

  野外拓展、绿野寻踪、才艺展示、团队合作,这里有许多好玩又大胆的游戏考验着大家,让我们放飞年轻的心,挣脱呵护的绳,勇敢坚强的接受挑战。(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