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凿深井 看蝶变——翔安区老年大学近年教学成果回顾
阅览: 日期:2024-05-11
近年来,翔安区老年大学始终坚持以“政治建校、创新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管理治校”为办学目标,在老年教育上“凿深井”,成功收获美丽“蝶变”。
攻坚智慧助老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老龄办关于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的精神,推出《翔安区委老干部局“1+3+5”创新项目“智慧助老”实验课》,该项目入选2022年教育部优质教育培训项目,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推介为第三批省级“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教育培训项目及课程资源。在为期三年的“智慧助老”行动中,组织骨干教师编印两册《与老年人共享“智能时代”》,提供老年学员专属教材;坚持送教下基层开展“巡回式”教学,培训重点骨干,扩大实验课覆盖面;录制线上课程视频,推送精品课程、精品课件,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堂的有机融合;探索高校合作,切实提升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实理论研究
积极参与省、市老年大学组织的各类理论研究会议与培训讲座,扎实提高理论功底。坚持以实践为导向,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课题,2021年完成论文、征文3篇,实现理论研究从无到有的突破,其中,论文荣获2021年厦门市老年学学会、厦门老年大学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三等奖;2022年完成论文3篇,分别获得2022年全省学术年会论文评选三等奖、优秀奖和全国校长峰会三等奖;2023年完成论文4篇,其中,《老年大学开展老年游学的实践与经验总结——厦门市翔安区老年大学“智慧助老”游学实践与经验分享》入选《全国老年大学典型案例集(2022)》,并在2023年福建省老年教育学术论文评选中荣获优秀奖,《老年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在2023年福建省老年教育学术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推进教学建设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从无固定办学场所到拥有近5000平方米的独立办学场所,办学条件实现“飞跃式”提升,于2020年初通过“福建省达标老年大学”评审验收。结合教学实际,健全完善《翔安区老年大学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学校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注重选优配强,面向社会广纳人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课程不断创新,定期开展座谈,广泛征求老年学员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增设班次。开设有国画、书法、摄影、合唱、太极、礼仪走秀、交谊舞、拉丁舞、葫芦丝、电钢琴、古筝等47门专业课程。每学期开展“初心讲堂”“同上一堂党课”等专题思政课,定期开展中医保健、老年健康养生、防诈骗等专题讲座,充分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依托各社区(村)等资源,因地制宜推动翔安区老年大学教学点建设,目前已与社区联办共建教学点11个,其中5个教学点与区校同步开课。积极配合推进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老年大学教学点建设全覆盖,努力实现“家门口”的老年教育。
收获银龄硕果
立足本土特色,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深耕特色文化办学,用更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老年群体更足的幸福感与满足感。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大型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如南音学社选送的南音节目《美丽翔安》,荣获厦门市第二十五届南音比赛成人综合组二等奖、原创作品奖、优秀指导老师奖等三个奖项;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旗袍文化节暨全球华服风尚盛典,自编节目《礼仪东方》荣获“最具创意编导奖”“最具民族特色奖”“最佳团体协作奖”等奖项和6项个人奖,教学成果丰硕,充分展示了翔安区老同志的时代风采和向上向善的精神,体现了对党、对祖国、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
(翔安区老年大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