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海沧区举办“非遗技艺教学”全民终身教育活动
阅览: 日期:2024-12-25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老年学员的文化自信,近日,海沧区“非遗技艺教学”全民终身教育活动在海沧区老年大学举办,内容涵盖插花、贝艺、竹编、衍纸、铝编等5个非遗项目,每个项目各50余人参加。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深受老年学员的喜欢。
插花技艺
花舞瓷光 艺启美好
插花,是指运用植物的枝、叶、花、果等素材,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法(如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如设计、造型等),重新搭配组合,创造出具有自然美、形态美、季节美和意境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插花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活艺术,它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精致、浪漫的生活态度。
本次插花技艺教学邀请“闽花艺”技艺非遗传承人黄瑜勤进行授课,详细讲解非遗插花技艺的历史渊源、特点和基本制作方法,并手把手进行花艺彩带和插花创作教学。
贝艺技艺
传承非遗贝艺 感受海洋魅力
贝艺,亦称螺钿工艺,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手工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艺品的制作中。这种工艺不仅体现了匠人的精湛技艺,也展示了贝壳天然色泽和纹理的美丽,使得每一件螺钿作品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是大自然馈赠与人类智慧的巧妙结合。贝艺主要选用螺壳或海贝作为材料,通过磨制、镶嵌等工序,将这些贝壳装饰于各种器物表面,如漆器、家具、乐器、插屏以及木雕等。
本次贝艺技艺教学邀请贝艺技艺非遗传承人刘又飞进行授课,详细讲解贝艺技艺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挑选贝壳、怎样依据贝壳形状和质地构思作品。
竹编技艺
竹韵传承 指尖匠心
竹编,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竹编手作的传承,我们能够让后人接触并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与创造力,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竹编不仅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造型闻名于世,尤其是中国的竹编工艺品。推广竹编手作,不仅能够向世界展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本次竹编技艺教学邀请厦门理工学院非遗学社负责人洪雪玲进行竹编知识讲解,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安溪竹编传承人陈永河进行现场竹编编织表演。
衍纸技艺
纸艺华章 衍展非遗
衍纸,亦称卷纸或盘纸,是一种源自民间的纸艺表现形式,于2015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利用镊子、剪刀、卷笔等工具,将细长的彩色纸条通过盘、卷、捏、拼、贴、粘等手法制作而成,其作品具有浮雕般的立体效果和实用价值。衍纸通常可制作成书签、贺卡、装饰画、挂件、摆件、大型橱窗展示等。
本次衍纸技艺教学邀请衍纸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宝珍进行授课,详细讲解衍纸技艺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铝编技艺
铝编拾光 匠心传承
铝编是一种将铝线进行缠绕、走线、组装、造型等工序制作成工艺品的传统手工艺。它是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草编技艺演变而来,融合了多种编织技艺手法。铝编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和可塑性,能够被编织成各种复杂的形状,如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这些铝编工艺品不仅造型美观,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价值,而且极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能够传递文化和情感。
本次铝编技艺教学邀请铝编技艺非遗传承人安德新进行授课,详细讲解铝编技艺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特点和制作方法。
此次活动,不仅让老年学员了解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也进一步推动了非遗技能的传承和发展。
(海沧区委老干部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