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闯敢试敢创新不断刷新厦门人的获得感市委老干部局组织老同志畅谈改革开放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系列报道二

阅览:  日期:2018-10-06

  

 

已成为厦门地标建筑的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虽已82岁,李秀记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1964年,李秀记毕业于清华大学,1972年到厦门工作。1983年,一纸调令,时任厦门新华玻璃厂副厂长的李秀记成为厦门市副市长,直至2002年,历任市委副书记兼市纪委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40多年搏浪前行,他的人生际遇与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交织在一起,正如习近平在为他的文稿汇编《从政二十春》撰写的序言所说,李秀记同志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是他“留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道路上的一个深深的足迹。”畅谈起厦门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李秀记仿佛又回到了热火朝天建设特区的日日夜夜。

  制度创新 从改革开放探路者到

  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敢闯敢试’是厦门经济特区精神的灵魂和精髓所在。正是特区人民这种改革创新、开放包容的胸襟和敢闯敢试、爱拼会赢的胆识,推动着厦门经济特区从艰难起步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梦想。”

  特区建设以来,厦门一直肩负着为国家改革开放试验探路的使命,从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保税港区,到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区人不断进行探索。如:率先探索举外债搞基建,向科威特政府贷款修建高崎国际机场;成立国内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组建全国第一家合资经营、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地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引进全国第一家台商独资企业——厦门三德兴贸易有限公司;在全国最早推出住房公积金制度;率先实现全民医保……

  说起厦门的多个率先、首创、全国第一,李秀记自豪之情满溢:“40年栉风沐雨,市委市政府带领厦门人民,把一座‘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自来水经常停’的海防小城建设成了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努力让市民在改革发展中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治创新 用好用足特区立法权

  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回望厦门特区立法权的取得,来之不易。厦门立足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运用立法权,为促进厦门特区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制度规范和有力的法治保障。”

  从1992年12月起到2002年,李秀记一直担任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一职,见证并推动了厦门取得立法权的全过程。

  1994年3月22日下午3时35分,出席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2721名全国人大代表以绝对多数通过了授予厦门经济特区立法权的议案,开启了厦门经济特区立法的新纪元。李秀记追忆那段历史依然激情澎湃。“厦门人民历时六年、追求立法权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取得立法权后,“特区人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在既没有现成模式可供效仿,又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厦门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从1994年至2018年,厦门立法至今有效的共有99件,涉及城建、教育、文化、引进外资、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这些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加强厦门民主法制建设,推动依法治市进程,促进特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思路创新 旅游会展业千亿链从此启航

  “我先后担任厦门大桥、高崎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厦门人民会堂和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工程领导小组小组长,人称‘小组长专业户’。这些工程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领导和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共同奋斗结出的硕果。”

  当前,我市正大力推进“双千亿”工作,其中,旅游会展产业是重点发展的服务业千亿产业链之一。提起会展业,不能不提富山国际展览城、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和厦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时光回到1983年,李秀记调任市政府副市长,分管工业交通,当时市里准备举办工业品展览,但全市唯一可供展览的场所只有“大庆展览馆”,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此事让市里决定建一个新的展览馆。1985年6月25日,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富山国际展览城竣工,并举办厦门特区成立后的第一个展会——首届厦门国际展览会,这标志着厦门会展业正式诞生。1987年9月8日,首届投资贸易洽谈会拉开序幕。到了1997年,外经贸部正式为投洽会加上“中国”的冠冕,而此时的富山国际展览城虽经两次扩建,但已无法容纳投洽会的规模。市委市政府计划建设一座全新的展览馆——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李秀记被任命为“小组长”。

  1998年投洽会期间,时任国务委员吴仪莅临厦门,为会展中心开工剪彩后,找到李秀记说,如果会展中心两年内能够建起来,她就再来厦门为会展中心落成剪彩,并与李秀记“拉钩”为证。

  既然立下“军令状”,再苦再累都要完成任务。为克服1999年超强台风正面袭击厦门带来的损失,项目指挥部发出“大战一百天”的号召,最紧张时,工地上聚集了73个施工队、5000多位建设者。终于,国际会展中心提前一个月基本完工,成为当时国内占地面积最大、展厅层高最高、单体体量最大的展馆。同年投洽会期间,吴仪如约而至,她再次与李秀记握手,说:“你做了一件实事,办了一件好事。”

  如今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与小金门岛隔海相望,主体建筑如欲展翅腾飞的大鹏,又如启航的巨轮,它不仅是厦门的标志性建筑,还成就了厦门的会展业,投洽会从这里走向世界,成为厦门最重要、最耀眼的品牌,成为谱写特区辉煌篇章的有力一笔。(陈璇、吴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