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老专家智慧力量 助力厦门市创新发展 厦门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阅览:  日期:2019-10-22

 

2016年10月中国老科协会长陈至立莅厦考察老科协工作

  

        2005年,中央相关文件强调,广大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奋斗在各条战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继续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厦门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于2005年4月15日正式成立,并聘请蔡启瑞、田昭武等8位院士为顾问。协会的成立,为老科技人员发挥“余热”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

  厦门市老科协创会会长蔡望怀在成立大会提出,要有一种奉献的精神,要有一种先进的理念,要有一种务实的作风,要有一种事业的追求。这是创业之道、成事之道。他还强调,我们一定要在干实活、办实事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老科协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第一,要有所追求,有所作为,有所建树。要把老科技工作者当中潜在的智慧、才干、学识、知识、经验等开发出来,让那些在科技战线上戎马一生的老同志有一个继续发挥作用的机会;第二,要有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老科协要有生机活力,就应该敢于突破长期以来群团组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工作思路观念、方式方法乃至体制机制,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进行创建工作新模式、新机制的探索和尝试;第三,要把老科协组织建设成为一个能够喷涌活力的平台。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推崇务实的精神、践行务实的作风,办实事、求实效、创实绩。干活做事,思路再好,如果没有落到实处,只能是“芬芳过后总成空”。

  市老科协历届班子都秉承和坚持务实和创新的理念,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在实践中予以充实、完善,紧扣改革和发展大局,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努力有所作为、有所建树。2016年10月中国老科协会长陈至立莅厦考察调研,对市老科协工作做了如下评价:厦门市老科协成立以来工作出色,理念先进,方法创新,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性,取得不少成绩;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开展课题调研和科普宣传工作,以及支持老科技工作者干成一些事等方面,特色明显。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搭建科技服务平台

  厦门市老科协按照“政府引导支持,市场主导配置”的原则,提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走访有关政府部门和部分企业,了解我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寻求工作的着力点,为老科技工作者发挥智力优势搭建平台。

  配合市科技局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的改革,2006—2013年,市老科协承接了近300个厦门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理任务,组织老专家对企业承担的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进度、资金使用情况、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监理。秘书处每半年提交监理情况汇总报告,报送市科技局相关部门。2014—2015年又先后承接了《厦门九龙江北溪饮用水源安全保障科技支撑平台项目》等11个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后评价工作。

  2013年以来,市老科协接受市经信局委托,先后对159个厦门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机器换人”专项、65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和跟踪管理。对2009—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未完成验收的项目进行跟踪,督促企业尽快完成并申请验收。还参加政府采购招标,承接市环保局委托,组织专家对35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进行评估审核。

  市老科协成立不久,即办成了一件令人耳目一新的事。本着助力医疗资源建设的意愿,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不惜付出艰辛努力,和“厦门洪视医疗科技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厦门科宏眼科医院”,主要为城郊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现在,这所医院已经发展成为闽南地区有一定影响的三级乙等眼科专科医院。

  根据老科协会员专业门类较多的特点,市老科协先后成立了城建、机械、电子、光电、农业、海洋、信息技术等专业委员会和医学分会。鼓励专委会走向社会,提供有偿技术咨询服务,先后承接了“厦门园博苑”园区桥梁建设项目监理、《国家火炬计划厦门光电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厦门电工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厦门海域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厦门市能源结构调查与升级》编制和《厦门市家庭农场示范场》评定等50多个项目。

  此外,市老科协支持老专家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申请技术专利,促成30余项专利成果参加“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推荐林榕、尤宣来两位老专家的发明专利参加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并被授予金奖。今年又有陈朝等四位老专家的5个项目入选省老科协参加“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项目。

 

市老科协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到企业开展科技项目监理

  发挥科技智库作用,积极调研建言献策

  老科技工作者退休前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熟悉地方社会经济情况,在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方面有独特优势。厦门市老科协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结合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

  2009年,市老科协在网站开辟“科技支撑海西发展——海西建设大家谈”专栏,发动会员为加快海西建设建言献策。2010年,“云计算”在全球信息产业界刚刚兴起,市老科协就敏锐地看到这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大演进和变革,它将开辟信息化的新时代。蔡望怀会长组织了十几位专家学者,认真学习了解,组织了十来次深入的研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撰写成近万字《关于发展厦门云计算产业的建议》,于9月25日呈报市委、市政府。9月30日,时任市委书记于伟国即作出批示,要求市有关领导“对云计算产业要高度重视,及早运作”并“提出我市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具体建议”。接着,2012年我们又率先提出《关于制定厦门市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的一些建议》,被采纳列入“十二五规划”,写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此外,市老科协还推动美亚柏科公司建立了我市首个“云计算中心”,并促进“大数据”发展。

  市老科协顾问田昭武院士,在步入耄耋之年后,依然在他所热爱的科技领域耕耘不息。他潜心研究增程式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动力源的多元化等课题。市老科协特邀厦门金龙、中国二汽有关专业人员协助他进行调研,并共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田院士这一科研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国务院参事室在《国是咨询》期刊上登载了田院士等人的论文《电动汽车对动力源的需求及对策》。

  “十二五”期间及“十三五”以来,市老科协开展了《厦门市“十二五”期间海洋科技成果分析与评估》《厦门市城市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发展厦门果蔬种业对策研究》《厦门市“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研究》《厦门城市绿色交通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厦门传感器产业调研》《厦门光健康医疗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等调研课题,提出《关于推广燃油节能清净剂的建议》,并向中国老科协提交了《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让中国农村更美丽》专报件。2017年,根据市政府关于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深入实施千亿产业链(群)培育工程的部署,洪荻生会长主持成立六个项目组,分别承担平板显示、计算机软件和通讯网络、机械装备、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和传统优势产业等六条千亿元产业链(群)梳理调研工作,形成5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提出详尽的补链、强链、扩链的建议,得到市领导的肯定。

  此外,根据调研成果,2015年以来先后举办了有专家、企业和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推广光伏发电、共建美丽厦门》《推动机器换人,促进智能制造》《厦门海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传感器与智能制造论坛》《学校光环境及用眼健康研讨会》等论坛,助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开展多种科普活动,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厦门市老科协把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作为重要职责,成立了科普工作委员会,组建包括赵玉芬院士等30多位老专家参加的科普报告团,面向社会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先后荣获福建省老科协科普活动一等奖、中国老科协优秀科学报告团二等奖。

  每年举办“老科协科普大讲堂”等各种类型科普讲座100多场。与厦门科技馆联合举办公益科普讲座和“院士与青年学生谈理想”互动座谈会。为市领导干部举办院士科技讲座,协助“千人大讲堂”组织“大数据与互联网+”报告会。今年还把“老科协科普大讲堂”搬到老年大学。

  老科技工作者志愿队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组织科普广场、科技下乡、健康义诊活动。组织医疗分小队到龙岩、三明、漳州和泉州的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巡回义诊、送医送药。

  举办外来员工子女科技夏令营。在云顶学校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委派老专家走进《科学》课课堂。经庄威会长协调厦门市孙中山研究会,合作在同安、湖里、海沧三个区各建设一个光伏发电科普教育基地。

  在同安区开展蔬菜、果树等无公害栽培、安全用药等科技培训和咨询活动。到翔安区进行生物农药“淡紫青霉”防治胡罗卜线虫病的对比试验,并加以推广。

  开展媒体科普宣传,与市气象影视中心合作制作《台风》电视科普片,与市科协、厦门电视台联办举办“科普大篷车”电视科普栏目。在《厦门日报》开设每月一期“科普精粹”栏目,已经坚持了九年。

  发动会员积极开展科普创作,组织编写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论》《节能减排知识》《农村科技实用手册》《四季养生与健康》等科普系列丛书和科普宣传材料5万多册。

 

市老科协农业专委会考察同安区海堤葡萄园现代栽培技术

  建设温馨会员之家,推动事业持续发展

  厦门市老科协按照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立足老科协职责定位,推动老科协事业持续发展。制定《关于加强专委会(分会)建设的意见》,持续开展“老有所为五个一”(促进一项成果转化、参加一次技术咨询、提出一条建言献策、发表一篇科普文章、做好一场科普报告)活动。

  每月举办一场“老有所学”报告会,已经坚持10年。从创会开始即开展了对学有专长、退休后继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做出成绩的老科协会员高级技术职称认定工作。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和“敬老节”为重点组织参观、联谊活动,为会员组织专家义诊、眼科检查等健康服务活动。各专委会(分会)每年也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会员活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值中国老科协成立30周年,厦门市老科协组织开展《欢庆七十年,奉献新时代》系列活动。回顾走过的近15年历程,正如福建省老科协郑义正老会长在全省老科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的,厦门市老科协虽然成立晚,但起点高、成效大,工作出色,在全省后来居上。市委、市政府领导也曾多次肯定市老科协为厦门市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市老科协会长蔡望怀、顾问蔡启瑞院士荣获“福建省老科协突出贡献奖”(全省仅7人获此奖项);2016年贺向东常务副会长荣获“中国老科协奖”;2017年市老科协荣获2013-2017年度“福建省老科协先进集体”,2018年又被评为“中国老科协先进集体”;2019年市老科协顾问田昭武院士荣获“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全国仅10名)。

  15年岁月流逝,抹不去我们的感念之情。感念改革开放之盛世给老科协工作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感念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科协等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感念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感念老科协班子里退休领导干部甘当科技义工和志愿者的真挚情怀。我们深切地期望并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市老科协将开辟新的征程,继续为厦门市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建立新的功业。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把市老科协建设成为老科技工作者之家,让老科技工作者居此家、尽其职、享其福,身心健康得到促进,精神境界得到提升,真正享受“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人生幸福。

 

市老科协科普委员会常年组织科普进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