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人才】闽南童谣非遗传承人朱文传:乡音韵脚写传承
阅览: 日期:2024-11-04
开栏语:
为用好用活银发人才资源,厦门市委老干部局有力激活银发人才“宝库”、汇聚银发力量,引导他们在党的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医疗义诊、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官网推出“银发人才”专栏,对我市各领域银发人才典型代表进行宣传,激励更多的老同志加入银发人才队伍,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期人物:马巷街道后亭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朱文传。
朱文传: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将继续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单位,教念闽南童谣活动,为闽南语的传承,为闽南精神的发扬光大作贡献。
曾获“福建省星星火炬”奖章,被评为“福建省终身教育优秀志愿者”的朱文传,是一名小学高级教师,从教学岗位退休后,受聘为翔安区、镇、街等部门宣讲团成员,翔安区讲师库成员,还兼任马巷街道后亭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也是翔安区闽南童谣文化研究会顾问,闽南童谣非遗传承人。退休十余年来,他退而不休,热心公益,对闽南童谣的发展与传承更是倾心尽力。
2009年,临将退休之际,朱文传就接到任务:创作闽南童谣。原来,马巷小学有意开设特色课程,意在传承闽南传统文化,但缺少这方面的教材。而朱文传是位从事语文教育多年的高级教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又是翔安本地人,对闽南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学校便将编创闽南童谣教材这一重任交给了他。
出生于闽南、成长于闽南,对闽南文化有着深厚情结的朱文传,觉得有责任承担起传承闽南文化的重任。他不但自己回忆小时候念过的童谣,还深入翔安、同安等乡村,寻找一些年岁大的老人,请他们回忆熟悉的闽南童谣,搜集回来加以整理。与此同时,朱文传还编创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闽南童谣,将百余首童谣编辑成册,成为学校特色课程的教材,并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为闽南童谣非遗传承人,朱文传特别重视做好传承工作,他曾数次前往翔安区舫山小学、马巷第二中心幼儿园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活动中,朱文传耐心和学生讲述闽南童谣的由来,教小朋友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还将珍藏的童谣书籍捐赠给学校和幼儿园。
在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的同时,朱文传还开设文化公益课,在翔安区文化馆闽南童谣兴趣班,开展教念学闽南童谣活动。他每周都认真备课,根据计划自己打印教材,准时上课,辅导少年儿童念诵闽南童谣。在舫山书院,他接待了来学习闽南童谣的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实践队,现场为他们新编的闽南童谣《天乌乌》标上拼音,教实践队的同学念诵。为了加强闽南文化的传承力量,他还在马巷老年学校引导老年学员一起传承闽南文化,创编新闽南童谣。
朱文传热忱服务社会,以念诵闽南童谣为基础,他编创的《智字歌》收入马巷中心小学校本教材;《升国旗》《洗手歌》等三首收入《新闽南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