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回信精神·助改革发展”——厦门离退休干部心声感言(四)

阅览:  日期:2025-09-10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和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勉励老同志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2025年4月份以来,厦门市委老干部局积极开展“学回信精神·助改革发展”专题调研,广大离退休干部结合亲身经历讲改革历程、谈学习体会、提发展建议,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持续注入银发动能。

市委老干部局特别策划,在“厦门离退休干部”微信服务号开设专栏,陆续刊发老同志的心声感言。

王金水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我是幸运的,见证了厦门从旧社会到新社会,从小渔港变成了国际化大都市,并且参与了厦门建设发展的诸多工作。那时候,大家每天都干劲十足,想方设法地发展城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特区刚刚成立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厦门和大家一起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总说要“滴水穿石”“马上就办”,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厦门考察强调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还是这个道理,要树立长远目标,坚持不懈,一任接一任踏踏实实干,扎扎实实搞发展。我很高兴看到厦门当前经济繁荣发展、风景优美如画、人民生活幸福,这就是改革最好的答卷。

邱志雄

厦门市海事法院原党组书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不仅是对广大老同志的亲切关怀,更是对我们贡献力量、奉献社会的殷切希望。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老区建设发展的工作部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情系老区、建言献策、牵线搭桥、接力推进,为改革发展注入精神动力;要围绕中心工作,立足厦门“跨岛发展”战略需求,发挥好厦门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作用,深入挖掘、修复红色遗址,用好老区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为改革发展注入精神动力;要聚焦老区振兴,积极推动老区特色产业发展,搭建企业培训帮扶平台,凝聚多方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全省、全市的改革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沈芦

厦门市图书馆离休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让我深刻认识到“离岗不离党”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带动更多市民”的号召,让我们看到离退休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价值。江苏、上海等地老同志通过理论宣讲、关心下一代等实践,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百姓语言”,这正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作为老图书馆人,我呼吁更多有能力的离退休干部,以典籍为载体,以专业优势赋能文化传承,深度挖掘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等特色资源,配合图书馆走进社区、校园,开展更多主题宣讲,讲述红色文献背后的故事,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杨先德

原厦门市工商局市场处处长、机关离退休干部第一党支部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新起点,老有所为,主动作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鹭岛银领·党旗红”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要向“老杨树宣讲汇”的老同志们学习,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做好良好家风“建设者”,带头立家规、严家教、正家风,以“小家”清廉助推“大家”清正,让清廉之风滋养万家。当好廉政“宣讲员”,讲好廉洁齐家的“厦门故事”。

黄献伟

厦门市检察院原副局级检察员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每一位老同志都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工作岗位上历经磨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专业知识。这些宝贵财富,正是我们助力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今,我们虽已离开工作岗位,但初心不改,使命在肩。我们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结合自身优势,积极为厦门发展建言献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我们老同志从未缺席。我们可以通过义务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到基层;通过法律援助,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闽台民间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与认同。这些志愿服务形式,不仅能发挥我们的专长,更能为社会和谐发展注入正能量。

(党建教育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