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寿文苑】钟情花鸟画 变法勇创新——访画家、美术教育家郑景贤
阅览: 日期:2025-09-26
早年因工作之缘,得以接触郑景贤先生的绘画作品,为其画面色彩的浓郁、构图的情趣,以及所绘花鸟形态之灵巧秀润所吸引。其作品格调清新活泼、意趣盎然,令人过目难忘。时隔十余载,在一个秋日的午后,笔者终于有机会拜访郑先生,聆听他在绘画艺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心路历程,深感其情之真切、其志之笃诚。
钟情花鸟,博采众长
郑景贤对花鸟画怀有深厚的情感,这与他早年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他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西北街大井边的一处院落,父亲经商,家境殷实。家中的后花园四时花木不绝:春兰吐蕊、山茶竞放;夏日鸟啼虫鸣,生机盎然;秋菊绽金、桂子飘香;冬季叶落枝舞,别具韵致。这鸟语花香的环境,从小便滋养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与热爱。即便是家中盘碗等日常器皿上所绘的花鸟纹样,也让他痴迷不已,为他日后与中国花鸟画结下不解之缘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郑父虽为商人,却颇具文人气韵,雅好书画。其兄长亦擅绘事,曾临摹齐白石的牵牛花,笔墨间花叶扶疏,生意盎然。家庭艺术的熏陶,加之天性对花鸟的喜爱,使郑景贤很早就展露出绘画天赋。小学五年级时,他随美术老师外出写生创作的一幅风景画,发表于当时发行量极大的《中国少年报》,在当地引起不小反响。这份鼓励,让他更加坚定了投身绘画的决心。怀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初中二年级的郑景贤便报考了鼓浪屿美术学校(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前身),并以扎实的绘画基础被破格录取。
在校期间,郑景贤主修国画、图案、色彩画、陶瓷,并广泛涉猎中国美术史、历史、文学等课程。他勤学苦练,常常清晨即起挥毫泼墨,锤炼基本功,每周投入大量时间钻研花鸟画技法,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功底。跨学科的学习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养分。尤其是语文课堂上的唐诗宋词赏析,老师常将文学意境与绘画艺术相结合,讲解古人的题画诗,使郑景贤深受启发,领悟到画境需有诗情,方得不俗。自此,他在习画之余,潜心研读古典诗词,为其画作注入了隽永的诗意。
在众多师长中,花鸟画教师石延陵对郑景贤影响至深。石老师常教导学生要“深入生活,贴近自然”,这种注重生活体验的创作态度,深刻影响了郑景贤日后的艺术道路。
著名画家杨夏林先生也对郑景贤的艺术观形成影响颇深。杨先生曾说:“自然界中最宏阔者为山水,花鸟人物相对为‘小’,花鸟画若缺乏景深与意境,内容易显单薄。”如何化“小”为“大”?郑景贤经过深思,创造性地将杨夏林的山水笔意与石延陵的花鸟情趣相融合,把山石、流水等元素引入花鸟画中,开创了“花鸟结合山水”的新貌。这种融合拓展了花鸟画的空间表现力,其代表作《霜叶红于二月花》入选第八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此后亦有多件作品亮相各类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
京城深造,母校育才
郑景贤曾于德化某瓷厂担任技术员,从事陶瓷纹样设计工作,并参与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餐具的“大丽花”纹样设计。他为企业设计的釉上彩大丽花花纸图案“7301”号,广受好评,产品远销海外。然而,出于对花鸟画的挚爱以及恩师石延陵的期望,郑景贤最终选择重返母校,投身中国画教学。
他深知“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的道理。恰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办全国花鸟画师资研修班,这为渴望精进的郑景贤提供了宝贵的深造机会。经推荐并通过考试,他得以进入这所艺术殿堂求学。研修班名家汇聚,如大写意花鸟画巨擘李苦禅、小写意名家康师尧、翎毛画大家孙其峰、工笔画宗师俞致贞等。尤其是班主任俞致贞先生,常带领学员外出写生,观摩画展,赏析名作。郑景贤的毕业创作《春光灿烂》,便是随俞先生写生归来后所作。时值晚春,京华牡丹盛开,他精心选取角度,描绘牡丹争艳,花树下双禽嬉戏,寓意国运昌隆、吉祥如意。画面生机勃勃,意蕴深远,被评为研修班优秀毕业作品,该幅作品也成为当年的年历单张挂历在全国发行。
“绘画不可亦步亦趋于前人,贵在超越。既要把握时代脉搏,也须深入生活汲取滋养。”北京之行让郑景贤对艺术创新有了更深切的体悟。此后,无论在个人创作还是教学中,他都极其重视写生,亲自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取景、经营位置、敷彩用墨。从教四十余载,他桃李满天下,为美术界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不少弟子已成为画坛中坚力量。
变法创新,成果斐然
在绘画创作上,郑景贤始终致力于探索创新,寻求突破。其一,从技法入手,他在继承任伯年等先贤画法的基础上,融汇山水画技法,于点厾之后施以烘墨积色,使花叶更显蓊郁浑厚,视觉效果与传统程式拉开距离,强化了花鸟画中植物繁茂、色彩明丽的亚热带地域特色,从而确立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价值,成为福建花鸟画坛的代表性画家之一。其二,于构图方面大胆革新,将工艺设计中的平面构成理念引入花鸟画创作,通过大块面的分割与组合,营造出新颖的视觉节奏与趣味,令人印象深刻。其三,在形象塑造上,他在保持花鸟灵巧秀美特质的同时,进行适度夸张变形,融入装饰意趣,提升了作品的现代感与艺术品味。
郑景贤深谙“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之理,坚信唯有从生活感悟中提炼出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方能引发观者共鸣。因此,他的创作题材多取自熟悉的闽南风物,作品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欣赏其画作,不仅能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更能体味到画家对自然的深切关照、对闽南水土的深情眷恋与由衷礼赞。
正是出于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以及始终秉持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郑景贤的花鸟画艺术不断精进,硕果累累。其个人画集曾由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等三十余家知名出版机构先后出版。纵观其作,审美情趣独特,笔墨设色大胆奔放,既承古意,又不囿于成法,个人风格鲜明强烈。
如今,郑先生已届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时有新作问世。去年,他创作完成了长3.62米、高1.42米的巨幅长卷《长青》,既为纪念自己的八十华诞,亦寄寓对祖国繁荣昌盛、文明永续的美好祝愿。其对艺术的执着坚守与不懈创新,令人深切感受到一位老艺术家的精神风采与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