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抑郁症:心病更需要心药医

阅览:  日期:2016-12-01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病。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知识分子,易患抑郁症。在二十一世纪,抑郁症将成为人类主要精神疾患。很多老人抑郁症的发生与子女只重物质给予、忽视精神关怀有关。随着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抑郁症带来的危害,应当引起每个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子女疏忽,老人患上抑郁症
  本来是接母亲来城里颐养天年,可30多岁的儿子刘先生天天加班没时间陪她。最近其母突发多次胸痛、胸闷后,经检查,刘先生才知道原来母亲患上了抑郁症。
  30多岁的刘先生家住瑞景新村附近,其母亲吴畅芬60岁,因老伴去世了,她独自住在漳州农村,平日里就干干农活。今年年初,刘先生想把母亲接到厦门来和自己同住,一方面想让母亲享享福,一方面想尽尽孝心。
  谁知母亲来厦门住了不到两个月,就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刘先生送她到医院住了几天有所缓解,回去隔一两个礼拜,吴畅芬又开始不舒服,甚至还出现了胃痛等症状,而检查并未发现什么问题。
  上个月,吴畅芬又犯病了,接诊的医师仔细询问后发现,她其实是患上了轻度抑郁症,以胸痛身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果然,医生给予了抗焦虑、改善情绪的药物后,吴畅芬的症状消失了。
  刘先生这才意识到,是自己的疏忽给母亲造成了伤害。原来,其经常加班不在家,回到家又玩电脑,基本上和母亲没有交流,吴畅芬心中苦闷无法排解,于是患上抑郁症。
  空巢老人容易患上抑郁症
  杜秀娟老人今年62岁,是一位空巢老人。
  自从4年前老伴过世后,杜秀娟老人就变得郁郁寡欢。整日闷在家中不出门,拿着老伴的相片独自神伤,以前喜欢跳的广场舞也没了兴致,人也越来越憔悴。
  杜秀娟唯一的女儿林芳已出嫁,因为林芳婆家有两位老人,本身又在外企上班,时常出差。眼见母亲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林芳只能干着急。抽不出时间来看望母亲,林芳只好在物质上多给予一些。出钱帮母亲把房子重新装
  修一新,生活费也增加了许多,希望更优越的生活条件能让母亲开心一点。但事情却没有往林芳希望的方向发展。两年前杜秀娟的身体开始出现诸多不适,在各大医院就诊,全身查遍了都没问题,但杜秀娟仍然喊不舒服。最近,女儿给她打电话时,经常听到她叹气说:“不如死了算了。”这引起了林芳的警觉,于是带着母亲到精神病医院就诊,确诊为抑郁症。
  无独有偶。不久前,厦门仙岳医院精神心理科接诊了一位80多岁的抑郁症患者,该科室的一位医生介绍,这位老人在就诊前,天天以泪洗面怪自己的命不好,逢人便说自己以前的不愉快经历,久而久之抑郁症缠上了身。
  医生在给这位80多岁的王姓老人进行治疗过程中,很快了解到了老人患上抑郁症的诱因。原来,老人退休后孩子不在身边,常感孤独,自己又患有高血压,总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又不主动下楼走动与人交流,平常也没什么兴趣爱好,整天一个人闷在家里。
  据医生介绍,许多老人退休前工作很忙,没有自己的业余爱好,生活单调。退休后孩子不在身边,很容易孤独。这样,老人就很容易对自己过分关注,在不知不觉中就患上抑郁症。还有一些老年人要么担心自己会患病,要么担心自己的病情恶化,成了子女的拖累。这些想法都是导致老年人患上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抑郁老人捂死痴呆老伴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原因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大,身体总会伴有其他疾病,老人容易在关注身体疾病时忽视心理问题的存在。然而,抑郁症会给老人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危险。
  有一个案例也许能让人们引起足够重视:去年,有位连姓老人的丈夫柯大爷因肩膀骨折入院治疗,在医院他总是吵吵嚷嚷,说些奇怪的话语,也不愿配合治疗,甚至对医生和连大妈吐口水。院方会诊后,确认柯大爷患有老年痴呆症。为了保证柯大爷手术后的恢复,在征得连大妈同意后,医生用约束带对柯大爷采取了保护措施。
  不料去年11月20日凌晨,悲剧发生。护士凌晨1点多巡视到柯大爷病房时,隐约看到连大妈正拿什么东西压住柯大爷头部。走近一看,连大妈用枕头压住丈夫头部,上半身压在枕头上。护士大惊,连忙阻止,连大妈这才松开枕头,但此时柯大爷已停止呼吸。
  据连大妈称,案发当晚,柯大爷直到深夜仍然大声吵闹,影响到其他病人休息,让她感觉很没面子,她也没有办法应付,情急之下用手捂住丈夫的嘴巴。柯大爷由于手脚被绑住,只能头部上下挣扎,连大妈就顺手将滑落的枕头捂在柯大爷脸上。
  经了解,连大妈的儿子与两名老人走动不多。近两年柯大爷的精神状况出现问题,脾气变得古怪暴躁,两人经常争吵,连大妈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症,曾两次自杀未遂。
  及时治疗重获新生
  周兴财老人今年63岁,每当他想到父亲是63岁这一年去世,再联想到自己也到了这个年头,于是不由自主地感到悲哀。其实他的父亲是在文革中受迫害死去,时过境迁,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小家都发展、进步。他现在生活美满,女儿长大成人,事业有成。然而这一切幸福,并没使他感到愉快。因此,家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半年来,他总是郁郁寡欢。
  起初,他感到自己患了绝症,原因是身体不适,如胃痛、便秘、打嗝、食欲减退、失眠多梦。在多家医院做了详细检查后,他得知自己的胃肠一切正常。但他不相信这些结果,仍到处求治求医。
  那段时间,周兴财情绪特别易激动,发脾气,常为一些小事与家人争吵不休,弄得家人谁也不敢理他,惹他。他常感到自己年轻时做过许多错事,不可饶恕。其实,他一直是谨慎严肃的人。为此他常担心自己和家庭遭到不幸,不敢走出家门,有时坐卧不安,难以入睡。变得越来越消沉,经常无精打采、表情淡漠呆滞,行动也变得迟缓。以往很感兴趣的事变的索然无味,如打牌、炒股、跳舞。
  直到后来,周兴财越来越悲观,感到自己没用,真是生不如死。他感到父亲在天之灵向他发出召唤。于是想触电身亡,由于开关跳闸,而自杀未遂。家人为他着急万分,时时刻刻要人守护他。但周兴财仍企图不断自杀——割脉、服药、上吊……家人束手无策,后来,家人抱一线希望,把周兴财送往医院心理科就诊。
  医生对他经过行为、认知、发泄、自我控制等心理疗法及百优解抗抑郁药物治疗,加上医院护理人员陪他聊天说话,住院期间,又有家人陪伴在身边,一段时间后,他的病情逐渐缓解,开始走出黑暗阴影,重新回到以往愉快心境之中。
  如何认识老年抑郁症
  退休了,就等于了正式向老年行列步进。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内心不免感到苍凉。退休了,生活也感觉不适应了,工作的时候,忙忙碌碌生活也充实,作为单位的老员工,身边围绕着不少小辈,突然的变化,不禁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人也变得孤单,价值感也瞬间降低了不少。脱离了原来的圈子与氛围,生活也开始变得无聊。
  无聊是很多老年人患上抑郁症的原因。老人退休后,生活突然变得空闲,每天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无所事事”的生活让老人觉得自己不再具有价值,他们会感觉被这个社会所孤立,所摒弃。老人心情逐渐变得低落,并且对自己失去信心,没有了生活的方向,也没有了努力的目标,慢慢地,老人就陷入了抑郁的心境中。
  情绪低落是抑郁症患者非常典型的表现之一。即患者整天都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心态也非常的消极,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点,没自信心,一点小事就容易让他们产生自责、自卑的心理。
  除了在精神心理方面有一定特点表现之外,患上了抑郁症的患者也很容易出现一些身体方面的不适表现。比如说胃口不佳,消化不好,经常失眠多梦或者是头痛、身体酸痛等。到医院去进行检查,又难以找出具体的器质性原因。
  其次,轻生是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出现的一种倾向,而有过实施经验的人也不少,是让家人和医生非常担忧的一种抑郁症表现。除此之外,自残也是很常见的抑郁症表现之一,即患者会认为只有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才能缓解自己的痛苦,久而久之也容易出现自杀倾向和行为。
  告别无聊老年生活,告别抑郁症
  怎样才能远离抑郁的魔爪呢?心理专家的答案是:努力让生活过得不无聊。人老了,同样需要有爱好。有了爱好,生活不会无聊。因为爱好,生活才会出现更多的色彩。有这样一对老人,他们同一年退休,老头平时就没什么爱好,除了单位的同事以外,没有其他什么朋友了。退休后每天就是在家里看看电视,到市场买菜,做饭,每天日子都在无聊地过着。而老太太呢,因为平时就比较活跃,退休后每天到公园跟别的老人晨练,到花鸟市场看看花看看鸟儿,看到合适的就买回家,还经常跟一些老姐妹们到处去旅游,弥补多年忙碌工作的缺憾,日子别提过得有多滋润了。
  现在的退休老人,更多的是热心于公益事业。在街道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头发花白的大爷大妈,在充当着指挥交通的志愿者协管员;在各种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退休老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仍然在服务着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燃烧着自己,他们在夕阳的余热中体现着他们的价值,让生命在奉献中继续绽放。充实的退休生活让这些退休的老人体会到社会仍然需要他们,他们的存在依然有价值。

  关爱,是对抗一切疾病的力量。作为子女,我们更应该去关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很多老年抑郁症患者,他们的家庭环境并不差,但是就是缺少儿女的关爱。在医院里,我们看到他们的精神状态并不差,但是回家没多久,心情就变得低落了起来,所以他们宁愿住在医院里也不愿意回家去,因为在这里有一群可爱的小护士们每天陪着他们,为他们整理仪容,帮他们修理指甲,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事情,但是,却让这些年老的抑郁症患者倍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