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空巢老人 加强社区服务

阅览:  日期:2007-06-04

    厦门市是座宜居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同时在社会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作用下,空巢老年人在市区的老年人总数中的比重不断地增加。截止2006年年底,厦门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达18.3万人,约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2%。60岁以上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占厦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46.55%。目前,这些空巢老人都面临着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的“贫困”。“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注空巢老人,事关百姓生活,社会和谐的民生问题。


    一、厦门市城区空巢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人口流动性的加快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也使得家庭人口分散居住的现象更为普遍。“4-2-1”家庭(2对老年人、1对年轻夫妻、1个孙子)越来越多,而“空巢”则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老年人获得的家庭成员照料越来越少。以家庭照料模式为主的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的需求,是各个社区面临着加强为老年人服务的重点问题。


    (1)空巢老人需要社区服务


    在厦门城区大部分的空巢家庭,是由一个老人或两个老人构成的户型。老年人防范风险的能力非常薄弱。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渐下降,需要的照料也越来越迫切。特别是70岁以上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孩子忙于事业,没时间照顾。因此依靠保姆或者钟点工、社区居委会的照料的需求比例有所上升,要求入住托老院的老人也增加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得到社区提供服务的比率,并没有超过自己的子女和其他亲友。因为,目前保姆难找的现象存在,专门为老年服务市场的介入还几乎是空白,这是值得政府有关部门重视的。


    当今,居家养老是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如今的居家养老与传统的居家养老有明显差异,表现在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他们在经济上并不完全依靠其他的家庭成员,这就为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提供了基础条件。虽然如此,我们还要看到,仍有一部分的空巢老人因为经济收入原因,手头拮据,没有能力雇请保姆或钟点工。 


    (2)空巢老人休闲生活需要得到丰富


    从目前我市老年人休闲活动时间分布看,大部分都是看电视、听广播、散步等不需要经济花费的项目,而学习摄影、外出旅游、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等需要支出的项目则选择者较少,由此可见,经济是个问题。从空巢老年人经济收入看,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不到15%,而月收入900元以下的比例却达到37.5%。空巢老人虽然自由活动时间较多,但是缺少情趣。主要是受到经济收入、身体健康问题、居住地附近无休闲场所或交通不便等原因的限制。


    二、关注空巢老人,加强社区服务的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综合考虑我市现阶段的经济社会状况,我认为应当关注和解决好以下问题:


    1、正视空巢现象,对空巢老年人给予必要的关怀。空巢老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生存状况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厦门市城区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的比例为46.55%。而随着独生子女长大成人而大量涌现的“新空巢”老年人会进一步加剧这种趋势。不久,空巢老人的数量可能超过非空巢老年人,成为老年人的主体部分。因此,提高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当今乃至今后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通过政府领导重视、财政支持、社会援助等多方面的相互配合,真正把关怀空巢老人工作落到实处。


    2、大力扶持老年产业的发展,建立老年服务体系。根据目前我市的具体情况,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体系。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社区服务设施的基础建设。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空巢老人的个人意愿,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积极探索建设社区的新途径,基于社区层面,大力发展老年产业。一是各个社区要进行本社区老年人摸底调查。及时掌握空巢老人的情况,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要有计划地培训社区服务人员,提高护理和服务老年人的水平,尽力解决保姆难找的现象。二是要改变由政府部门包揽一切的局面,动员和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兴办老年产业。三是政府工商部门对现有的为老年人服务的行业要给予扶持,提供优惠待遇。四是要规范我市现有的为老人服务的市场中介机构,做到诚实守信,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的保姆和钟点工。鼓励单位、个人对养老服务业的慈善捐助,促进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元化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公平竞争、充满活力和效率的养老服务体系。


    此外,还要鼓励“以老养老”的有偿服务。即由健康的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这样即可以减弱健康老人因为退出就业大军的失落感、自卑感和孤独感,也可以使他们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对接受服务的老人来说,同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更会设身处地为被服务老人着想,有助于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3、发展多层次的养老机构。宣传部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人们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营造积极向上的养老环境。要发展多层次的养老机构,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要:如可以分为低档、中档、高档的老年机构。三个档次在服务对象、收费标准、政策环境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同时,要建立一些廉价物美的托老院、护理院等,满足大多数中低收入水平的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需求,通过对空巢老人实行集中供养,消除他们的焦虑和孤独感。


    此外,多层次的养老机构,可以更合理的分配资源。如在低价位的老年公寓,入住者以生活自理能力或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则政府应当提高此类公寓的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的配备水平。使机构养老真正成为居家养老的有力补充,解除空巢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4、应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的需求。现在我市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的休闲场所还很少,活动内容单调,老年休闲娱乐设施明显不足,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项目比较匮乏,老年文化娱乐的开发还很薄弱,社区建设还不能满足老年人休闲生活的需要。


    政府有关部门要把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内容纳入议事日程,多为老年人提供休闲设施,建立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综合性老年活动场所;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要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园、园林、旅游景点等公共休闲服务场所也要积极向老年人开放。并且鼓励发展老年群众文艺活动组织,鼓励开展经常多样、健康向上的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趣味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走出家庭,融入社区,参与社会活动,丰富广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充实而丰富多彩。


    5、要加强尊老敬老的教育,发动社会各界关注空巢老人的问题。针对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尊老不足的现象,各级宣传部门应该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开展尊老敬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形成一定的社会氛围,发动全社会都来关注老年人,特别空巢老人,努力创造条件使厦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