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 现状, 老人晚年“被分居”
阅览: 日期:2017-03-23
□ 梅 嘉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现在很多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房价、物价又高,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买大房子,让父母都搬过来一起居住,这就导致一些老年夫妻因为带孙“被分居”。随着“80后”进入婚育期,类似现象成为一种普遍。这些“被分居”的老年夫妻,他们其实也有着各自的心理需求,这一点年轻子女不容忽视。
尴尬现状:人到晚年“被分居”
元宵节刚过,看着重新变得空荡荡的家,年近七旬的老周心里有些落寞。前一天,家里还回荡着小孙子的笑声,还有老伴温热的耳语,转眼间他们都去了上海。为了排遣寂寞,老周跑到小区的棋牌室,看一帮邻里打牌。
“孙子走啦?”“走了,回上海了……”“你怎么不跟着一起去?”“儿子家的房子太小,我去了挤不下,奶奶一人照看孙子也够啦。”老周与邻里间的这段对话,道出了老周的无奈:老伴要帮在上海打拼的儿子带小孩,老周只能留守厦门,老两口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
“上海其实还算近,想孙子的时候,我也可以去看看他们。”老周笑着说,孙子现在刚满3岁,等过几年上了小学,老伴就能“解放”回厦门了。老周还提到,他周围有很多老伙计的情况都和他一样。他的儿子是独生子女还好些。有些人生有两三个子女的,现在老两口只能分开各帮一个子女带小孩。就算是父母忙成这样,子女之间还会因此闹矛盾。
老周告诉笔者,年轻时,他和老伴从来没分开过,平时虽然磕磕绊绊不少,但老两口的感情还不错。过去,都是老伴照顾他比较多,现在老伴去上海带孙子了,他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有时也感觉挺寂寞,不过孙子确实需要人带,儿子两口子都要上班,上海的保姆又贵,老伴也不放心。”老周认为,只要能解决儿子的大难题,老两口暂时分居几年也没什么,他们也想趁着身体还能动,能多帮帮儿子。
老周还算“幸运”,每到节假日都能和老伴及儿孙相聚。已经年过七旬的老范,每年只能等到孙子放寒暑假后,才能与妻子团聚。老范有一对儿女,儿子在上海工作,女儿留在厦门。儿子和女儿刚好在同一年生孩子,为了照顾孙子、外孙,老范留在厦门,老伴则去了上海。这样两地分居的生活,老两口已经过了4年多。带外孙虽然辛苦,但老范感觉乐在其中:“看着外孙女一天天长大,我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看着她从咿呀学语,到缠着你讲故事,真的感觉生命很神奇。”老范也认为,分居毕竟都是暂时的,能帮儿女多分担一点,他们感觉很快乐。
人在异地心牵老伴
家住泰和花园的李欢颜,一年前孙子出生,从外地来到厦门照顾孩子,因为语言不通,平时跟小区里的老太太话也不多,看见小区里的老年人跳舞、唱歌或者几个人攒在一起打麻将、聊天,她常常感到羡慕又失落。用她的话说,就是城市里的人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很“时髦”,她无法融入。
李欢颜每天主要的任务就是照顾小孙子。李欢颜说:“儿媳妇忙得不着家,孩子早上六点多一醒,我就寸步不离,喂奶、换尿布、洗衣服、换衣服,还得定时带出去晒太阳补钙,有时候孩子哭闹,我连饭都顾不上吃。”日子就这样每天重复着,李欢颜几乎抽不出时间干其他的事儿。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李欢颜时常会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可我也没有办法啊!”李欢颜无奈地说。
这段日子,李欢颜时常会想起独自一人在老家三明过日子的老伴。老伴胃不好,平时都是她照顾生活起居,自从去年与老伴分开之后,不得已老伴就自己学着做饭。家里还有几亩地要收拾,虽然种的不多,但是春耕秋收每样农活一样都不能少,还是体力活。李欢颜说:“有时候我很不放心他,但是看到儿子为了能在城市立足,日夜奔波,十分辛苦。孙子也调皮可爱,我心中的不快很快就散了,日子也就凑合着过了。”
“我想,等孙子能上学了,我就回老家去照顾老头和几亩地。”说到这儿,李欢颜又叹了口气,“我心里牵挂老伴,可我更舍不得我的宝贝孙子,他天天奶奶、奶奶地叫个不停,真叫我左右为难。”
都说年纪大了,老两口相依相伴嘘寒问暖,日子才温暖。可是,在我们的身边像李欢颜这种上了年纪,单身奔赴异乡城市,为了孩子“打工”,分居两地的老人是越来越多。
王云峰今年72岁,老伴黄静宜68岁,老家就在江西南昌,有个很出息的宝贝女儿,从厦门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厦门一家跨国公司任高管。
大约9年前,外孙女出生,女儿求援:“妈妈,来帮我带带孩子吧。”那时,黄静宜虽然退休了,但还兼职给几个企业做会计。王云峰也被单位返聘。但为了女儿和外孙女,老两口最终决定,黄静宜“单飞”厦门,王云峰留南昌。
老伴去了厦门,王云峰就开始了“独居”的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出门,面对空空荡荡的房子,怎么会不孤单。王云峰说:“好在我初三到大学一直是住校,自理能力还算强,虽然做饭有问题,可搞卫生还行。老太婆无论在不在,家都干干净净的。”
老伴不在身边,早餐就在楼下小店吃一碗馄饨,一个包子。中午是单位食堂,晚上是哪儿方便去哪儿了,能对付过去就行了。
空下来就会想到千里之外的女儿、外孙、老伴,这个时候,王云峰就会给老伴打个电话,吃什么了,外孙女们乖不乖呀。只是,真出了什么事儿,这电话却反而不敢打了。
前几年,王云峰参加单位里的会议时,脚底打滑摔了一跤,满脸是血,血压嗖一下高到吓人。同事们把他送到医院,但要联系家人时,王云峰却死活不肯给电话。“那时女儿在坐月子,老伴得陪着,她们知道了肯定担心得要命。”就这样隔了两天,还是另外一位同事辗转从别人那儿要到了黄静宜的电话,这消息才传到了厦门。“女儿老伴一天好几个电话,我跟他们说没关系的,不用回来的,有人照顾的。”王云峰的伤很快就痊愈了,只是高血压的毛病却就这么给”激“出来了。
和女儿住在一起的黄静宜,孤单感是没有,她的作息时间表满满当当。但是在孩子们身边,黄静宜就挂心一个人在南昌的老伴。“怕他吃不好,怕他爬凳子晒衣服不小心摔了,怕他晚上一个人没意思。
父母“被分居”子女心疼,
现实重压让人无奈
“带孩子确实很辛苦,如果没有我妈来帮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应付。”家在湖里康乐新村的庞菲说,等到自己养儿时才知父母的不易,也深刻体会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庞菲的儿子刚满两岁,从她怀孕后期开始,家在江西赣州的老妈就来到厦门照顾她,她的父母也开启了“双城生活”。母女俩因为教育孩子的理念不同,经常会发生争吵。但庞菲认为这是好事,如果是请保姆,价格贵不说,发现问题也很难这么直接了当指出来。
因为有老妈在家“坐镇”,庞菲工作忙碌一天后,回到家会有香喷喷的饭菜等着自己,家里也不会像他们小两口持家时那样凌乱。最让她放心的是,儿子也被照顾得很好。庞菲说,唯一让她过意不去的是老爸爱抽烟,在她家住不惯,只能让两个老人分居。最近庞菲和爱人商量过要不要再生个二宝,但看着老妈带外孙这么辛苦,又和老爸长期分居,小两口打消了这个念头。
家住金尚小区的肖斌和刘丹小两口也有着同样的无奈。小夫妻俩是独生子女,平常两人都忙于工作,过了而立之年才要孩子,双方父母自然喜不自禁。
刘丹说自己刚怀孕那会儿,妈妈许淑娟就从仙游老家来照顾她,虽然爸爸身体不好,但是妈妈更不放心她,就索性来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十月怀胎虽然辛苦,但是在妈妈的悉心照料下,刘丹顺利生了孩子。婆婆家住漳州,在生产前也赶来照顾她。
“在坐月子的时候,看着妈妈和婆婆每天清早起来就忙前忙后,照顾我和孩子,我心里很感激。”刘丹说不过,在刘丹的周围这样的情况非常常见,这也让她觉得有些理所当然。
直到有天刘丹听到妈妈和婆婆的谈话,话语中总是流露出对独自在家的爸爸和公公的担心,这才让她的心理起了变化。“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觉得是不是我太自私了,可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刘丹说。出了月子,妈妈和婆婆商量之后,决定一人一个月来照顾孙子。虽然爸妈和公婆能有短暂的相聚,不过依旧不得不时常分开,为此,刘丹也感到很愧疚。刘丹说:“目前,我们还没有能力把双方父母都接过来,一起居住,这种局面只能暂时维持下去。
尊重老人的选择,
别让“分居”影响身心健康
城市的脚步越来越快,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多一份自由,很多老人不得已而选择分居生活。可是,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一起走过,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彼此的陪伴。
我们身边这种老人被分居的现象越来越多,老年人长期分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其实,步入老年后夫妻双方更需要彼此的陪伴。长期分居,会使他们心理上产生落差,容易产生寂寞、孤独之感。即便有些老年人看似平时吵闹,分分合合的,但是能够走到老年阶段,他们对彼此的依赖心依然很重。而且,老年人需要的陪伴,几十年的相濡以沫,是子女的关爱代替不了的。人到老年,各种疾患病痛和突发性疾病发生的概率较大,老年夫妻同居一室,相互间可以照顾,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
有专家建议,儿女应该多考虑父母的感受,尽量避免人为地让老年人分居的情况,孝顺父母一定要从心做起,从让父母省心做起,大到社会和谐,小到家庭和睦,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都是不无裨益的。
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为了照顾幼小的孙辈,许多老人背井离乡来到厦门。他们的另一半或因为还没退休、或因为不习惯城市的生活、或因为住房问题,目前仍留守在老家。
在采访的十几位老人中,或多或少都对异地的老伴存在担心和忧虑:一个人在家,会不会太孤单?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身体状况怎么样?多多相聚,早日团圆,是这些分居老人共同的心声。
其实严格说来,父母并没有义务帮儿女带小孩。但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认为,“含饴弄孙”、“颐养天年”才是安度晚年最好的方式。这也让不少人认为,老人帮儿女带小孩是一种义务,是天经地义的,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老人喜欢和孙子在一起,愿意帮忙带,那还好说。如果老人流露出不愿带小孩的想法,不仅会让儿女心里不舒服,连周围的邻居也会议论纷纷。
有专家建议,如果儿女的房子因为太小,没法安排两个老人一同居住,其实可以将小房子租出去,自己再加点钱,另外租一套大一点的房子。这样一来,既能请老人过来帮带孩子,又不至于让父母两地分居。三代同堂一起生活,确实容易产生矛盾,但也会增添更多欢乐。
人生不过百年,能留给老人的舒心日子真的不多。对于父母该不该帮儿女带小孩,该怎么带,都应该尊重老人的选择。让老人选择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孝顺。(本文配图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