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人“退休离”:如何守住老来伴
阅览: 日期:2017-07-17
□梅嘉
关注老人“退休离”:如何守住老来伴□梅嘉
都说“80后”是离婚大军,但实际上,“80后”的父母们也正在经历着婚姻之痒。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退休老人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据厦门市思明区法院统计,近三年来60岁以上的离婚案件占全部离婚诉讼的11%左右,且逐年增长。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忆话夕阳”,是什么原因让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感情走到了尽头?
年轻动过离婚念头,只为孩子勉强维持
刘萍的父亲刚退休,就在家里声明要与她的母亲离婚,刘萍一下就蒙圈儿了。她说,知道父母亲的性格不太合,但两人磕磕绊绊过了几十年,没想到现在老了却闹起离婚。
刘萍的父母都是公务员。父亲心思细腻,母亲性格比较火爆,在家里商量问题时,一不满意母亲就爱发脾气,父亲刚开始还唇枪舌剑争个高低,慢慢地就放弃了,“你爱怎样就怎样吧”。嘴上不说,心里却冷了。两人由“热吵”变为“冷战”,由冷战变为冷漠。
当时,刘萍和她的弟弟都还小,看在孩子的份上,父亲没有提出分手。家庭表面上相安无事,但很少有深入交流。父亲平时很少在家里,即使在家里也是很少说话。
去年4月,刘萍的父亲退休了。没过多久,父亲提出要和她的母亲离婚。他说:我早就和你妈没有感情,以前你们还小,我只有忍着。现在儿女都大了,不用我操心了。我要寻找自己的幸福。刘萍起初不同意他们分手。虽然不是相濡以沫,但他们毕竟凑合着过了几十年。
可是今年春节回家的某一天,她发现父亲一个人在阳台呆坐着,脸上两条不易觉察的泪痕若隐若现,突然发现父亲很孤独很可怜。
打从记事起,父母就分床而居,婚姻形同虚设。现在,他老了,不用上班,儿女又都远走高飞,老伴形同陌路。凄凉的晚景,凄惶的心境,令人心酸。父亲理应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父亲应该重新找一个老伴开始新生活。
可她心里又很矛盾,离开母亲后,他会真的找到幸福吗?母亲又怎么办?父母如果再婚,面对两个新组成的家庭,将来这关系怎么处?她心里也很痛苦。
这种老人年轻时就动过离婚的念头,只是为了孩子不得不勉强维持的婚姻,待退休时孩子已长大成人,就正式提出离婚的老人,在生活中并非个别。
家住湖里的何女士1987年与丈夫结婚,女儿出生没多久后丈夫出轨,公然在外面租房与情人同居。心灰意冷的何女士想离婚,但冷静下来的她觉得女儿还小,不想让她因为出生在单亲家庭而被人瞧不起,而且离婚也是件丢脸的事,于是没有行动。就这样,何女士维系着名存实亡的婚姻直到女儿考上大学。前几年丈夫向她提出离婚,何女士却担心离异家庭的背景不利于女儿将来谈对象,与丈夫商量后两人决定再忍几年。去年女儿幸福出嫁,一个月后何女士毫不犹豫地提起离婚诉讼,结束了20多年的痛苦。
何女士的女儿得知真相后很伤心也很不解,她说感谢母亲对她的付出,但母亲为此牺牲了大半辈子的幸福,太不值了。
性格各异难相处,不离双方心也累
一段时间来,家住思明区大学路的鞠清凤,有件让她颇感苦闷的心事:她和老伴陈同海结婚30多年,日子过得挺顺心,但不知怎么了,现在夫妻俩退休在家,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嘴。
鞠清凤做的菜不合老伴的胃口,吵;一个想下楼遛弯一个不想去,吵;操办儿子的婚事两人意见不合,更是打了好几场嘴仗……两年了,夫妻俩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老伴甚至睡在了书房。鞠清凤说自己一吵架就会生一天的闷气,晚上还会失眠,老伴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就在3月底,鞠清凤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离婚,老伴也同意了,儿子也表示理解。她说:退休不就该享福嘛,自己没必要把日子过得这么累。
离婚后,鞠清凤的儿媳怀孕,两位老人还会一起去儿子家照顾儿媳,“但我们现在不吵了,相处得很轻松。”上周末,鞠清凤和几个老姐妹去青岛玩,她把在海边拍的照片传到朋友圈,照片上的她开怀大笑。
鞠清凤的情况,也是很多退休老人离婚的主要原因。
今年61岁的向明阳,结婚30多年,连孙子都有了。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退休后,妻子天天和他吵架,闹着要离婚。
向明阳家住莲前街道,膝下有一女一儿,均已经结婚生子。春节前,向明阳从单位退休,并从外地单位回到厦门。向明阳说,虽然夫妻30多年,但因为长期两地分居,他和妻子聚少离多,夫妻感情一直不错。
然而退休后,夫妻间的沟通越来越难,经常因为一些琐事而争吵。向明阳举例说,他喜欢人多,喜欢和亲戚朋友一起打麻将、斗地主、拉家常。而妻子却喜欢安静,喜欢呆在家中,不喜欢他成天往外跑。为此,两人没有少吵架,甚至好几次发展到离家出走闹离婚。
向明阳现在的困惑是:离婚吧,夫妻几十年,面子上挂不住;继续在一起吧,成天吵架,感觉退休比工作还累。
生活重心突改变,矛盾暴发闹离婚
老人离婚往往都有一些不愿意说的隐情,退休后,老人的生活重心突然改变,两人相处时间变长,积累多年的矛盾,一旦没有工作和子女等目标转移,矛盾易扩大并爆发。
家住湖里区江头某小区的胡丽凤与老伴王水平风雨相伴40载,共同将三个子女抚养长大。现在,子女们各自有了家庭,老两口也开始享受儿孙绕膝的退休生活。
可就在今年,胡丽凤突然将老伴诉至湖里区法院要求离婚,原因竟是自己与邻居吵架,作为丈夫的王水平居然袖手旁观。
原来,胡丽凤看到邻居占用公共道路,心生不满,就与邻居吵起来。在争吵过程中,王水平一直劝她不要与人吵架。胡丽凤觉得丈夫不但不替自己出气,还帮着邻居欺负她,一气之下就住到了小女儿家。家人多番劝解,仍难使胡丽凤回心转意。
这样的理由让子女们难以信服,但王水平却表示同意离婚。他称两人年轻时经家人介绍结婚,性格并不相符,这么多年一直为子女“凑合着”。而且胡丽凤退休后脾气越来越暴躁,他一直忍让却无济于事。“这几年她一直爱闹腾,我们的感情也慢慢淡了,我同意离婚。”王水平说。
这对红宝石婚的夫妻维持几十年的夫妻感情委实不易,法官和老人的子女们也在努力开导双方,但胡丽凤和王水平打定了主意,自愿达成了离婚协议。
有类似困惑的老年朋友不少。
最近,家住厦门市思明区莲花路某小区的张宏将一纸离婚诉状递交到法院,要求和风风雨雨度过30多年的老伴赵芳离婚。
去年,年满60的张宏退休,而比张宏小3岁的赵芳也早已退休多年。相伴这么多年的夫妻,为何要在这时提出离婚呢?
在法庭上,张宏说,自己和妻子平时就经常发生争吵。退休后,因为没了工作上的调剂,整日在家面对妻子,大大小小的争吵让他感到身心俱疲。因此,他觉得自己和妻子感情已经破裂,遂提出离婚。面对丈夫的指责,赵芳在承认双方确实发生争吵的同时,也指出这是缘于丈夫之前有过外遇。
经过一番调解,两人通过沟通解开了心结,也认识到一起经历风雨的不易。最终,张宏撤销了诉状。
历经岁月磨砺,如何守住老来伴?
近几年,老年人离婚案件的数量和比例大幅增加,而且多是在双方或一方退休后发生的离婚诉讼。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退休后两人独处的磨合期发生严重摩擦。年轻时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忙碌于单位与家庭之间,两人没有过多单独相处的时间,相互在性格与习惯方面并未有深入的磨合。退休后,孩子已长大独立,夫妻二人长时间单独相处,容易因为性格差异、意见不合等问题产生较大摩擦。
二是男方退休后心态发生明显变化。一些老年人的结合迫于当时某些历史原因,婚姻基础并不好,年轻时为了孩子忍让、凑合,而且几十年前离婚是很难得到社会与公众认可的事,所以双方即使有很大的矛盾也很难到法院诉讼离婚。如今公众对于离婚已经有了很大的宽容与理解,退休后老人认为自己对家庭责任已尽,开始为自己着想。此种心理出现在男方起诉离婚的情况比较多,而且往往态度坚决。
“少年夫妻老来伴”,退休是老年人婚姻进入第二次磨合期的重要标志,更是我国进入老年社会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追求高品质生活质量、不愿“将就”的思想无可厚非,可若因为一些小矛盾,冲动决定,则可能失去身边的幸福。
另外,老来伴相互照顾,会为子女减轻负担,而离婚实际上会加重子女的赡养负担。如今大多数子女都不随老人一起生活,老人离婚后是否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身体状况如何?退休金是否能够维系生活?如果说夫妻只有一处房产,老人现在又没有经济能力再购置一套房子,那么唯一的房子该如何分割?这些都是老人离婚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婚姻专家建议,对于退休老人来说,首先,要珍视相伴的可贵。一份几十年风雨同舟的陪伴和默契,这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其次,适当调整双方相处的模式。退休之后,要尽量忽略掉外表等外在的因素,相互之间更多融入亲情的成分,支持、爱护、理解和包容身边的老伴。
最后,可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做一些彼此喜欢、但以前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比如四处旅行、种花养鸟等,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交流情感,回忆往昔的美好。另一方面,社区服务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样重要,社区应当及时关注退休老人家庭的生活动态,经常组织一些社会活动,让退休老人有更多的兴趣点,不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方与自己性格和习惯差异的摩擦上。
对于提起离婚诉讼的老人,社区应充分发挥调解功能。对于那些感情确实已经破裂,法院应该慎重判决离婚。此外,还应当健全和完善对退休老人特别是退休后又离婚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他们的生活以及其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使老年人退休后即使迫不得已离婚也能老有所养,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