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该不该干涉小夫妻生二胎
阅览: 日期:2018-06-15
最近李云英有点烦恼,因为全面放开“二孩”后,她的婆婆就向她表达了催她生二胎的想法,可是李云英自己并不想生:“养孩子成本太大了。”一边是婆婆的催促,一边是她自己的抗拒,又怕拒绝婆婆后影响婆媳关系,李云英左右为难。其实,现实生活中,像李云英这种情况的年轻夫妻大有人在。
“你家生不生?”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开始后,一些老人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要不要多增加点第三代?对这些老年朋友来说,问题来了,该不该催生?
催生二胎:两代人对簿公堂
张望和妻子王芳结婚后,一直和张望父母住在一起。张望和妻子文化水平不高,做小本生意营生。张望夫妻的儿子今年12岁了,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由于两夫妻只有初中文化,没有能力辅导儿子功课,但又想把儿子培养成才,就给儿子报了很多课外辅导班。张望夫妇的收入虽然勉强够支撑家庭开销,但看到儿子学习成绩优秀,二人很欣慰。宁静的小日子很快被打破。因为张望的父亲张福林想让张望夫妻要二胎。“有子有女才圆满,我想要个小孙女。”张福林认为,多子多福,而且人老了之后,身边需要子女照顾。
但张望夫妇不这么想,为了培养儿子,夫妻俩的开销已经很大,每年仅课外辅导费用就达2、3万元,且夫妻俩的收入并不固定。此外,张望的父亲小学毕业,每月退休金也就两千余元,母亲原是农村妇女,没有收入。张望夫妻认为,自己根本负担不起更多开销,不同意要二孩。张福林提出会帮着养小孙女。但张望夫妻认为,父亲没有这个能力。双方僵持一段时间后,张福林发怒了,他给儿子下了最后通牒:如果2018年张望夫妻不要二胎,就搬出家门!
果然,刚过完春节,张福林就把儿子儿媳赶出了家门。为了不影响小孩子的学习,张望夫妻骗儿子说,家里房子要装修,先到宾馆住一段时间。此后,张望找人给父亲做工作,但都没有用。无奈,张望起诉到法院,要求和父母分家。
4月12日,思明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在开庭前,法官找来父子俩,让他们再心平气和的谈一次。张望说,他们夫妇吃过文化不高的苦,想给儿子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生育二胎必定会增加生活成本,影响目前的生活质量,所以宁可违背父母的意愿,也不愿意多要一个孩子。
张望的父亲张福林说,很多家庭都养育两个甚至更多孩子。“别人家都能把孩子养大,俺们家为啥不能?”他说,看到隔壁邻居家要二胎添了个女孩儿,自己心里特别着急,就希望儿子、儿媳能顺了他的意,再生一个,孙子、孙女都好。张望的父亲还说,自己的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好几个孩子,能吃饱饭就行,最后也都长大成人了。如果儿子不听他的,不愿意要二胎,他就与儿子分家,断绝父子关系。由于双方无法调解,法官只能开庭审理。
案件审理进行到调解阶段,法官又对双方劝说再三。对于是否要二胎的事情,双方仍不能达成统一意见,无法妥协退让,坚持要求分家。
开明老人:生不生二胎听儿女的
二胎放开后,许多老人有着很美好的愿望,期望儿孙满堂、多子多福,但美好的愿望却常常与骨肉情感的现实发生了冲突,家庭因此产生矛盾,反而得不偿失。
谈静仁老人虽然也期望儿女多生,甚至为此不惜重金“打赏”,但最终游说失败。听着他自我开解的声音,虽然遗憾,但老人家的开明,其实才真的值得点赞!
谈静仁和老伴都是40后,过去有“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观念,因此婚后育有2男1女。大儿子是60后,二儿子是70后,都赶上了计划生育的时代,都只育有一女。欣闻开放二胎,谈静仁和老伴喜出望外,盘算着三个子女中有谁能生二胎。女儿早为人妻,无法干预人家;大儿媳年逾半百,生育无望;小儿媳倒是具备生育二胎的自然条件。于是,老两口兴冲冲来到小儿子家。老伴说明来意,话未落地,小两口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不!不!不!
小儿媳像诉苦一样地讲到培养女儿成才的艰辛,停薪留职在外地陪读,耗费精力和巨资,当然也花了二老不少钱……
为了让小儿子一家打消顾虑,谈静仁对小儿子夫妻俩许诺:“生二胎后,我与你妈商量好了,会一次性补偿你们15万元。”老两口原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谁知站在一旁的小儿子开了腔:“也不能总花你们的钱,你们二老还要防老。再说,我们俩商定,等女儿明年考上大学,我们要好好享受一下生活,要不这辈子活得太累。”一旁玩手机的孙女园园摇头说:“NO!NO!NO!”老夫妻俩虽听不懂,也理解其意。
谈静仁和老伴游说失败。回家的路上,也慢慢想通了,多子未必多福,为了儿女,一生操心劳累,老夫妻俩是有切身感受的。生男生女都一样,那种“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早应该剔除。再说,在大城市,有小儿子一家类似想法的人不少。想到这些,老两口心里也就释然了许多!
老人担心子女将来也空巢
今年70岁的陈春英,最近也在向儿媳催生二胎。陈春英说,她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家,有两个孙女,自从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后,她就没少做儿女工作,儿子和儿媳都符合政策,但催了他们两年,毫无效果。现在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了,她就在做自己大儿媳的思想工作,陈春英说自己也不是重男轻女,虽然心里确实很想要孙子,但是如果二胎再生一个女孩也没关系,都一样疼爱,她主要是觉得现在子女负担重,今后养老负担会越来越重。
陈春英的朋友中,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孩子负担重,父母空巢孤独,有的独生女嫁到远方后,病了连倒水的人都没有。她不想自己的子女老了的时候也要面临空巢的情况,因此建议他们生二胎。
“我现在还可以帮忙带,年纪再大就不行了。”陈春英一再强调孩子生下来后,她会负责照顾,但是她的两个儿媳都不想生,为此婆媳之间甚至产生了矛盾,儿媳埋怨她重男轻女,她觉得子女现在还体会不到将来年纪大了、只有一个孩子又不在身边的种种缺憾。
陈春英说,她身边的朋友圈里不少老伙伴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有近半的人都希望子女生“二孩”,都在讨论如何劝子女。
催生公婆的诺言失效
林小娜的女儿今年七岁。她的婆家有些重男轻女思想,所以在二胎政策还没有开放之前,公公婆婆就成日里唠叨希望她能够生二胎。
想着孩子爸爸是独生子女,如果自己不生二胎的话,那孩子长大以后压力确实有些重。尽管如此,但是林小娜还是很坚持,因为多一个孩子,就要多一份精力去照顾和教育。再看看成日里只知道打游戏的孩子她爸,她不由得打寒颤,心里想着还是算了吧。
婆婆在明白林小娜的心思之后,到处找亲戚来劝说。于是乎七大姑八大姨,有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都来七嘴八舌的瞎添乱。公公还没到退休年龄,就开始在家赌气,不去上班。说自己挣钱没劲,因为没有孙子,没有后人。
去年,林小娜意外怀孕了,她很想去打掉,因为看看这么不上进的孩子她爸,她内心胆怯又害怕。婆婆信誓旦旦的说:你生嘛,生了我给你带,你公公挣的钱都拿来给孩子开销,你上你自己的班,孩子的问题你不用担心。
然而一切并不像预想的那样完美。林小娜的公公上班途中发生车祸,双腿粉碎性骨折;婆婆在林小娜坐月子的时候风湿病犯了,医生建议在家休养半年,煮饭、洗衣、抱孩子都不能做。丈夫要上班,脾气又大,每天晚上,好不容易把大女儿的作业辅导完了,睡下去还没半个小时的儿子又醒了。每晚孩子哭闹不停,林小娜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抱着转悠,没人能帮忙。她说感觉自己的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也许第二天她就醒不来了,因为所有的事都得自己做,没有人搭把手,哭天喊地也是白搭。
遭遇“催生”的烦恼与纠结
去年10月份,26岁的王龄在双方家长的催促下终于和老公领证结婚了。两人都在厦门工作,父母和亲戚都在三明老家。
因为只是领了结婚证,还没有办酒席,所以今年春节回三明,王龄觉得倍儿轻松。她想,婚礼都还没办,应该不会这么快就被催着生孩子吧。可是,事情不像她想的那样。家里团圆,除了爸妈,只要是家里的长辈,几乎都在问她准备什么时候要孩子。去到婆家,情况也差不多。“更夸张的是,我和老公的爸妈都让我们一定要生两个孩子,而且越快越好。”父母们的说辞是,既然两人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生两个孩子当然要生,并且趁他们还能动可以帮忙带孩子。
参加同学聚会,很多同学已经有了小孩,有的甚至已经生二胎。王龄无奈地说:“大家的话题似乎都变成了孩子、孩子,还向我灌输抓紧生娃容易恢复体形,生两个孩子娃娃才有伴等等。”
家住前埔路的黄明却遭遇到了另一种“催生”压力。黄明按揭的60万房款每月要还3000多元,去年买的车每月也要还2000元,儿子3岁上幼儿园每月的开销也不小……黄明今年36岁,在市内一家酒店从事管理工作,老婆是小学老师。在外人看来,夫妻俩每月过万的收入还算不错。不过,收入不低,开销也大,光是前面罗列的“大头开支”就已经让黄明两口子“鸭梨山大”。
“单独两孩”政策出来后,因为老婆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也准备有条件就要二娃。不过,今年春节回老家漳州,因为要二娃的事,让黄明左右为难。
作为晚辈,黄明听到长辈关心“二娃”的事,自然是表示感谢。爸妈也趁热打铁,“我爸妈让我们早点要,还说要全权负责帮我们带孩子。”
不过,老婆不干了,“就算要也得还清贷款再说。”想到经济上的压力,黄明说:“如果要二娃,确实经济条件是最大的问题。可是现在父母逼着,只有能拖就拖。”
对于另一位主人公,江燕琳在面对公婆催生之事,内心却充满纠结。
24岁结婚,26岁生孩子,江燕琳觉得自己在14年前就已经完成了人生的两件大事。不过,因为自己是独生子女,一直想要抱孙子的婆婆在春节提出:希望她再生个孩子。这个要求不但让江燕琳惊讶,老公和14岁的女儿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江燕琳说,如果她现在才30出头,或许会考虑一下,“可是我都40岁的人了,就算怀上了也是高龄产妇,不但胎儿的质量受影响,自己风险也大。”谁知道,他们的想法却被70多岁的老母亲埋怨了。江燕琳说,妈妈总是有意无意地说:“多个孩子以后老了多个人照顾。”其实她知道,妈妈就是想抱个孙子。她说:“老公家里三个孩子生的都是女儿,大嫂和二姐都年过半百,所以就把希望全放在我们身上。”
看着老母亲失望的样子,江燕琳夫妇很不忍心。他们现在纠结的是,到底怎么才能让老人开心,然后忘了“二娃”的事。
催生“二胎”易生家庭矛盾
在催生“二胎”问题上,作为老人与子女之间,要尽量考虑、理解对方的想法。不同年代的人,面对的社会环境不同,思想观念不同,需要的物质水平不同。老年人以前只求吃饱,其他没有条件要求,这也是那个年代的特点。而现代社会,父母注重高质量的培养下一代。老年人的家庭和小夫妻的家庭,各有各的生活,但老人抱着多子多福的观念干涉小夫妻的生活,就是越界了。而且现在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培养,老人在经济上无法帮助,让小夫妻脱离实际要二孩,会给小夫妻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现在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很多家庭都响应国家号召,要两个孩子,却也有不少家庭因为要面临生活、教育成本问题,“不敢”生二胎,现如今社会发展节奏迅速,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居高不下,时间精力都要考虑到位,是否要二胎,还需量力而行。
作为老人想要多子多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家庭关系上尽量不要向子女催生二胎,尊重子女自己的意愿,理解他们的难处,否则很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尤其是催生男孩的情况,更容易引起子女的情感反弹,引发婆媳之间的矛盾,破坏原有的家庭和谐。老年人不要过多干涉儿女在二胎上的问题,也要主动把自己从带孩子的繁琐事情中解脱出来,追求自己的晚年生活,跳跳舞,旅旅游,找志同道合的老伙伴做自己感兴趣的休闲娱乐的事情,享受一下晚年,不要把自己捆绑在子女的问题上,要学会“轻松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