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理财,慎防落入投资陷阱

阅览:  日期:2018-07-01

  

  随着观念的转变,如今的老年人越来越崇尚生活自立,也想用有限的养老金进行投资,使钱能生钱,以减轻子女的负担。然而,老年人投资被骗事件,近年来却是层出不穷,老年群体经常成为骗子们下手选择的对象。

  那么,骗子们为什么会经常选择老年人下手呢?对于想投资的老年人,要怎样来提防针对老年人的投资骗局呢?

  上门推销请君入瓮

  现在的老年人不少是没有子女同住的“空巢”家庭,交际圈子的单纯和社会经验的老化,使他们在形形色色的欺诈手段面前缺乏足够的防范能力。

  半年前,一小伙敲开了家住金鸡亭小区赵大爷的家门,来人自称叫王强,是“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驻厦门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王强声称他们公司新近推出的高科技臭氧机已获国家专利,属于“专家重点推介”产品,为了便于以后大规模投产,公司需要进行一项市场调查,所有参与者还有可能获大奖。赵大爷被说得动了心,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调查。

  几天后,王强带着一台臭氧机再次登门,对赵大爷说:“您是本公司的幸运者,将免费得到一台价值600元的臭氧机,整座楼就您一家。”他还现场做了试验。王强接着对赵大爷说:“机器免费送给您,不过需要每年保养一次,每次四五十块钱,这样我们一次收取您5年的,您给298块钱就行了。”正沉浸在获奖喜悦中的赵大爷,没加多想,就爽快地把钱交给了王强。可是,不久前,到臭氧机需要保养的时候,赵大爷才发现服务电话是空号,该公司也早已人去楼空,这时才明白自己被骗了。后经专家鉴定,这台臭氧机属于“三无”产品,根本值不了几个钱。

  盲目投资血本无归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老年人追求稳妥、怕担风险的心理,借题发挥怂恿老年人盲目投资,致使老年人血本无归。

  家住莲前的李光兰老人,不久前去银行存款出来,正遇见一位年轻小伙子,给她递来一份宣传材料,他带回家后,仔细一看,上面写着“寻找投资伙伴,投资生产一种万利的高科技洗衣粉,只需花少量的钱购买专利技术,外加20平方的厂房即可投产,半年可收回成本”。刚从一家企业退休的李光兰老人本想投资股市,但看到近期股市行情不好,更有心想投资实业,却一直找不到门路。见送上门来的投资项目,顿时被深深吸引了,便打电话咨询。第二天马上有人来到李光兰老人家,极力游说老人说该项目环保、高效、安全,投资无风险,而且销路极佳,去污效果可以和名牌洗衣粉相媲美,最后老人经不住诱惑,花了1万块钱买下了专利技术。

  然而,事与愿违,生产出的洗衣粉根本达不到去污的效果,产品自然没有销路,无奈之下只好停产,可是已经预付了半年的厂房房租只退回了一半,老人想起这件事就欲哭无泪。

  三次投资连遭骗局

  60多岁的陈老伯退休后一直赋闲在家,2009年5月,他经棋友介绍,知道了一个“投资”项目:厦门一家贸易有限公司推销气血循环机,3900元一台,买入后再由该公司承租,每台月租210元。陈老伯认为这是一个“钱生钱”的好机会,于是分4次购入33台,并两次领到租金6000多元。可是,正当他满怀期待地准备第三次领取租金的时候,该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更令陈老伯痛悔不已的是,他在购买气血循环机的同时,还听信了另一家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游说,买了一张价值7.6万元的“金卡”。公司称“金卡”用户可得到该公司3万元的原始股,每月还可分得公司总销售额的12%,即4000元-5000元。然而,2018年春节,该公司贴出公告称:“公司休假,3月1日上班。”从此,陈老伯再也没有看到公司的大门打开过。

  两次投资失败令陈老伯没了主张,他连忙寻找新的投资项目以弥补损失。2018年春节过后,陈老伯通过朋友介绍到了一家生产保健品的生物制药公司,该公司称他们的药品利润很高,承诺投资可按20%-30%的利润回报,并安排每年一次旅游。面对高额的利润回报,陈老伯还特意去参观了位于厦门某大厦的该公司办公地点,亲眼目睹了公司的营业执照。在参观公司的过程中,陈老伯还看到公司装饰柜内摆放着“公益明星企业”、“最具影响力企业”、“诚信守合同企业”等牌子,认为这个公司比起前两个公司大有不同,比较可信,于是一咬牙便与对方签订了投资合同,将剩下的10多万元积蓄投资到了该公司,指望到年底得到“翻番”的回报。可是,现实再一次无情地击碎了陈老伯的梦。几个月后,该公司人去楼空,而且被骗的还不止他一个。一年多时间,3次被骗,40多万元养老金打了水漂,陈老伯又气又悔。

  投资矿山原是骗局

  2017年7月中旬,早已退休的纪辛媚在回家途中收到了一张传单,是内蒙古某矿业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的募资广告,投资回报率高达24%。如此高的收益率,让手头正好有点钱的纪辛媚老人有点动心。她的儿子还没有结婚,夫妻俩准备了多年的一笔钱,需要项目来投资。

  2017年7月30 日,纪辛媚来到位于莲前路某大厦6楼D座的这家投资有限公司咨询理财投资项目。公司业务员邓明辉及经理向她介绍称,内蒙古这家矿业有限公司开采矿石,计划从意大利进口相关设备,需要3000万元资金。这3000万元将全部由公司自己募集,年利率24%。

  纪辛媚回家与丈夫商讨了一番,并且凭借过去多次投资理财的经验,决定先投少量资金试试。

  2017年7月31日,纪辛媚去了这家公司选择了自认为最保险,可以随时退出的投资方案,填好借贷文书,写好付款票据,在POS 机上刷卡付款3万元。次月纪辛媚如期收到了应获的利息。期间业务员邓明辉多次上门拜访,送中秋月饼、纪念币。种种迹象让纪辛媚觉得这家公司还是有靠谱的。为了回报业务员邓明辉的殷勤,纪辛媚又分两次追加了投资—分别于2017年9月15日投资了20万元,2017年10月8日投资了40万元。

  为了帮邓明辉完成每月“业绩”,纪辛媚还介绍自己的一个朋友,拿出20多万元购买了其产品。由于在募资期间,这家矿业公司都能够按时足额支付高额利息,投资人互相介绍,先后有100多位老年人进入了这个“陷阱”。

  2017年12月1日上午,上完老年大学的王欢老人在纪辛媚的推荐下,顺路来到位于莲前路某大厦这家矿业投资公司,打算咨询理财投资项目,却发现公司大门上挂了锁,里面空无一人。王欢老人感到有些不对劲,马上打电话告知纪辛媚。这一消息很快就在投资人中间传开了。

  当天下午,就有20多位老人赶赴现场一探究竟。纪辛媚说:“看到紧闭大门的公司,有人拨打了业务员的电话,发现已是关机状态。因受到惊吓,有老人当场晕倒在地。”

  第二天,聚齐的90多位老人向警方报案。据初步统计,有100余人受骗,涉案金额目前累计达1800多万元,其中单个人被骗最大金额为133万元。受害人纪辛媚回忆,公司不但给他们出示了营业执照副本,还组织过“投资人”去内蒙古考察他们的矿山。

  老人听信“股神”被骗近百万

  王乐根今年69岁,退休后离开了产品设计的老本行,喜欢上了炒股,经常和一帮老股友交流经验。今年4月初,他上网浏览新闻时,突然跳出一个所谓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网站。该网站声称由资深证券分析师主理,向股民推荐好股,网站一侧还列有一个表格,“登记着某某股民赚了多少钞票”。

  观察几天后,王乐根发现网页上挂的几只股票业绩的确不错,涨势喜人,为进一步获得投资信息,他拨打了网站中注明的咨询电话。电话那头,一个自称分析师的人告诉他,公司实行会员制,只有缴纳会费才能获得投资信息。“会员分6档,最低档要交1280元会费,承诺15个交易日增值45%;最高档要交15000元,承诺每天推荐一只涨停股。”

  王乐根想想,只要交1280元,100万元只要过了15个交易日就能翻成145万元,还是很划算的;即便是被骗了,也不过就1280元。

  几天后,王乐根给对方账号汇款1280元,马上接到了对方的电话,称要和他签订合同,以保障其利益。此外,每个会员还需缴纳58000元备用金,用于分析师拉高股票。该分析师承诺说,会在合同中注明15天后全额归还备用金,会员每天还可享受四五千元的收益。在巨额收益的诱惑下,王乐根又汇出了58000元。

  第二天,王乐根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中,果然多出了3449元。“不是说每天有四五千元吗,怎么只有3449元呢?”面对王乐根提出的质问,该分析师解释说因为王乐根是在下午汇出的58000元,少了一个上午的行情。对于这一天上掉下的馅饼,王乐根还是有些怀疑是骗局,既然每天都能推荐一只涨停股,为什么自己不做呢?分析师解释说,他们公司有一个专家团队,要拉高股票的价格,必须要有资金,因此便想到了用股民的钱回馈股民。

  “我不想跟着你们做了,你还是把58000元退给我吧。”王乐根本想试探一下,没想到对方竟然答应了,而且同意出具正规的退款收据。这下王乐根又被搞糊涂了,想想人家既愿意退款,又同意出收据,应该是正规的。最后他放弃了退款。

  这时,分析师又好心告诉他,如果有闲置资金交由他们打理,只需半个月,便可享受极大的收益。这位分析师还说刚刚买了一只股票,准备做到4月21日抛,现在正在拉高出货阶段,收益极大。王乐根不少老股友听闻王乐根的介绍后,也不愿错过这一发财的机会,也把一些资金交由王乐根。

  4月10日,王乐根先后分3笔向对方汇出86万元。就这样,一周之内,他先后向对方汇款97万多元。 收到汇款后,这名分析师每天都打电话给王乐根,汇报股票收益的具体情况,一直持续至4月19日。

  4月20日,王乐根没接到对方的电话,上网发现网页也打不开,对方的手机已停机,毕竟这97多万元中,有50多万是其他股友的。当天,王乐根向警方报案。警方侦查发现,所谓的“海通证券”网站系伪造的,王乐根汇出的钱款刚一到账,便被人从漳州提走。直至一个月后,警方在海沧一民宅内将嫌疑人抓获,王乐根才知道那位所谓股市分析师,原来是一位初中没毕业的小伙子,因为炒股亏空,才想出这一招来。

  识破面对老年人的投资骗局

  近年来,老年投资者因投资失误而造成被骗的事例不断发生,主要原因是老年投资者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所致。骗子就如同城市不可能没有小偷一样,问题的关键是自身应该练就出一身识别骗子和防骗的能力。识破骗子的骗局有以下几点供老年朋友参考:

  第一,看有无对方公司的网站。一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公司或皮包公司(骗子公司),基本不可能建自己公司网站的,即使有网站,也不会长久的。

  第二,对方公司的网站最好通过第三方认证,如通过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的认证以及信用认证。一般经营正常的公司都有公司动态和新闻。

  第三,通过对方公司工商执照,可以检查公司成立时间、注册资金的实力,投融资成功的案例。

  第四,老年人仔细考察,不要受一些人头上“光环”的影响。很多投资心切的老人们,就是缺乏仔细认真地考察而被一些骗子头上的“光环”与合法的身份所骗。

  其次,老年人一定不要存在侥幸心理。绝对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既方便又可靠,还不需要操心费力的投资项目是不存在的,高回报的背后蕴藏的绝大部分是高风险。一个值得多问自己几遍的问题是:倘若真有那么多的好事,怎么会都集中到老人身上呢?所以如果发现一个项目的参与者多数为老年人,就需要加倍小心。

  其实,老年人只要谨慎小心,通过以上几点,基本可以确定对方是不是骗子。当然,识别的方法还有很多,但原则就是要小心谨慎而不要心存侥幸贪便宜。只要善于识别面对老年人的投资骗局,老年人也是一样可以投资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