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雇主与保姆,如何相处能和谐?
阅览: 日期:2019-05-10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对保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保姆的职能也由单一迈向多元化,工作范围随之越来越广泛。雇请保姆照顾老人,成为时下许多家庭的面对的问题。然而,雇主与保姆由于身份、地位、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引发的冲突越来越多,有人称之为一种“新型家庭矛盾”。同在一个屋檐下,老年雇主和保姆之间该如何相处,这已是都市家庭所面临的新课题。
雇主对保姆过度防范
有人说“老人是保姆的天敌”,这话虽说得有点夸张,但足可说明老年雇主与保姆之间要相处好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42岁的王英为了照顾好和自己一起住的婆婆,专门托熟人请了一个挺有口碑的住家保姆。王英说,刚把保姆请来没几天,婆婆就开始表示不满了。婆婆认为,家里的食用油用得快与保姆“大手大脚”有关。
虽说保姆工作得尽心尽力,而且对老人的情绪表示理解,但在婆婆的眼里,保姆就是潜伏在家里的一条“蛀虫”,吃得多,干得少,不懂得节约——随手不关灯,洗个澡水龙头哗哗地响个没完……王英很坦诚地说,自从请了保姆后,婆婆对她的注意力没有以前那么集中,自己少了很多烦恼,甚至有一种解脱的快意,但看到保姆这么受气,自己还是有强烈的内疚感。
在采访家政公司的过程中,从事保姆服务的何芹告诉笔者,自己曾经被一个雇主长期反锁在家。何芹已有多年的保姆经验,谈起被反锁的事情仍历历在目。她照顾的是一个80多岁的空巢老人,这位老人有个习惯,从不把钥匙交到保姆的手里,当老人上公园或出外的时候就当家里没人一样把门反锁,而且还用了三道锁。何芹觉得,面对着这样的雇主,不但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就连人身安全也没有保障,万一有个火灾什么的,逃都逃不掉。最后,何芹忍受不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工作两个月后就辞职走人了。
女雇主“吃醋”女保姆
由于绝大部分保姆是女性,年龄介乎30~50岁之间,甚至还有更年轻的。所以经常出现婆婆或奶奶因嫉妒保姆而把保姆赶走的事例。69岁的胡海刚讲起老伴嫉妒保姆的事情,又好气又好笑。他说,老伴行动不便,曾经有一段时间还长期卧病在床,子女好心为我们请来了保姆后,婆婆的精神状态不但没有变好,反而出现时儿萎靡不振,时儿情绪暴躁的情况。
“刚开始的时候还不知道其中原因,后来才知道老伴是吃保姆的醋。”事因保姆做饭的时候,胡海刚为减轻保姆的负担,经常进厨房帮忙,而且一边指导保姆按照自己的口味做菜一边与保姆聊天。
胡海刚无奈地说,这么多年夫妻感情,老伴竟然在这个小问题上跟自己过不去,虽然社会上的确有一些老人和保姆相好的新闻,但这毕竟属于极少数。最后,在老伴的再三要求下,子女只好把保姆辞掉了。
保姆“夺权”老母亲“挑刺”
孙玉伟在去年6月下旬给家里雇了个保姆,45岁,不仅干活麻利,人也和气,家里人都很喜欢她。孙玉伟很开心第一次就找到了合适的保姆。可家里60岁的母亲却不开心了。孙玉伟的妈妈身体还不错,一直都跟儿子儿媳住一起。没请保姆之前,家里的家务、接孙女放学都是由母亲在帮忙料理,孙玉伟夫妇俩一心忙于工作,基本大事儿小情都是母亲拿主意。可去年4月,母亲在外出时被车辆刮伤,腿部膝盖处骨裂,休养了一段时间后,虽然可正常行走,体力却大不如以前,孙玉伟夫妇商量后就找了个保姆。
虽然知道儿子儿媳是为了自己着想,但母亲在思想上却一直别不过劲来,总认为把家交给一个陌生人不靠谱。于是,母亲开始了“挑刺”:地拖得不干净、菜太淡了、电视柜没擦干净、接孙女晚了……孙玉伟告诉笔者,一开始,他没少做老妈的思想工作,希望老人能够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享受晚年,接受保姆,把她当做家里的一个成员,但母亲的思想却一直转变不过来。
能照顾老人心情的好保姆难寻
原本想既能给自己减压,还能有个人贴身照顾父亲,没承想却天天为保姆的“告状”、“诉苦”电话而烦恼。宋波的父亲今年74岁,患有双下肢静脉曲张,双腿经常肿胀,无法长时间行走,虽然家里有两儿一女,但都还未退休,所以很难做到24小时陪伴照顾。最后子女们给老人找了住家保姆负责老人的日常生活。
老人从开始就很排斥子女们给他找保姆,但现实让他必须接受一个陌生人来家里。跟保姆相处的日子里,老人并不开心。因为行走不便,老人常常因保姆没有及时到自己面前而发火。因为觉得受气,保姆也是换了一个又一个。
宋波告诉笔者:“其实每次找保姆时,我们都会给她们打‘预防针’,如实交代老人常常会控制不住情绪,希望保姆不要太在意老人的话,只要好好劝说,老人就不会轻易发火的。保姆们也都表示,老年人差不多都这样,并表明自己有心理准备,但是真正在一起生活几天后,她们还是没办法把老人的各种挑剔指责的话语当耳旁风,经常在我工作时间给我打电话,抱怨我父亲。”
宋波坦言,找保姆的目的是为了照顾好老人,他希望保姆能够照顾到老人的心情,像哄孩子一样哄着老人。但这几年下来,他发现能照顾好老人衣食起居的保姆好找,但能照顾到老人心情的保姆难寻。
“人家的老人,就是我的亲人”
卢新的父母家住思明区吕岭路,老人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卢新的母亲患神经衰弱30多年,父亲照顾得很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卢新的母亲又患上糖尿病、中风等病症,连吃饭上厕所这样简单的事都得有人照顾。
卢新与兄妹几个商量后,给母亲找个保姆,有意想让他老爸歇歇,可先后请了五个保姆都不太称心,直到曾爱玲出现。
曾爱玲在卢新家里做了两年保姆,一直干得不错。只是一开始,因为卢新的大姐太惦记母亲,往家里跑的次数多了些,再加上脾气急,让曾爱玲以为卢新大姐不放心她,才起了些小摩擦,但后来误会很快消除了。
“我母亲是糖尿病并发症走的,走的时候,我们都没在身边,只有曾姐在她身边。她对我母亲挺好的,我母亲走得挺安详,她一直跟着我们把我母亲的丧事办完才走,我们一家都很感激她。”卢新说起保姆曾爱玲照顾父母的事,虽然过去半年多了,但心里仍然充满感激。
今年55岁的保姆曾爱玲来自安徽黄山。由于结婚早,曾爱玲已经有四个孙子了。她上边还有七旬父母,身体硬朗,都还干农活。从2008年起,曾爱玲来厦做保姆,吃住在雇主家。“我父母都是本分人,怕我在外边丢他们的人,我每次都保证,您放心,人家的老人,就是我的亲人。”在到卢家之前,曾爱玲还照顾过一个老太太,也处得跟一家人一样。
对于卢新父母一家,曾爱玲只表示:“他们全家人对我都特别好,像一家人一样。”她绝口不提曾经的摩擦。她管卢新母亲叫大妈,总会提起“大妈对我特别好,就像亲闺女一样。”
曾爱玲说:“能说话的老人还好,哪不舒服会说出来,但大妈不能说话,我更得用心照顾她,不能让她受委屈。”照顾卢新母亲的那两年,曾爱玲每天夜里至少起来一次,照顾她大小便。“人老了,尿在床上是难免的事,我得给她及时洗换。”
卢新母亲过世是半年前的事。那天早晨,卢新母亲跟往常一样,谁都没看出异常。卢新父亲去附近的社区医院取药去了。曾爱玲一个人在家照顾卢新母亲。“突然发现她情况不对,我赶紧打电话叫卢新姐妹,在这过程中,我就发现大妈不行了,心里特别难受,忍不住哭了出来。”曾爱玲虽然伤心,还是抓紧给大妈做必要的工作。“老人得干干净净地走,我趁她还活着,给她弄干净了,把家人给她准备好的衣服换上。”老人的儿女们闻讯赶来时,一切都做利索了。曾爱玲说:“给老人擦擦手,尽尽孝吧。”老人过世时72岁,来了不少亲友。儿女们逢人便说:“老娘托了曾姐的福。”
真情相待:雇主巨资救保姆
保姆像女儿一样尽心尽力地服侍雇主,而当她被查出患癌症后,年近八旬的雇主又像父母一样为其奔波,并垫付近8万元的治疗费。在厦门,这段保姆与雇主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这几个月,两老反而成了我的‘保姆’,真是过意不去。要有下辈子,我一定再当他们的保姆,好好服侍他们。”已经做完手术、在医院化疗的刘秋香说。
44岁的刘秋香来自安徽省宣城市,通过亲戚介绍成为两老的保姆。“小刘平日待我们像自家闰女一样亲,我今天还能走路说话有她的大功劳。现在她有困难了,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呢?!”邱月珍说刘秋香是照顾过她众多保姆中最贴心的一个。由于中风,两年前,邱月珍走路、说话都有困难,照顾的任务很重。刘秋香每天5点多起床做家务,除了日常的买菜做饭、打扫卫生,还帮邱月珍按摩、擦身、练习说话。
当邱月珍能走路时,刘秋香又特地学了跳舞,每天带着老人去小区广场活动。“她还经常唱戏、讲故事给我们听,心情不好时把我们当孩子一样哄,连毛衣都亲手织、脚趾甲也亲手剪。”刘宝明说,刘秋香的好他们一直感念在心。当邱月珍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时,刘秋香却病倒了。
去年夏天,刘秋香感觉食欲不振,经常呕吐,体重一下子掉了20斤。两老很着急,带着刘秋香到医院检查。刚开始以为是胃病,看了很多医生吃了很多药不见好,后来通过全身检查才发现得的是卵巢癌。刘秋香得知这一消息就像挨了当头一棒,原本出来当保姆是因为家里盖房子欠了几万元的债,根本没钱治病。前期的检查费和药费已经花了雇主5000多元,刘秋香不好意思给老人再增加负担,打算回家“顺其自然”。
“小刘啊,你还年轻,这病一定要看,费用我们来想办法。”看出刘秋香的心思,两老心疼得彻夜难眠。尽管自己的生活也是靠退休金,刘宝明夫妇不忍心看着自家的好保姆没有了活路,决定带着刘秋香到医院治疗。刘秋香住院手术和治疗期间,刘宝明和老伴一直陪伴在她身边鼓励她,同病房的人还以为刘秋香是两位老人的女儿。
“虽然给保姆治病不是我们的义务,但有能力救人时一定要伸手相救,何况小刘对我们家有恩。”刘宝明说。现在刘秋香已经通过了复查,癌细胞基本消除。刘宝明已经为刘秋香花了近8万元的医疗费。刘宝明说: “不管怎样,一定会帮小刘把病治好。”
注意沟通和尊重,保姆也能变亲人
“其实品行不好的家政人员只是少数,大多外地务工者都淳朴善良,尽心尽责。”家住西林路的王芳提到家中的李秀珍,赞不绝口。
王芳和老伴经常外出参加社区活动,便从物业公司雇来李秀珍定期到家里做家务。两口子常常不在家,却放心地将钥匙交给李秀珍,李秀珍每周来一次家里做清洁,一呆就是半天。
每一次,李秀珍都把各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还要将王芳家的松狮狗牵到院子里去遛一圈;临走时,还会给王芳留小纸条,提醒她哪个灯泡坏了需要更换,哪个板凳螺丝松了要多加注意。
“李秀珍给我们家做家政快4年了,家中从没掉过钱,虽照面打得不多,但感觉像家人一样亲切。”王芳分享了和家政人员和谐相处的秘诀:每当李秀珍要来家中做清洁之前,她都会提前泡一杯茶水放在桌上,再为李秀珍准备一些水果。
“和谐关系是建立在足够的尊重基础上的,双方真诚以待,有隔膜有误会及时沟通,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王芳说。
从王芳与保姆之间的相处中,能感受到,老年雇主和保姆之间,其实并非真像人们说的那样难于相处。厦门一家政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建议,老年雇主只有设身处地为保姆着想,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双方才会互赢互惠。为此,该负责人还开出了四条“药方”:
一是要多关心保姆。保姆刚从农村来,心理上其实很害怕,雇主一定要把她们当作自己家人,关心她们,主动让她们跟家里人联系,对于家里有困难的保姆,雇主如果力所能及就帮助一下,拉近彼此的距离。
二是宽容和尊重。请保姆,就是为了把自己从家务中解放出来,至于卫生做得怎么样,饭菜味道如何,这些不要太在意。保姆因为来自农村,卫生习惯肯定跟雇主不一样,即使在家里做了很久,也还是会和雇主有区别,因此千万不要为一点点小事就数落保姆。
三是安全第一。有些危险的事,不要让保姆去做。
四是要彼此信任。老人在与保姆相处中,尽量多说些保姆的好处;保姆则应该多尊重老人,很多事情就容易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