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带孙,如何实现三代同赢

阅览:  日期:2019-08-13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剧,越来越忙碌的年轻父母们,只好把年幼的孩子交给了祖父辈们照顾。为此,隔代教育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愈演愈烈。年轻父母们在感受亲情支持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隔代育儿的种种问题。那么,孩子到底能不能由祖父辈来带?祖父母们又能不能带出好孩子呢?

  逃不过的情感雷池

  罗珍和丈夫刘明辉是福建三明人,在厦门工作十年了,2013年喜结连理,2014年生下女儿刘晶晶,因工作繁忙,把女儿扔给了老家父母看管,又回到了厦门的继续打拼,今年春节回家过年,孩子已经长大长高,可奇怪的是,孩子一见罗珍就躲,害怕、畏惧,罗珍要抱孩子,孩子不停的哭,拼命扑向婆婆的怀抱,而孩子的爸爸,在孩子的眼里就是个陌生人,完全没有开口叫人的冲动。两口子完全无法接近孩子,给孩子买的礼物,她一件也没玩。

  罗珍情感的防线彻底崩溃,亲娘不认,亲爹不喊,隔代育儿烙上了痛心的印记。为了和孩子培养感情,起居饮食都由罗珍来办,罗珍还将年假提前,利用春节和年假的时间,给孩子补齐自己的爱心,孩子慢慢开始接受她,可矛盾又出来了。婆婆喂娃娃吃一些带咸味的主食作为辅料,婆婆嚼烂食物喂娃娃,可罗珍觉得很恶心,嘴巴里的细菌都喂给了孩子,孩子很容易生病,再加上东西太咸,娃娃容易口干。种种不满,激怒了双方,两人大吵大闹,致命的隔代模式,刺痛了三代人的亲情。无奈之后,罗珍最终选择将孩子接到厦门来上幼儿园,她说:“再苦再累,都要自己亲手把孩子带大。”

  安全之失谁之过

  除了两代人的卫生习惯,造成诸多矛盾外,孩子的安全更是育儿的重点。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但是隔代育儿却把监护人的枷锁转嫁到了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的身上。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这责任由谁来承担?

  贾玲的情况虽然与罗珍有所不同,孩子一直与自己生活,但因工作忙,平时孩子上幼儿园的接送和看管都是由爷爷来办。两个月前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往事,让贾玲吓出了一身冷汗。5岁的儿子小聪顽皮好动,夏季气温高,爷爷有些体力下降,孩子喜欢吃雪糕,放学后爷爷带着孙子去买,雪糕店在马路对面,孩子性急直奔雪糕店,爷爷一时没追上,娃娃也不看红绿灯就冲了出来,撞上一辆出租车,造成了腿部骨折。说起这些,贾玲泪如雨下,爷爷也怪自己太不小心,血压升高急得住进了医院。

  针对此现象,育儿专家解析隔代教育中的安全隐患是致命的。老人的精力和体力都不如小孩,脑力跟不上,反应迟缓,常常连自己都需要照顾,更不说能照顾好孩子,在监护方面除了寄托于老人身上的同时,孩子的家长也应该多费些心,或者请个保姆,让老人从旁指挥和监督就比较妥当。保姆年轻有精力,老人上心、有经验,二者结合才可相得益彰,危险的隐患自然也就消除了。

  隔代教育引发的婆媳矛盾

  张青是厦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职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每天东奔西跑,爱人在一家网站工作,也没日没夜。他们的忙碌并没有因孩子的诞生而稍减。刚开始,孩子由保姆带,被摔了一跤后,他的母亲就心疼地非要自己带。这样,从2岁起,孩子跟奶奶一块过,夫妻俩通常只在周末接孩子回家小住。

  渐渐的,他们发现,孩子变了。对他们越来越生分,而在奶奶面前却活蹦乱跳。夫妻俩总结的教训是,对孩子管得太严了。相反,做奶奶的无比宽容,一切顺着孩子。

  等到孩子上小学4年级时,与张青两口子的隔膜越来越深。有事没事总想往奶奶家跑。孩子身上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撒谎成性,花钱大手大脚等等。夫妻俩调教再三都无济于事。最后,妻子忍无可忍,开始限制孩子去见奶奶,理由是,孩子都让奶奶惯坏了。

  于是,这个家庭保持了很多年良好的婆媳关系出现了故障。

  当张青羞于和别人探讨这些家庭琐事的时候,他身边的很多人正在经受着同样的煎熬。由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家庭争议,成为当下中国城市家庭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

  隔代带孙,老人功大于过

  对于隔代育子在一些家庭中引发许多困或时,在女白领陈玲的心中,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自从她的孩子出生后,一直都是公公婆婆帮着带孩子,在相处的这些个日子里,要说没一点矛盾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但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觉得老人帮忙带孩子还是功大于过,老人带孩子,对他们整个家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首先,老人帮忙带孩子,省去他们家大笔雇请育儿保姆的费用。因为陈玲和老公都要上班,如果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那么一定得请个专门照顾孩子的保姆,按厦门的一般水平,保姆的薪水至少是四千上下,如果按照请3年的标准计算(孩子3岁后可以上幼儿园了),费用就得15万元左右!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不请保姆就是陈玲全职在家,那么损失就更多啦!生活质量一定会降低不少!

  其次,老人帮忙带孩子,一定会比保姆尽心,绝对令人放心。现在社会上杂七杂八的人实在太多,中介市场也良莠不齐,以前曾在报纸上看到,要求极为严格的月嫂竟然仅培训一个月就能直接上岗!还有些保姆嫂,因为嫌孩子不好好睡觉,居然给孩子的奶粉中加入了让孩子嗜睡的感冒药!如此黑心肠的人,你说哪个家庭能放心把孩子交给这样的人?而各家的老人则完全是尽心尽力,毕竟是自己的亲孙辈,哪能不用心?

  老人的育儿经验丰富,遇事能给新手父母以积极的心理支持。虽然说如今的育儿知识、育儿书籍是铺天盖地,可对于新手父母来说,真遇到事情时,经常还是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因为老人家是过来人,而且很多老人都生养了两个以上的子女,育儿的经验是非常丰富,能提供不少的育儿好方法。记得孩子第一次生病时,陈玲和老公都急得团团转,就一门心思想着要带孩子去医院,根本都不知道要准备什么东西,而婆婆虽然心里也着急,但手里却不闲着,给孩子套外套,包抱毯,拿尿布,一步一步丝毫也不慌乱,看着婆婆“淡定”的神情,对陈玲夫妇来说可是莫大的安慰,就好像是有了主心骨似的,有公婆在,心里的焦虑会缓解很多。

  老人带孩也能促进家庭和睦

  老人帮忙带孩子,能增强子女与父母的感情,促进家庭和睦。说实在的,最开始陈玲也害怕和婆婆相处,听过看过了太多婆媳不和的故事,似乎自古以来婆媳就是一对冤家,关系融洽的是少之又少,可真正和公婆相处之后,尤其是看到公婆倾尽其所有的爱来帮他们照顾孩子时,心中的感激之情真是无法言表。都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确实如此,有时自己都觉得带孩子太累,身心俱疲,年轻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年事已高的老人家呢?所以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磨擦,陈玲也都会尽量劝说自己,凡事想开些,不要追求完美,也不要事事追求是非对错,老人家帮带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有矛盾就好好沟通,能过得去的就决不强求。这样一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大家相处甚欢,皆大欢喜。

  老人帮忙带孩子,能让老人体味到成就感,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很多老人退休之后,基本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如果家在本地,平时可以和亲戚朋友走动走动,也可以和街坊邻居聊聊天,打打牌、麻将什么的,可若是背井离乡,来到儿女的身边,那娱乐活动就会减少很多。时间长了,老人因为精神空虚,会觉得生活枯燥乏味,再加上有时跟儿女的观念不同,生性固执的老人难免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耿耿于怀,有些人甚至还会自怨自艾,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是孩子的累赘,拖了孩子的后腿,从而意志消沉、郁郁寡欢。这也是很多老人现在不愿和孩子们住在一起的主要原因。但若是能帮忙带带孩子,有了事情做,老人就不再那么无聊了,不但帮了自己的儿女,还能每天看到孩子天真可爱的笑容,而且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还能结交一些同样带孩子的老人朋友,家庭、亲情、友情是全面开花,让老人感觉到自己还是非常有用的,晚年生活也可以这么丰富多彩,所以何乐而不为?

  隔代教育如何三代同赢

  “虽然知道父母在孩子成长中作用很重要,但是工作太忙,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孩子,只能拜托家里的老人代劳。 ”日前,“80后”职场妈妈曹桂芬无奈地说,老公长期在外地工作,自己每天早出晚归, 3岁的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轮流照看。

  现如今,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城市里像曹桂芬一样不能自己照看孩子的年轻父母群体逐年增长,由祖辈对孙辈施行抚养与教育的 “隔代教育”现象也越来越常见。

  “有老人帮忙,我们身上的压力确实大大减轻。与保姆或外人相比,老人带孩子更加放心,但还是会有不少矛盾。 ”林莉莉一直很为3岁女儿的教育问题感到烦恼。

  林莉莉平时很注重对女儿文明礼貌、良好习惯的养成。可家里的老人却往往在教育过程没有原则,过度迁就和溺爱。比如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林莉莉一直要求女儿吃饭时专心致志、保持安静,但是好几次她回家时都遇到孩子躺在床上边看电视边由奶奶喂饭。 “因为这点小事,我和老人沟通过不少次,但是老人总是说孩子小,不懂事,一味袒护和包庇。 ”

  小到孩子吃饭穿衣、大到待人接物,不少家庭两代人之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分歧和矛盾。通常,老一辈人更看重经验和传统习惯,而年轻一代更相信从书本、网络或者与同龄人交流得来的知识。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不少祖辈都会反驳年轻一代“你们当年就是这么长大的”,让不少年轻父母感到十分无奈。缺位教育容易“跑偏”

  在实际生活中,不少祖辈习惯于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当孩子把玩具乱扔时,他们会一遍遍地整理;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梯时,他们担心孩子摔倒,会抱着孩子上下楼梯;当孩子自己吃饭时,他们又担心孩子弄得一塌糊涂,就一口一口地喂。长此以往,孩子一旦遇到困难和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往往没有信心去解决问题,反而产生愤怒、不满的情绪。

  当然,祖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有着独特的优势。通常情况下,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心态相对比较平和,有充裕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

  另一方面,祖辈家长有着抚养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具体实践,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往往更有经验。事实也证明,由祖辈带大的孩子,身体素质好,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很多时候要强于其他孩子。

  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在孩子的教育上,祖辈要当好助手,不能越界。父母和祖辈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必须做到相互配合,首先要各自定好位。父母是孩子法定的监护人,负有直接的抚养与教育责任,而老人也该给自己定好位,既不越位,也不做摆设,应做好亲子之爱的“润滑剂”。如此,隔代教育就能实现三代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