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厅官的“绿色家庭”
阅览: 日期:2016-03-15
二十年前,从厦门市总工会主席这一厅级领导岗位退休的陈垂康,是厦门知名的盆景“专家”。只要去过他家的人,无不对其所栽盆景数量之多,造型之奇特发出啧啧称赞。然而,他在追求盆景数量和艺术之美的同时,更为重视盆景养护过程中的环保理念。为此,他曾获得全国和福建省两级“绿色家庭”、厦门市“十佳环保家庭”等称号。
老家在福建省晋江市农村的陈垂康,从小喜爱那满山满坡的绿色。后因工作离开乡下进了城,吃住都在工厂,虽然没有时间栽花种草,可他内心对绿色植物的喜爱之情依然不减。
虽说退休前,陈垂康就已开始接触盆景,但当时还在任上,工作忙,没有过多时间打理。真正专注于盆景还是在退休之后。突然从繁忙的工作中轻松下来,他开始专心研究起盆景艺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随着自己栽种盆景数量的增加,烦恼也随之而来:种在阳台和天台上的盆景有四五百盆之多,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修剪,剪下的叶子如何处里成了一道难题。
开始,没有经验的的陈垂康把它当作垃圾处理,全都扔到楼下的垃圾箱。谁想,由于量大,每次都惹得清理垃圾的环卫工人牢骚满腹,甚至骂骂咧咧。无奈之下,陈垂康只得花钱,请人帮忙处理。
自己栽种盆景并非一朝一夕,原本初衷是想美化环境,不想成了垃圾的制造者,给环境带来污染。思之再三,他决定想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最初,毫无经验的陈垂康,只好向身边的同行取验。但很多盆景爱好者也是和他一样,把修剪下来的叶子当垃圾扔进了垃圾箱。最后好不容易,有位朋友告诉一个方法——把修剪下来的叶子放到水缸里用水浸泡,等一段时间腐烂后,正好可以栽种盆景的肥料。
既不会产生垃圾,又能变废为宝。陈垂康一听,觉得这一方法比较可取。回家后,果真按朋友的提示如法炮制。一段时间后,浸泡在水里的叶子腐烂得差不多了,他便开始用来给盆景施肥。谁知,他施肥的工作尚未结束,就有邻居找上门来“声讨”,说他污染空气,把周围的空气弄太臭。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竟然还有些“修养好”的邻居,自己不出面,直接投诉给城管。原来,枯枝败叶被水浸泡,腐烂后发出难闻的臭味,当作肥料给盆景施肥后,被风一吹,臭味四处飘散,别说邻居,就连自己都有些受不了。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既然用水浸泡臭味难闻,何不晾干焚烧,这样既不产生臭味,又能把焚烧过后的草木灰做肥料?有了这一想法后,他每次都将修剪下来的枯枝败叶集中起来晾干,然后装在一个铁皮桶里,放在楼顶的阳台上焚烧。谁想,火借风势越烧越旺,火焰升起半尺高,不但火势吓人,还烧得灰烬满天飞舞,“飞”进了邻居家。为此,他又招来邻居一片“声讨”之声。
虽然再次“试验”失败,但他坚信:将修剪下来的枯枝败叶变废宝这一方向肯定正确。可要如何变废为宝又不影响他人生活呢?正当陈垂康为之苦恼之际,一次无意之举,终于让他找到了解决办法。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在楼顶天台上乘凉,又习惯性地巡视他那些“宝贝”。当他借着灯光看到一株盆景长着几片杂乱的叶子,根株旁还长着几棵杂草,他又细心地一一处理。随手将手上的杂草和叶片就地掩埋在盆景根部。十几天后,当他再次“巡视”到这件心爱的“作品”时,看到当初掩埋杂草的土块已恢复原状。他试着挖开,发现土质比原来疏松,而埋在下面的叶子和杂草都不见了。这一意外发现,让他异常惊喜。此后,他又试了几次,终于有了意外的发现:修剪下来枯枝败叶埋入土里,被盆景的根须“打磨”后能化为泥土,增加了土壤疏松度,也是很好的有机肥。
有了这一发现,他不但把修剪盆景产的垃圾就地掩埋,生活中产生的家庭垃圾,如水果皮等,他也将其掩埋在盆景里,成了社区真正的环保之家。
陈垂康凭着自己不懈的实践,最盆景从垃圾的“制造者”成为环境的美化者。在这一成功过程中,也让他有了深深的感悟:做任何事情,不能唯书、不唯祖先,唯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邹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