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回报要防高风险:老年人投资需谨慎
阅览: 日期:2016-04-28
去年11月2日,厦门一家公司总经理洪翔宇被数十人围堵在办公室内,直至民警赶来,他才被“解救”。
然而,民警在现场处理这起“堵门风波”时,却发现这并非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而是一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后经进一步侦查,民警了解到,该案涉案资金共计900多万元,受害人有96人,他们全是中老年人,其中逾80%为60岁以上的老人。
近日,洪翔宇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这个洪翔宇背后是否还有“高人”?他们用了什么诱饵,让这么多人“上钩”,甚至部分老人为此搭上了养老钱?涉案资金去向何处?让我们还原事情的真相,揭开这一迷底——
第一回 散发传单公司许诺高息,借钱百万老汉坐等收利
陈发胜,70岁出头,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大半辈子的辛苦打拼,他攒下了一笔不小的积蓄,在朋友圈内,属于“上等收入者”。如今,他和老伴儿都已退休,赋闲在家,不仅衣食无忧,还能在经济上给孩子们以关照,晚年生活十分惬意。然而,这样的生活,因为一张传单而出现了转折。
2015年2月的一天,陈发胜在公交车站台等公交车时,一个年轻女子递给他一张传单。陈发胜接过一看,就被上面几个金色大字给吸引了:年存10万元,月收益最低1000元。此外,这张传单上还宣称,该投资“固定收益,连续月返,期满可续存或取出本金,自由,方便,安全”。
见陈发胜比较感兴趣,发传单的女子就上前给他讲解称,这是泉州某公司厦门分公司推出的投资项目,该公司是一家实体公司,专业帮客户理财,诚信可靠,投资回报也高。“如果大爷感兴趣,欢迎到我们公司参观。”女子盛情邀请道。
由于是头一回听说这个公司,陈发胜未置可否。回家后,陈发胜把传单拿给老伴儿,两人把上面的内容仔细研究了一番后,决定先去这家公司看看。
2015年3月6日,陈发胜按照传单上的地址,来到泉州某公司厦门分公司,该公司总经理洪翔宇接待了他。
在洪翔宇的热心讲解下,陈发胜了解到,泉州某公司正在招募资金,用于公司发展。如果客户出钱投资,公司会与客户签订一份投资协议,保证客户能收到高额回报。
聊天过程中,洪翔宇拿出了投资协议。陈发胜看到,所谓的“投资协议”,其实是一份借款合同。该合同是一个三方合同——借款方是泉州某公司,出借方即客户,担保方则是泉州某公司厦门分公司。
“这就意味着,万一泉州总公司出现意外,我们还可以找厦门公司要钱。”陈发胜心想,这种方式比较可靠。因此,当天就同意出借50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6个月,每月利息1万元。
一个月后,陈发胜果真收到了1万元利息。这下,他和老伴认为,这家公司较为可靠,因此,开始增大出借资金。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他们又陆续借出共计150多万元。和第一次一样,这些出借资金的利息,每个月都能准时打入陈发胜的银行账户。
更让陈发胜夫妇觉得贴心的是,因为他们年纪大,每次他们要投资时,洪翔宇都会安排工作人员驾车接送陈发胜去银行存款、去公司签借款合同,服务十分周到。
第二回 考察归来老太组团投资 利息翻倍他们不断加码
就在陈发胜夫妇忙着赚钱时,同在厦门的张淑芳也满心欢喜。
张淑芳今年73岁,和陈发胜一样,她参与该公司的投资项目也是缘于一张传单——2015年1月中旬,张淑芳去江头邮电大厦办事,经过楼下时,看到几个年轻人正在散发传单。张淑芳也接了一张,该传单上的大致内容是,号召大家投资泉州某公司的黄金饰品项目,并称投资该项目将获得24%的年利息。
张淑芳越看越心动,办完事后,她顺路拐到该公司咨询了一下。其间,该公司总经理洪翔宇表示,客户的投资款都会用于泉州某公司的黄金饰品生产销售项目,近期,该公司会组织大家免费去泉州考察这个黄金饰品的生产工厂及销售店面,让张淑芳先去考察,再投资也不迟。
既然有这样的好事,张淑芳第一时间想到了好朋友殷大姐,因此,邀请她一起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殷大姐爽快答应,并邀请了亲家母同去。
2015年2月底,在该公司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张淑芳夫妇、殷大姐等人组团去泉州考察了该公司位于泉州的生产基地。此次实地考察后,他们对泉州某公司的实力信任有加。
回到厦门后,张淑芳、殷大姐等人陆续和洪翔宇签订了借款协议。双方约定,这些资金借予泉州某公司,年利率24%,这些资金均用于投资泉州某公司的黄金饰品项目。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洪翔宇不定期召集客户开会,有时是发放月息,有时是推荐新的投资项目。
2015年5月,张淑芳和殷大姐在会上得知,泉州某公司正在投资一个新的项目——漳州某生态园的扩建项目,现对外筹集资金,年利率为48%。
这个这个生态园项目,在漳州小有名气,张淑芳和殷大姐等人早有耳闻。加上投资该项目的年利率比上次的高一倍,且这段时间以来,投资黄金饰品项目的利息都能按时拿到,因此,他们再次心动,纷纷投资了这个新项目,甚至动员亲友一起投资。
由于投资的资金越来越多,利息也随之增长,截至2015年8月底,陈发胜共计收到了20万元的利息,张淑芳等人也收到了数万元利息,这让他们高兴不已。
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多月后,这场欢喜就随投资款一起化为乌有……
第三回 月息未到客户上门索债 经理被堵公司身陷囹圄
2015年10月上旬,陈发胜等人查账时发现,上个月的利息没有按时到账,觉得纳闷,就到泉州某公司厦门分公司去领。但洪翔宇却以种种理由推托,让他们再等几天。
陈发胜等人信以为真,然而,一直等到2015年10月底,不仅9月的利息未到账,8月份的利息也分文未见。
这下,陈发胜坐不住了。2015年11月2日,陈发胜再次来到泉州某公司厦门分公司,却发现该公司大门早已被人堵得水泄不通。陈发胜觉得奇怪,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些人都是泉州某公司厦门分公司的客户,原本和他们约定的借款利息,这家公司也迟迟不兑现,他们现在不仅没有拿到利息,连本金也去向不明,大家无奈之下,才上门讨说法。
陈发胜听罢,顿时慌了。就在此时,张淑芳等人也闻讯赶来讨说法。昔日侃侃而谈的洪翔宇被堵在办公室内,被大家问得哑口无言。
更令陈发胜等人感到气愤的是,当他们提出报警时,洪翔宇反而如逢救星。有人拨打110电话后,说不清该公司地址时,洪翔宇甚至主动上前,告诉民警公司的具体地址。
几分钟后,办案民警赶至现场。在处理纠纷过程中,民警发现,这不是一桩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而是一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在洪翔宇等人的高息诱惑下,现场的客户少则投资数万元,多则投资数百万元,如今,都只拿到了部分利息,本金则去向不明。
那么,洪翔宇背后还有什么人?这些钱到底去向何处?为及时查清这些情况,帮受害人追回损失,民警随即把洪翔宇带至公安机关进行调查。
第四回 老总提携工地施工队长 高息作饵吸款九百万元
洪翔宇,1978年出生,福建三明人,原本在泉州某工地做施工队长。2014年,洪翔宇在工作过程中,认识了泉州某公司法定代表人赖金水。
2014年9月初,赖金水告诉洪翔宇,他准备在厦门成立一个分公司,把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拓展到厦门地区,让洪翔宇去负责该公司。
洪翔宇常年在工地上,并没有做过资产管理项目,对此一头雾水。这时,赖金水给他打了一个比方——泉州某公司相当于银行,厦门分公司就相当于银行的支行,主要工作就是去吸收市民闲置存款,用于公司的项目建设。
这下,洪翔宇明白了,觉得这个工作比较轻松,就答应下来。同月,洪翔宇来到厦门,通过中介公司办理了营业执照,招募业务员及会计等员工后,公司开始营业。
在经营过程中,该公司招揽客户的主要方法是,在街头散发传单,宣称公司有黄金饰品投资项目、漳州某生态园扩建项目等,接受群众投资,并许诺给付20%-48%不等的年利息。
公司内部规定,一旦遇到有意向投资的客户,业务员就要记下对方的联系方式,不定期打电话给对方,以高额利息引诱对方前来投资。与此同时,该公司还会举办各种活动、会议,邀请客户参加,并向他们推荐新的理财项目。
起初,厦门分公司收到投资者的资金后,全部汇给总公司,然后由总公司定期给客户发放利息。2015年5月之后,利息的发放模式更改为,分公司收到客户的资金后,从中扣取部分,给客户发放利息,剩余的汇给赖金水。
2015年8月初,分公司资金不足,洪翔宇打电话给赖金水,想找总公司要钱支付客户本息。孰料,总公司的资金链已经断裂。同月25日,洪翔宇为了缓解分公司的资金压力,把业务员全部辞掉,可在巨大的资金漏洞面前,此举已是回天乏术。同年9月初,洪翔宇再也无钱给客户发放利息,就这样,所欠的利息越攒越多,最终导致客户堵门讨说法事件。
厦门检察院机关查明,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初,洪翔宇伙同赖金水等人,在厦门注册成立泉州某公司厦门分公司,经营范围为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等。但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并未从事合法经营项目,却在厦门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非法吸收96名被害人存款共计900多万元。
而今,检察机关认定,洪翔宇的行为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法对他提起公诉。赖金水已被公安机关上网追逃。
老人理财稳妥为先,贪图高利小心蚀本
现在一些理财咨询公司,对于老年人来说,进门咨询便有笑语盈盈的年轻人接待,“叔叔阿姨”唤得亲切,端茶倒水,递上项目资料,主动讲解并出示相关资料。临走,不管办不办业务,都能获得免费赠送的洗衣粉或抽纸之类的“见面礼”,甚至还能接到农家乐免费游玩的邀请。如果业务达成,按资金量大小还能获赠大米、食用油等。
这些场景,不是在银行,而是出现在了城市街头各类投资或担保公司,不少银发族退休老人是这些公司的常客。一个承诺保本高收益,一个出钱投资,有钱赚,有免费礼物,甚至还有免费旅游,利息丰厚,看似双赢,实则藏匿着极大的非法集资风险。
现实生活中,许多老人对于别人推荐的理财项目比较容易相信,加之有高收益的“甜头”,更是令人趋之若鹜。但现实比较“骨感”,从来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即便老人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但毕竟不是投资的专业人士,而一些民间投资项目、材料也是可以做假的。老人投资看到高收益的同时,一定要看到背后的高风险。诸如黄金、农家乐、旅游、林业或保健品等项目,则大多是非法集资的典型模式,实为老人投资理财的大忌。
同样的资金,在银行买理财产品会更强,起码本金不会丢。所谓的“高收益投资”,大多有“你想赚他的利,他却要你的本”的高风险。因此,老人家理财,宜稳妥为先。不仅需远离高风险的民间借贷,也需提防“庞氏骗局”,尤其是可能导致血本无归的非法集资。(梅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