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购物陷阱多,老人谨防遭诈骗

阅览:  日期:2016-06-09

 

    近些年,黄金饰品、纪念币,减肥保健、降糖药品等产品早已成为电视购物的投诉重灾区。电视购物虚假宣传、不开发票、卖方信息不明、销售无证伪劣商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更为可恨的是,许多不法商人利用电视购物实施诈骗,而老年朋友又成为这些不法商人诈骗的重点对象。
老人购手机遭遇电视购物循环诈骗
   今年3月初,70岁的汪金发看电视时,被一则康佳手机的广告吸引了,“手机是旋转式的,双卡双待,可以看电视,待机时间很长,功能齐全,而且外观精美,优惠价850元。”这则广告让汪大爷心动了!随后,汪大爷拨打了电视下方的购物热线电话,订购了这款“黑珍珠旋转式”康佳手机。几天后,自称是东方魔能国际购物发展公司销售部的马经理打来电话,声称手机已经发货,要汪大爷去邮局取。因为是邮局代收货款,汪大爷付了850元现金后,取回了手机。
   拿到手机的汪大爷十分开心,但手机唯一的缺陷就是SIM卡的卡夹有点脱落。他立马和电视购物公司联系,对方非常客气,连连说“对不起”,同意调换新手机,请汪大爷将手机寄回去。
   汪大爷到快递公司,把手机按照对方提供的地址寄了回去,谁知没几天包裹被退了回来。不久,汪大爷接到邮局来的电话,说又寄来个手机给他,邮局要代收850元货款。汪大爷十分生气,便打电话问对方。上次接电话的马经理说按公司规定,每发一部手机都要由邮局代收货款,即使调换也必须付款。“大爷,你放心,这次我们还寄去了一张农行合作卡,里面有850元钱,凭密码可以到当地的农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取钱,这样你就不会多花冤枉钱了。”汪大爷信以为真,付850元钱,从邮局再次取回了手机。
   打开包裹后,汪大爷看到是一部NOKIA手机,不是自己要的那款康佳手机。里面的确有一张“农业合作卡”和一张“面额1000元”的手机充值卡,此外还有一块手表。
来不及细看手机是否能正常使用,汪大爷按照马经理告诉的密码,到当地农行取款。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这张卡是伪造的,根本无法使用。汪大爷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又来到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人员也说是伪造的。汪大爷马上赶到移动营业厅,结果充值卡也是伪造的。
   回到家,汪大爷拿出手机,发现手机的型号和包装不符,包装上是NOKIAE66手机,自己拿到的这款手机不仅款式落后,而且外新内旧,开机都没法开,更别说使用了。还有那块手表,质地、做工都不好,是在街上花几十元钱就能买到的廉价品。眼看花了1700元钱,买回这么一堆破东西,汪大爷气得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一心想找公司讨个说法的汪大爷,又给马经理电话,谁知两天都没人接。后来,自称是公司销售部的高经理打来电话,称这次是销售部发错了货,让汪大爷退回手机,由他亲自发货。还说包裹内有一张“农业银行合作”卡,上面存有2550元钱,是退前几部手机的货款,所以这部手机要汪大爷再付1700元才能取货。
   汪大爷拒绝付款,心想自己买一部手机,本来850元就够了。自己已经付了1700元,哪有这样的道理? 自称高经理的继续以“公司的规定”说服汪大爷,声称如果汪大爷不给1700元钱,他就不管这件事了,既不退钱也不发货,损失自己承担。
汪大爷差点气晕过去,找到消协投诉。消协工作人员试图和该公司联系,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邮寄的包裹上也没有详细地址。
 
轻信电视广告,八旬老翁花5万买“藏品”
 
   今年80岁的宋庆宝,退休后一直闲在家,平日喜欢看看电视。毫无收藏知识的他,2014年开始接触收藏这一行。在他印象中,曾经的纪念币都要去活动当地才能购买,非常不方便。然而,去年11月初,他从电视广告中看到一则广告中,声称不出国门,同样可以购买到只发行600万套的伦敦奥运会纪念币。
宋庆宝觉得这种纪念币很有收藏价值,想买一套收藏。就按电视广告中的电话拨打过去,购买了一套伦敦奥运会纪念币。“该纪念币有防伪标志,通过比对是真的”,宋庆宝说。
   没过几天,该纪念币的销售人员姜某打来电话,称公司正在搞回购活动,如果宋庆宝购买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参与回购,回购价格是购买价的1~2倍,并且还能高价回购宋庆宝的其他收藏品。在对方的“鼓动”下,宋庆宝共花了8000元购买了4套伦敦奥运会纪念币。
   11月24日,对方一位自称是经理的李金元给宋庆宝打来电话,称他已经订好机票准备来厦门。11月27日,宋庆宝收到了购买的奥运会纪念币与一张回购证书,宋庆宝付了全款。该证明书中明确由公司投资理财部经理李金元,于11月28日到宋庆宝家中回购,价格面谈等字样。
   拿到回购证明书后,宋庆宝很高兴,心想投资回报来得真快。可到了11月28日,宋庆宝在家等了一天,却不见有人上门回购。随后他拨打李金元的手机,发现其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而该公司几名业务员的电话也打不通了。昨日,他尝试着拨打了自称为“北京收藏品中心”的几个联系电话,全部无法接通。上网查询该公司,却没有找到相关信息。
  “我跟几个女儿都很反对他买这些东西,但他就是不肯听”,宋庆宝的老伴郭珍称,家里条件并不宽裕,她曾几次劝老伴不要买了,但没有成功。除了购买奥运会纪念币外,宋庆宝前后购买了别的纪念币、徽章、邮票等共计17套,花了近5万元。
 
老人轻信“套牌药”电视广告2万元打水漂
  “贴膏药能降糖……”看到这样的广告,65岁的陈保良心动了,背着女儿花2万多元买了一个疗程又一个疗程的药,虽然药很贵,但老人一想对方说能给“报销”的好政策,老人还是高兴而放心地收药寄钱。然而,粘贴了半年多的膏药后,老人的血糖没降下,如今,他还得靠吃药降糖,辛苦攒下的钱也只能打水漂。
   2015年8月10日,陈大爷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忽然在一个电视频道上看到宣传降糖的广告,仔细一看,电视上宣传的“糖仁福贴”通过人体经络可以互通的原理,只要粘贴在左脚脚心就能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一想到自己经常吃降糖药,不仅费事还胃部不适,他也想粘贴膏药试一试,陈大爷便认真地把电视上的购药电话记录下来。
   不想,从2015年8月17日,陈大爷第一次拨通电话后,老人也跟着掉进对方设下的一个又一个连环圈套。据老人介绍,他拨通电话后,一名自称姓徐的“专家”在简单了解他的病情后,给他配了一剂良方,并声称三个疗程就能让糖尿病痊愈。听到这样的保证,陈大爷就当机立断花1390元买一个疗程。收到膏药后,老人就按照“专家”指导认真地粘贴,15天后,徐姓“专家”给他打来电话,听说疗效不明显后,对方马上给老人推荐第二个疗程。为了把自己的血糖降下来,也为了能减少一些糖尿病带来的痛苦,老人按照“专家”医嘱,又继续购药、粘贴膏药。11月5日,“专家”又来电话,听说降糖效果还是一般的时候,对方竟又给老人推荐了一种“特供膏药”,声称这是一种加强型膏药,并指导老人把这个膏药粘贴在右脚脚心,通过左右脚一同作用,疗效更好。
  “看电视里有那么多人用这膏药都好使,我也没多想,就听他们的话继续买药了。”陈大爷说。按照对方的指导,老人继续用药,由于几个月的连续买药,老人积攒的退休金也花光了,背着女儿购买膏药的事情也露馅了。当陈大爷的女儿拨打电话询问对方的时候,对方“专家”给出的答复是,别看老人花了这么多药费,但按照“国家特殊政策规定”,老人购药消费到1.5万元就能给予80%的报销。同时,办了VIP购药卡后,以后5年、10年内,老人还可以免费使用该降糖贴。听对方这么说,陈大爷再次被吸引,完全不听女儿的劝说,女儿多劝几句,还被老父亲训斥,老人的女儿拿父亲毫无办法。
   为了让自己能享受报销标准,也为了让今后几年能免费使用膏药。2015年12月25日,陈大爷再次交了8000元、买了二个疗程的药后,总购药价格已达到2万元。经电话咨询,对方称很快就会将报销钱返还到老人的卡上。然而,等到2016年2月25日,报销的钱还没能到账。
   钱一直没到,陈大爷着急了,打电话再问的时候,发现“糖仁福”已经改名了。随后,与陈大爷电话联系的“专家”也消失了。就这样,陈大爷一连粘贴了半年多,血糖没降下来,2万多元却打了水漂。
   陈大爷的女儿通过“糖仁福”贴包装,找到了注册证号。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查询发现,该批号竟为“降糖清毒贴”,并非所谓的“糖仁福贴”。陈大爷和女儿打电话咨询药品监督部门,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药品的国家审批批准文号和公民的身份证号是一样的,一个身份证号对应的是一个公民,一个批准文号也只能对应一个药品,那么可以判定,“糖仁福贴”是个没有任何资质和经过国家审批的假冒伪劣套牌产品。
   当老人知道这个消息后,长叹口气说:“我就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别的老年朋友,别再相信电视购药了,不仅花贵钱,还耽误治疗时间。”
 
老人千成别轻信“电视购物”广告
   现代信息社会,“电视购物”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新时尚。但针对电视购物存在不开发票、不履行7天无理由退货、产品没有发货地址和联系人、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等问题。尤其是电视购物虚假宣传问题突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这实在值得反思和警醒。
   众所周知,在时下的“电视购物”群体中,可以说,许多“电视购物”者根本不知道索取发票,或者索取不到发票。同时,还因为“电视购物”直销多采用送货或者邮寄方式交付,不少消费者常常在发现商品出现问题时遭遇退货难题。这不但为以后的商品因保修、退还、索赔等维权埋下了消费隐患,还因索取不到发票而难以维权。
   正是由于“电视购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商品虚假宣传、坑蒙拐骗、以次充好、保质过期、质量低劣、物品掉包等方面的质量问题,甚至陷入消费陷阱,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屡屡发生,导致一些受蒙蔽、欺骗消费者索赔无路,上诉无门,难以维权的苦恼、无奈和隐衷。
针对电视购物维权难的特点,消协提醒:电视购物广告鱼龙混杂、难辨真假,不要盲目相信。如需购买,尽量选择有合法手续的厂家和供货商。如遇质量问题,可以拒收包裹,向订购热线电话所在地工商部门举报。(梅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