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其顺:“三好”老人的美好生活

阅览:  日期:2016-06-09

 

 

                好身体,随时动起来
   牛其顺老先生今年88岁了,乍一看还以为刚60出头呢,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轻松得像个小伙子。若问起保养秘诀,他又似乎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总结一句,就是“动起来”。
   算起来,牛老离休已有三十年,从来没去过疗养院,医院也极少去。用他的话说“老年人身体总有些小毛病,去医院未必能解决,平时养成好习惯,自然就健健康康。”牛老所说的好习惯,就是有事没事动一动,自我按摩,疏通经络。比如肠胃不舒服,就揉一揉肚子,腰腿酸痛,就敲一敲腰部和腿部的穴位。这符合中医理论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看电视时,跟朋友聊天时,甚至在公交车上,随时都可以敲一敲、揉一揉。很多穴位都在手脚上,没事就捏捏按按,形成自然习惯,久而久之,那些大毛病变小减轻,小毛病都消失不见了,哪里还需要去医院呢?前些年,牛老托人从新疆带来几个黄牛骨,用来按摩通经络,效果更好了。
   牛老认为,老年人一旦生病,不但自己难受,也给家人给社会带来麻烦,所以他一直坚持要动起来,只有身体好,其他一切才会好。以前他喜欢跟几个朋友一起去爬山,呼吸新鲜空气。现在偶尔也去爬爬山,但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锻炼。锻炼身体不拘泥于某些项目,也不刻意安排什么场地。平时能走路就走路,尽量少坐车。只要每天都动起来,手脚拉伸拉伸,脖子扭一扭,这里捏捏,那里按按,自然就身轻体健,毫无负担。
 
 
好心态,享受在当下
   牛老从小就是抗日儿童团的,1946年参军,历经多少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后来在大连海军学院、北京防化兵学院、厦门海军,都艰苦训练,屡屡立功,1958年转业,在机关,在企业,兢兢业业,干过各种岗位,担任过十几个工厂的厂长,工程厂、橡胶厂、鱼肝油厂、玻璃厂、水泥厂等等。他的经历那么丰富,故事很多,谈起来,却从来都是轻描淡写。牛老喜欢向前看,享受当下的快乐。回忆往昔,苦过,累过,并不记挂,开开心心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牛老每天6点起床,吃完早饭,就开始看报纸。他家里订了十几份报纸,看报纸成为一天当中很重要的事情,可以了解新闻热点,关心一下国家大事和民生小事。虽然年纪大,身体利索,家里不用请保姆,买菜、做饭、洗衣服都是跟老伴轮流做。坚持每天睡一小时的午觉,能保持一整天的头脑清醒。下午,牛老通常就去找老朋友聊天。老朋友有的在岛内,有的在同安、杏林,牛老不管远近,去家里看望他们,谈天说地。聊国家大事、战争往事,聊厦门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聊各种正能量的事。牛老常说:“任何时代都有腐败的黑暗的现象,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积极的向上的东西。”所以他不去找爱发牢骚的人聊天,也不喜欢打牌、玩麻将,他远离那些负能量,聊开心的事,心情总是那么愉快。晚上吃完饭,或者散步,或者看看电视,看新闻、看军事政治、看医疗保健。牛老在饮食上没有刻意讲究,唯一坚持的就是不要吃太饱,七分饱就最健康。
   老年人的生活,最关键的还是心态。心态好,心理平衡,凡事宽容对待,不计较,知足,安享晚年的幸福日子。牛老觉得,身体好和心态好是相辅相成的。心情愉悦,衣食住行都舒服,即使有什么小病痛也都会渐渐消失。反过来,如果一点小毛病就紧张兮兮,不但病痛不会减轻,反而可能会小病变大病。
 
 
好心肠,为善最快乐
   牛老夫妻俩都是乐善好施的人。早在1958年,国家造飞机大炮,牛老就捐了300元,在当时,这可是很大一笔款。在部队,年年都立功,主要是因为喜欢助人为乐。遇到别人有需要,总是能帮就帮。遇到家境不好的,总是慷慨解囊,从不计较回报。在工厂时,看到一些工人有困难,主动去帮助解决。不求名利,不求别人的感激,只求大家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老伴也是古道热肠,做慈善不遗余力。捐钱建庙,哪里有需要,随时伸出援手。
   牛老心胸开阔、热心肠、人缘好,朋友自然遍天下。他每年都要去旅游,走遍全国的名山大川,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他的朋友。特别是云南,跟老战友保持着密切联系。这样的年纪,连丽江的雪山山顶都能轻松征服,令大家佩服赞叹。去年去了北京长城和武夷山,还登上了山顶。今年还准备去黄山呢。
   牛老的两女一儿都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全家老少其乐融融。一直以来,牛老都很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他把儿女都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现在开始关心孙子的成长,只要有空,就去接孙子放学,陪孩子游戏。一想到新一代的健康成长,就充满信心,步履也更加轻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