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亲情不能缺席
阅览: 日期:2017-07-27
随着城市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家中老人如何照料得更周到,成了每个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子女多为双职工的家庭,在陪伴老人方面显得尤为力不从心,因此雇保姆照料老人生活起居成了很多家庭的不二选择。
然而,要雇用一个满意的保姆,确实需要一定的运气成份。虽说雇主与保姆相处融洽的事例很多,但保姆给一些家庭带来隐患的情况也不少。有些家庭因保姆的介入,引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诸多矛盾,更有一些心怀目的的保姆,趁着老人子女不在身边,骗走老人巨额财富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下面几个事例,对有意给父母雇请保姆的子女,也许是个警示——
空巢老人遭保姆诈骗10万
今年76岁的陈宝贵家住厦门市文屏路,2014年8月,陈宝贵的老伴因病去世,移民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两个女儿,鲜有时间陪在老人身边。
老伴的离开让陈宝贵心身备受打击,老伴走后的第三天,陈宝贵就卧床不起。国外的女儿办了临时签证回国,一边兼职一边照顾父亲,但女儿随时都有回到国外的可能性。为此,身体每况愈下的陈宝贵和女儿商量后,在2015年初请了一个保姆来照顾他的生活。
陈宝贵和女儿是在去家政公司的门口碰上保姆周元英的,周元英主动介绍自己,陈宝贵和女儿看她比较实在,互相了解情况后,周元英答应全天照顾老人。双方还签订了服务合同。合同约定:管吃管住月工资3000元,每月休息四天。后来周元英提出不休息,但工资要涨到每月3600元。
周元英干活利落,老人买来的鞋子不合适她都能缝补修改得很合脚,家里打扫得很干净,吃饭搭配也到位。陈宝贵和女儿都对她十分信任。
就这样工作了几个月以后,这位保姆开始跟陈宝贵诉苦。周元英四十多岁,来自贵州瓮安县农村,她自称家里条件很差,如果把时间都耗费在陈宝贵这份工作上,将来没钱自己养老。
有一天,保姆提出愿意一直照顾陈宝贵到他百年,希望每年可以得到一些补贴。陈宝贵事后回忆,这个保姆曾反复暗示他,两个女儿在国外都指望不上,有钱就得自己花。
周元英提出先给她10万元的补贴,这样既能帮她解决一定的经济问题,也能让她安心在陈宝贵家里干活儿。并承诺,一旦收到补贴“一直照顾他到死”。
由于将来可能面临孩子都不在身边的困境,出于有人养老送终的考虑, 2016年5月底,陈宝贵找出了5张定期存款单,把钱转给了保姆周元英,并补充一份由周元英照顾他到百年的协议。
周元英曾反复跟他强调,不要把给钱的事情告诉女儿。陈宝贵发现,给了10万块钱后,保姆的态度一下子变了,甚至开口说他是该死不死的老头。2016年6月的一天,周元英竟然离开陈宝贵家,彻底失联。陈宝贵觉得事情不妙,这才把事情告诉了远在海外的两个女儿。
意识到被骗,陈宝贵报案并且从家政公司找到了周元英的身份信息将她告上法庭。老人最终赢得了官司,但周元英却拒不还款,自称钱已经用来租房,给孩子学车,全部花了出去。因其自称没有财产,法院一时无法执行。
通过这次亲身经历,陈宝贵希望像自己一样处境的老人一定要小心,不要轻信别人,更不要瞒着儿女私自与保姆做什么交易。
子女疑心女保姆与老父亲结婚图财
张永顺是一名退休干部,住在莲前西路某小区。19年前,妻子去世后,他长期一个人生活。
2016年2月,张永顺摔断了腿,走路不便,儿子张凡夫妇俩都要上班,便给他雇了一个保姆。
保姆王云,是家政公司推荐的,时年48岁,曾是南昌某国企的职工,王云离过一次婚,自己在江西也有儿子,16岁。9年前,她从南昌来到厦门。
王云来张家当保姆后,对张永顺照顾非常周到,让他备感温暖。张永顺说,令他最感动的是,有一次王云带他去逛园博苑,在乘坐公交车到集美时,他在车上失禁,弄脏了裤子。当时正是冬天,天气较冷。王云带着他下了公交车,到集美一片小树林里,把自己穿在外面的一条裤子换给他穿。而她自己,则穿着秋裤逛完园博苑。回到家后,王云又帮他洗去了裤子上的秽物。张永顺说:“这辈子,就我妈对我这么好过,我前妻也不一定做得到。”
张永顺的儿子张凡和王云年纪相仿,原本关系也不错。2017年春节期间,张永顺突然提出要与女保姆王云结婚,让张凡吃惊之余也感觉不安,怀疑保姆的动机不良,可能从一开始就是“有备而来”,意在老人的财产。
由于张凡的反对,2017年3月,王云离开了老人的家。而张凡也不敢再雇佣保姆,决定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养老院有很多老人,也有专业的护理和陪伴,他们和雇主的关系更纯粹,适合我爸在那边休养。”张凡这么解释。但张永顺很伤心称他与女保姆有感情,好几次与儿子“交涉”,但儿子根本不跟他谈这个问题。
更让张凡没想到的是,父亲刚入住养老院不久,原来的女保姆就上门去探望父亲。两人又走到了一起,而这一次,父亲竟然态度坚决:一定要跟女保姆王云结婚。
张凡质疑说:“我父亲名下有两套房,一套是现在住的两室两厅,还有一套120多平方米的房子在出租。她一个50来岁的女保姆,找我爸这个80多岁的老人,离开后还主动找回来,别人想不怀疑都难!”
保姆“借”走巨款留下一纸欠条
家住厦门云顶路的卢阳,有着更为懊恼的遭遇。2015年底,卢阳母亲朱明芳不小心跌伤了手脚,原本在卢阳母亲家做钟点工的陈娟主动提出说可以住下来,方便随时照顾朱明芳,卢阳父亲卢炳辉见陈娟这么会为人着想,于是就将陈娟从钟点工升级为住家保姆,家里剩下的两间房间,便让陈娟自己挑一间住下。
由于家里老人都已经年过八旬,自此之后,家里的所有事情自然也都靠陈娟一手操办,卢阳对此也并不觉得有何不妥,毕竟自己作为子女不能常伴父母左右,现在有个这么贴心的人一直照顾两老,也是两老的一种福气。
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4月26日至5月22日,卢阳的母亲因病住院,因为工作原因,身在福州的卢阳直到5月18日才回到厦门。而一回来,卢阳马上赶到医院探望母亲。但就在这时,奇怪的事情便发生了。回来之后,卢阳发现母亲的身份证、存折、钱全没了。母亲说不记得了。
于是,卢阳带着母亲的身份证赶到银行查账,打完对账单之后,卢阳都不敢相信,银行流水单显示朱明芳账户里原本的确有40多万余额,但自从2016年3月份开始,便有人将钱一笔一笔取出,最终朱明芳名下的两个账户,一个只剩下37元,另一个余额仅剩个位数。
经过再三追查,卢阳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原来,由于行动不便,2016年1月份开始卢阳父母的存折、银行卡、医保卡这些物品,都给了陈娟保管,要用的时候,就叫陈娟陪着一起去拿。莫非真的是保姆陈娟借机偷光老太的钱?面对质问,陈娟竟然大方承认,钱是她拿的。不过就不是偷,而是借,她一口咬定密码就是朱明芳亲自告诉她的,只是朱明芳精神不振,又有老人痴呆才不记得。
陈娟承认钱是她拿了,就马上写了一张38万的借条给朱明芳,然后交给卢阳保管。至于借钱原因,陈娟说钱是汇给一个亲戚用于深圳买房。经过医院鉴定,朱明芳确有轻度的老人痴呆,有时很难判断自己的行为。对此卢阳就认为,陈娟这么借钱,很可能就是利用了老人家的病情乘虚而入。于是卢阳便决定解雇陈娟,并且报了警。
由陈娟一口咬定密码是卢阳母亲告诉她的,由于证据不足,陈娟又答应从派出所出来之后会还钱,警方也没法对陈娟实施逮捕。从派出所出来,陈娟答应去深圳筹钱,怎知自此一别,卢阳就再也没见过这个保姆。
更令人心痛的事,在此事之后,卢炳辉的身体状况突然变坏了,于去年8月底离开了人世。在清理父亲物品时,卢阳却发现,父亲的医保卡、身份证等也都在陈娟手上,另外还找到了一张45万的欠条。此时,卢阳后悔当初关心父母太少了,把一切事情都交给了保姆,才会出现这样的事。
老人受骗私立遗嘱赠保姆
刘崇礼家住思明区前埔某小区,84岁的他患病卧床。如今,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轮流照顾。
2003年,刘崇礼老伴身患重病,由于儿女们工作繁忙,就请了一个叫陈霞的保姆。2005年,刘崇礼的老伴因病重去世。儿女们埋怨母亲去世或与陈霞对老人照顾得不好有关,一气之下,便将她辞退了。
但没料到,刘崇礼说啥也不同意辞退陈霞,儿女们只能将陈霞再次请回来当保姆。
“陈霞当时40多岁,父亲70多岁,她比父亲小了30岁,”刘崇礼的小女儿刘晓菲回忆,兄弟姐妹们都隐约猜测父亲跟陈霞超越了普通关系。“表面上陈霞是保姆,但实际上,经常是父亲照顾她,还给她做饭。”她说,更令人气愤的是,那个阶段,陈霞还瞒着刘崇礼的儿女们偷偷出外打工,也不让刘崇礼对儿女们说。
刘晓菲称,考虑到父亲年纪大了,又刚刚经历丧偶之痛,作为儿女,他们对父亲与陈霞的状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老人高兴,他愿意咋样都行!”
也就在那个时候,刘崇礼曾吐露了心思:想把自己住的房子赠送给陈霞。对此,家庭条件不错的儿女们也想得挺开:只要陈霞能给老人养老送终,老人说啥是啥吧。
“那些年,陈霞表现得既勤劳又温柔,曾与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我们几乎把她视作家中的成员。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给她买礼物、送红包……”刘晓菲回忆。
但后来,陈霞的态度有所改变。“她偷偷把锁芯换了,我想探望父亲都进不了屋。”刘崇礼的大儿子刘克说,2016年12月,他敲了半天的门无人应答。2个多小时后,门开了,病重的父亲被保姆遗弃在屋内,不知去哪里了,老人爬着过来打开了房门!
儿女们再次要辞退陈霞,不料陈霞振振有词:“这房子是我的,我不走!”
果然,刘晓菲和3位兄弟看到了一份公证过的遗嘱,大意是父亲百年之后,所住的房产归陈霞。落款处标注着立遗嘱日期:“2013年1月28日”,还盖有公证处的公章。
“手握着这份公证遗嘱,她仿佛得到了尚方宝剑,再也不怕我们赶她走了!”刘晓菲说,陈霞对老人的照顾却越来越敷衍。不久前,刘崇礼突然病重翻不了身。儿女们发现,瘫痪在床的老人后背起了褥疮……
“陈霞拿着遗嘱跑了,也不再管老人,我们猜想她就等着老人快点去世,到时她就能顺水推舟地继承房产了。”刘晓菲说,在儿女们轮番照顾下,父亲的病情得到控制,身体一点点好转起来。直到这时,刘崇礼才如梦初醒,提出要更改遗嘱!
给老人雇保姆,儿女亲情不能缺席
如今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条件也变好了。如果子女实在不能照顾老人,花钱请人来家里帮个忙,这也是个好主意。不过,老年人最希望的还是子女在身边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这种感觉和陌生人来家里是完全不一样的。
现在的年轻人常常需要赡养两三个甚至更多的老人,如果子女远在异乡工作、念书,雇佣服务人员提供家政式服务关照老人,不失为对老人的一种贴心照顾。但是,也有不少人表达了反对的声音:“亲情是无价的,没有替代品”,这种用金钱打造的感情,既不能替代子女尽孝,更无法消除父母心中的思念,也有人担心让陌生人到老人家里增加不安全隐患。
年轻人忙于事业、忙于孩子,年迈的父母有意无意就成了最易被遗忘的人。有些人认为让老人衣食无忧即可,有些人认为请了保姆就高枕无忧,有些人觉得把老人交付给了社区、敬老院后,老人就会生活充实,亲情有了替代。
诚然,社会转型期带来家庭模式的转变,子女承欢膝下、几代同堂的传统家庭模式已难延续,社会节奏的加快也让年轻人难以在家庭、事业间寻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亲情缺席的理由。
在父母内心深处,那一缕亲情才是真正照亮晚年生活的明灯。芸芸众生中一个普通的你,对倚门而望的白发父母来说,却有山一样的重量。他们曾见证了你人生迈出的第一步:你换的第一颗牙,你考的第一张满分试卷。而现在,他们需要你搀扶着走过金色晚年,哪怕只是打一个电话,吃一顿晚饭,陪父母散一次步。这一份来自儿女的温暖,是任何社会组织、敬老机构的关怀都难以填补的。
给年迈的父母雇请保姆只能作为一种老人生活的补充,父母最需要的还是子女的关爱和照顾。只有亲情不缺席,年迈的父母就不会被外来“亲情”入侵,就不会出现被保姆忽悠欺骗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