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名家自成一派———记厦门老年大学教师王守桢

阅览:  日期:2017-07-11

  

  □半村
  王守桢老师,从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退休后,即到厦门老年大学任教,传授篆刻技艺,迄今已有二十年时间。今年八十岁的王守桢先生,早已是自成一派的篆刻名家,而受教于王守桢老师的学员,前前后后加起来,已有几百号人,其中有不少学员学有所成,在篆刻上颇有功力,在书画界小有名气。
  王守桢先生是著名的篆刻家、书法家。几十年来,他醉心研习书法、篆刻,乐此不倦,不断精进,曾多年师从著名书法家虞愚先生及篆刻家钱君匋先生。大师们的引导提携加之自身的孜孜以求,形成了王守桢先生迥然独特的艺术风貌,作品受到广泛肯定。其书法作品雄厚奔放、别出时俗,篆刻作品刚柔并济、风格独异,极具艺术震撼力。虞愚先生赞王守桢先生的篆刻:“奏刀字字挟风霜”,“其刀法布局取径赵吴,合参浙皖,秀逸雄浑兼而有之,盖能赋予新生命于篆刻艺术形式也。”而钱君匋先生为《王守桢印存》的题辞称:“守桢治印自汉印入手,终岁孜孜不辍,遂有今日之貌,可喜也!”赵朴初先生的题辞是:“道进乎技,游刃恢恢,修绠汲古,雄心开来。”欧阳中石先生赞道:“方寸之间可见天地心胸”。
  多年来,王守桢先生先后为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彭冲、费孝通,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著名作家艾青、著名画家赖少其,以及日本创价大学校长池田大作等国内外著名人士篆刻制作印章二三百枚,2006年,连战先生访问厦门时,厦门大学赠送连战夫妇的两枚寿山石印章亦出王守桢先生之手。
  除了大量的姓名印、藏书印、书斋印,王守桢先生更是篆刻了几百枚的闲章,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王守桢闲章集》,收录的就是王守桢先生近年所刻的部分闲章,闲章的印文内容或为诗词文句、警言吉语,或为自创词句、纪念感言,加之稳重而灵动的印面、浑厚而疏朗的边款,处处精妙典雅、意趣盎然,颇耐玩味。
  王守桢先生的篆刻作品,工稳中见新奇,雄浑处有空灵,其风貌独异,自成一派,使其于当今诸多印人印作中有非常强烈的辨识度。长期以来,王守桢先生广泛深入研读、琢磨前辈名家的印谱,不断地总结、归纳,在反复实践锤炼中,逐渐明确了独具一格的治印思路和体系,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篆刻艺术风貌。其篆刻作品强调构图和细节两部分,构图上,务使虚实相生,既讲究重心向上、左右对称、间隔均匀等精准稳实的视觉,更注重布白留空带来的灵动飘逸;而细节上,更是用心用意于每一线条,每一线条的起笔、中段、收笔,都要符合书法的笔意。王守桢先生的白文印,稳重有变,变而见奇,使工整稳健的印面透出放达之象与写意之美。其朱文印,既有精工细琢、飘逸婉转的一种,又有笔墨浓重、粗粝顿挫的一种,而后一种,即所谓“刊朱作白”,是王守桢先生的作品近期呈现出的夺目风貌,把朱文印当作白文印来刻,其用刀如笔,用朱文把白文线条的粗、破、崩、断、糊等都表现出来,有疏密浓淡,有起落提按,既是大刀阔斧的金石味,又有抑扬开合的笔墨韵,相比婉转精致的细朱文,多了些自由挥洒、酣畅淋漓的气象。
  退休前,王守桢先生是福建省文物界的名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是全省唯一做文物复制修复的。从郑成功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到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王守桢先生一个馆接着一个馆地做下来,每个馆要展出的文物,都出自他一人之手,在开馆前都由他一一进行复制或修复。“复制各类质地的文物均能胜任”,这是当时福建省博物馆的鉴定评语。王守桢先生曾复制过毛主席起草《古田会议决议》用过的端砚、复制过鲁迅逝世时厦门文化界追悼的挽联等文物,几可乱真。修复的文物更是不可胜数。
  退休后,王守桢先生在厦门老年大学及厦大老年大学教学,教授篆刻艺术,他结合自己几十年来的篆刻实践,在教学中形成一套系统而独特的教程,培养一批二三百人的篆刻人才。王守桢老师的教学方法,可谓灵活多样。针对篆刻重在“动手操作”的特点,王老师除了统一讲解外,着重采用“面对面看门诊”的方法,即对学员的习作进行指导、调整、矫治,并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同时,王老师鼓励创新,对于掌握基本篆刻技能的学员,鼓励个人风格的形成和发扬。除了传授篆刻技艺,王守桢老师的课堂更是生动有趣的文化之旅,正如学员吴建凡所说,王老师“积淀厚重,说印谈古,信口随心,引经据典,诙谐幽默”,所讲所谈,常常令学员印友们趋之若鹜,兴致盎然,这样的课堂,有趣,有味,有收获。
  所以,很多老人来篆刻班学习,一来就是四、五年,有的七、八年,像林东山、邓文乘、戴如莹、张竞雄、黄海燕等,在篆刻班学习已达十几年之久,他们一年年地跟随王老师研习篆刻,渐渐领悟到王老师篆刻艺术的精髓,篆刻作品都有了相当的水准,在篆刻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比如邓文乘已出版有两本印谱,林东山的印谱也在筹备中,而黄海燕的印作已突显出强烈的个人特色。学员每年定期聚会交流,定期出版学员作品集《印友集》,迄今已出版《印友集》18册,蔚为可观。此外,王守桢先生在教学中提倡“印为时而刻”,指导学员篆刻“抗震救灾”、“共产党成立60周年”、“厦大90周年校庆”、“建设海西”、“改革开放三十年”、“孔子语录”、“厦门名小吃”、“辛亥百年纪念”等系列印章,每个主题的多枚印集成一大幅,参展交流,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