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福:老年摄影协会的“大导演”

阅览:  日期:2017-07-28

  

  □觉民
  朱清福,今年七十岁,退休前任厦门市邮政局局长,现为厦门市老年摄影协会会长。
  自从1966年第一次背上相机开始,朱清福便沾上了摄影,此后几十年不离不弃,到如今热情仍是有增无减。当初开始摄影是因为在部队的工作需要,因此与摄影结缘。此后的工作生涯中,无论工作多忙多累,来往应酬多频繁,总是忙里偷闲地,玩一把摄影,转移一下工作压力,怡情养性一下,以便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在厦门市老年摄影协会,朱清福就是个“导演”的角色。事实上,他不但导演成立了协会这个老年摄影人之家,导演了每次的摄影展览和摄影活动,他自己的摄影作品,也都是经过“导演”拍得的。
  策划成立厦门市老年摄影协会
  这些年来,随着摄影技艺越来越普及,喜欢摄影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他们拿起相机,走出户外,用镜头来表现自然、记录社会、传递情感,从中享受美感和快乐,感受健康丰富的退休生活。之前厦门很多老年朋友选择去老年大学摄影班,但班上学员越来越多,渐渐容纳不下,于是学校规定七十岁以上的学员不得再继续就读。在这种情况下,几位热心的老年摄影爱好者聚在一起,几番探讨,邀请朱清福出山做会长,酝酿成立老年摄影协会。
  朱清福因为一直以来对摄影的热爱,加之对老人事业的关心,便决定与几位热心的老年摄影人一起,为老年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建造一个共同的家,一个随时歇脚喝茶、交流技艺的地方。筹备阶段,由于没有场地,朱清福和几位老摄影人随时随地聚在一起商量对策,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厦门市老年摄影协会于2014年在厦门市老年活动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老年摄影协会成立三年来,已有会员将近600人,并根据行政区划分为八个片组,这支老年摄影队伍成为厦门摄影的生力军。成立至今,协会已成功举办大大小小的影展超过20场,并编印了花鸟、上杭、新光旧影等7本影册。除此之外,协会坚持每周四下午为老年摄影朋友义务开讲摄影课,很受老年人欢迎。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朱清福会长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大家都觉得,朱会长就是协会的基石、主心骨,他想法多、思路清,乐于奉献,敢于承担,让大家相处愉快,做事轻松。
  摄影艺术不简单,好作品需要好“导演”
  老年摄影协会的副会长陈越和董复东都表示,在厦门市老年摄影协会,朱清福就是个“导演”的角色,而事实上,朱清福会长不但导演成立了这个老年摄影人之家,导演了每次摄影展览和摄影活动,他自己的摄影作品,也都是经过“导演”的。朱会长认为,摄影可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情,要拍出不可复制的好作品,不但有一定难度,有时还得靠运气。他说:“好的摄影师就应该是个导演,心中要先有照片,再来策划、布置、拍摄。”
  这次“金砖国家掠影摄影展”中展出的一张“伊瓜苏瀑布”,是朱清福会长的作品。当时在巴西为了拍到这张照片,他经过考察询问,特地租了一架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忍着眩晕,不断按动快门,终于拍出满意的作品,展示了瀑布全景和气势。
  朱会长前几年曾经拍摄过一个作品,名为“如今山里人过节”的夜景片,地点选在在漳州平和太极村,他真的是“导演”了这个作品。为了找到合适的机位,他从早上就开始爬山,在村子周边的两个山上看来看去,最终确定一个山头作为全景机位,由此可以拍摄出整个太极村的S形的太极中线及两个围楼代表的“太极眼”。这张照片拍摄难度非常大,布置灯光也是一个难点,为此,他经过精心策划,专门安排了四辆摩托车,在拍摄时间按照设定的方向在唯一的村公路上缓缓行驶,形成光轨。当时在过节,村民自己燃放的烟花比较杂乱,形式单一,位置也低,于是他请村里的朋友,根据需要买来合适的烟花,选好位置,在约定时间燃放出效果。为了拍出好的作品,朱会长白天布置,晚上拍摄,曝光多达六次,终于拍出满意的效果,堪称佳作。
  成功导演金砖国家掠影摄影展
  “金砖国家掠影摄影展”,由厦门市老年摄影协会具体承办,先后在厦门市老年活动中心、市图书馆、文化宫五一广场、国际邮轮码头以及金尚、兴隆等社区巡回展出,已顺利展出了六场,目前仍有不少单位和社区在联络接洽中。这次展出的摄影作品有120幅,展示的是金砖五国有代表性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这些照片都是由厦门老年摄影协会的会员拍摄提供的,非常精彩,专业水准很高,广受关注和欢迎,有很好的社会反响。
  说起这次摄影展,老年摄影协会会长朱清福这次更是总导演总策划的角色。这次摄影展是摄影协会成立三年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展览。今年年初,在摄影协会的年会上,会长朱清福配合今年的厦门大事件“金砖会晤”,结合协会的自身优势,提出了做这个影展的思路和想法,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和积极响应。网上发出征稿信息后仅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摄影协会就收到相关作品一千多幅,老同志都热情参与,踊跃投稿。
  有了大量的参展投稿,整个展览就成了“有米之炊”,朱会长也就有更加充分的信心。但是,搞一场展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他一边组织人力整理筛选参展稿件,一边想办法布置展位。将一张张照片放大,制成展板,办摄影展需要费用,怎么办?朱会长一方面向老龄办、社科联汇报,寻求支持,一方面带头捐款,并带动大家共同捐款,协会副会长以上每人至少捐一千元,多者达三千元,最终解决了急需的费用问题。
  参投稿件虽然有上千幅之多,但是涉及五个金砖国家的照片数量很不平衡,取材于中国、俄罗斯、印度这三个国家的稿件比较多,而南非、巴西两个国家的稿件偏少,照片质量也有所偏差。以金砖五国为主题的摄影展,五个国家的照片数量最好能保持均衡。为了征集到更多关于南非和巴西的摄影作品,朱会长发动摄影协会的老同志一起寻找发掘去过这两个国家的老年摄友,广泛搜罗相关照片。有的老同志对参展有所顾虑和犹疑,朱会长便亲自联络,说清楚这次办展的意义,打消老同志的顾虑,积极整理出满意的相关照片投稿参与。
  最终,经过多方征寻,反复筛选,展出的这些摄影作品从不同角度精彩展示了金砖国家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这些作品充分表达了协会的老摄影人对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殷切期盼之情,也是献给参加会晤的各国宾客的一份珍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