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一个退休老人的山居生活

阅览:  日期:2018-08-15

  

  林育云先生三年前从厦门路桥公司退休,之后,在海沧石峰岩的山林之中,自己动手,把集装箱逐步改造成住房,周围开田种菜,养鸡养鸭,过上了向往已久的山居生活。

  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打石砍柴,开荒种地,各种农活老林都会做。从当兵提干到转业地方,辛苦工作几十年,等到退了休,他非常明确地想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他认为,子女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的事情由他们自己去打理,不需要为他们考虑太多。退了休,要考虑的是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满精彩,也让子女们更加放心和轻松。

  老林在山上的集装箱房子,背后有造型各异的山石树木,前面是开阔的平地,侧边有山谷溪流,可谓风水宝地。而老林更是全能高手,集装箱屋顶增加隔热棚、安装门窗、铺地板、架电线、引泉水,等等,全是老林一个人爬高上低、敲敲打打完成的。他一手把铁皮集装箱改造成一个便利温馨的住所。

  老林通常一周下山回家一次,其他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山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忙不完的事情。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他就在小鸟的鸣唱中醒来,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山青水秀,神清气爽。他扛着锄头铁锹,到附近整一整菜地,浇一浇水,看一看丝瓜花开了几朵,百香果又结了几个,再去投一些食物给鸡鸭,看一看池塘中的游鱼。摘一把青菜,收两个鲜蛋,就有了健康又美味的早餐。

  一个人的山居生活,苦一些累一些对老林来讲都不要紧,都是他的体力精力心力能够承担的,唯一让他感到伤心的一次,是那天他从山下回到山上,发现跟了他多年的那只狗倒在房前,伤痕累累,那是与外来入侵的两只野狗奋力搏斗,负伤死去。老林舍不得相伴多年的伙伴,很是伤心了一阵。除此之外,他在山上的时光,也不怎么觉得枯燥乏味,不觉得天光无尽夜晚漫长,因为他根本没有什么闲暇时间,他就是一个巧思佳构的设计师,天天琢磨着、规划着:这里需要搭个凉棚葡萄架,那里可以支个茶桌来泡茶,这块石头可以刻上“云淡风轻”,那块石头适合刻“坐看云起”……想着想着,就由心到手,忙活起来了。忙一忙,歇一歇,再想一想。看上去每天忙忙碌碌、一身臭汗,但其实老林的内心充实而自在,像湖水般平静。

  下午午休起来,老林喝一会茶,就开始进入一段艺术享受的时间。写书法、练篆刻、弹风琴、打架子鼓……老林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年轻时因为工作和琐事太多,没有时间精力去顾及到这些,现在可以了,时间是自己的,空间也是自己的,不受任何人任何事的干扰,那些过去想做没法做到的,那些曾经练过又中断的,此时此地,所有的遗憾都将得以弥补,错失的缘分将得以接续。老林骨子里,是非常热爱这些艺术,年轻当兵时就经常出板报、做文宣,书法写得很好。退休后,机缘巧合,得以师从篆刻家王守桢学习篆刻,书印同源,因为他书法方面的基础扎实,所以学起篆刻来,驾轻就熟,很有悟性,对印面结构和线条拿捏得很准确,加上动手能力强,篆刻作品很快就有模有样,前段时间还参加了厦门的篆刻作品展。音乐也是老林所爱,他特意托朋友收来一架旧式脚踏风琴,既满足怀旧之情,又享受音乐之美,山林晚风中,自弹自唱一曲旧时歌曲,那种美好,无以言传。架子鼓,基本上占据了半个房间,老林把他们搬到山上来,愿意让出这么大的空间,多半也是寄托着一种年轻时奔放的情怀,老林干活累了的时候,偶尔会打上一阵子鼓,空旷无人的山谷中忽然来一阵疾风骤雨般的鼓点,仿佛老夫聊发少年狂,内心在沉醉中荡涤一新。老林有这一身的艺术技能,并不只在山上闲置自娱,他也热心奉献于公益,每周一次,他去嘉莲社区老年中心作助教,为老年朋友们传授书法和篆刻,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学。

  有时,老林也会约请一些朋友,比如一帮老战友,或者一帮刻印的印友,请他们来山上聚一聚,感受一下远离喧嚣的山居生活。自己养的鸡鸭,自己种的蔬菜瓜果,大家分头去采集食材,杀鸡的杀鸡,钓鱼的钓鱼,捡柴的捡柴,摘些豆角、茄子、黄瓜、空心菜,再摘些木瓜、百香果,土灶烧煮,纯粹原生态农家菜,新鲜有味,健康营养,大家吃得有滋有味,开开心心。朋友们都表示,这样山明水秀的天然氧吧,还有这自食其力的健康劳作,加上自己动手收获的天然美食,真的可以愉悦身心、延年益寿啊!虽然没有老林这样的气魄和机缘一个人住在山里,但是有机会要常常上山来换换环境,呼吸呼吸山中仙气啊!

  “寻一块无人地儿,盖几间矮矮房儿,打几扇窗儿,种几株树儿,山上有草牧羊儿,池塘有水养鱼儿。到了春来养花儿,到了夏来乘凉儿,到了秋来观菊儿,到了冬来踏雪儿。一年四季收些五谷杂粮儿,做几坛酒儿,杀几只鸡儿,烹几条鱼儿,请几位知心的老儿,猜拳行令儿,讴歌唱曲儿,只吃到三更斜月儿。”老林以前很向往古人描绘的这种生活,现在已经置身其中、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