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过后尽开颜”——川西行 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

阅览:  日期:2019-09-12

  仲夏时节,终于踏上了向往已久的川西之旅。 之所以是“向往已久”,是记事时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壮举已烙在心底,尤其是红军走的川西这段路。   “磨西”,现因著名的海螺沟风景名胜而声誉在外。该古镇是海螺沟景区旅游接待的基地和入口。而我对它的了解,则是由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又关键的会议——磨西会议,而对之向往。

  磨西镇四面群山环抱,似一朵莲花的莲蓬面见世人,难怪羌语磨西就是“宝地”。1935年5月毛泽东等率领中央红军路径并宿营此地,在这穷乡僻壤的深山沟里、唯一的一座砖混结构的天主教堂里召开决定攻打泸定桥的会议。英明的决断,又一次粉碎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让敌人妄想红军重蹈石达开的企图灰飞烟灭。

  离磨西镇约个把小时的车程,有个近年推出的景区——红石滩。深山峡谷的溪流两旁,一片片红彤彤的大小、形状不一的石头,百米余宽、延绵数里、实在壮观!在人们称道大自然神奇、惊艳之时,我心中则涌起缅怀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烈,似乎觉得它的红艳,表达着当年红军的赤胆忠心,是当年战斗鲜血、炮火、烈焰的写照;又仿佛是冠之为“中国红石公园”、是世界上规模大的红石滩,像铺就的红地毯,畅怀笑迎四海宾客。

  泸定是最美川藏线上一驿站,其以泸定桥而得名。在世人心中,泸定桥又因红军的“飞夺”而传响。

  漫步桥上,仰望大渡河两旁高山的云遮雾盖,俯瞰大渡河水的激流险滩,铁索的晃悠,让思绪再把勇士的壮烈场景唤起,……。在河畔桥边品茗凝视,这座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大渡河上第一桥,好像向我诉说着其的见证,红军如神兵天降!

  巡大渡河到丹巴,这里也是崇山峻岭、云海雪峰。

  崭新整洁的丹巴县城,让我们一行多留宿了一天,有了较宽裕的时间踏访那神秘的藏寨。这里的藏寨几乎都建于深切的山谷,山势的陡峭,在60—70度间。在被称为“中国乃至世界石砌建筑和民防民居的奇迹”的千年古碉群之一的梭坡藏寨古碉群,见到了现存最完好的嘉绒藏族最原始的建筑和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真为藏族同胞的智慧、胆略而赞叹!看着苍翠满目、山花烂漫、云展间雪峰偶露的仙境琼瑶;看着那色彩鲜明、造型独特、依山势迤逦而建的藏寨楼群;看着那怡然自得、天人合一、田园牧歌式的优美画卷……情不自禁地称道,不愧为人间“甲居”!然而,不仅仅是这些吸引我,我更为这里曾是红五军团长征驻足而感叹,听当地藏民说,红军在这休整近半年,藏族民众为之给养充实,当时的丹巴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可见,这里不仅是神秘的、美丽的,也是红色的、革命的。因此,丹巴藏寨被《中国国家地理》列为“中国最美乡村”之首,也就实至名归。 红原是此行的最北一站,除了因这是草原最美的季节而来外,尤是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爬雪山、过草地”惊世之举所使然。途径刷经寺镇时,当看到一群人着红军服在接受传统教育,心潮顿时起伏,寻问路旁百姓,方知红军就是从这里进入草地的。

  红原县建于1960年,其是周总理命名,意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这里有水草丰盛、牛羊成群、鹰击长空、骏马驰骋的九红大草原,还有那鲜花盛开、铺盖大地、蓝天白云、河清水悠的“最美花海”,更有那具有民族特色建筑的县城和开通不久的机场,这里已经取得脱贫攻坚战果,正在建成民族团结、小康富裕的幸福家园。真难相信,这美好的景象,怎是当年红军路过的罕为人至、草根树皮裹腹的沼泽、绝地?真是相信,这美好的景象,正是当年红军开辟的人间正道!我又仿佛看到那盛开原野的朵朵鲜花,是对红军战士钢铁毅志、初心不改的礼赞!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精神不朽!“三军过后尽开颜”,新的长征在继续,我们要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