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精彩人生——记厦门老年大学舞蹈团
阅览: 日期:2019-10-23
厦门老年大学有一支多才多艺的老年文艺队伍——厦门老年大学舞蹈团。近年来,他们的节目在参加各种文艺汇报演出中,不但赢得各种赞誉之声,还多次荣获金奖。然而,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又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经历过怎样的艰辛,付出过多少汗水?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老年艺术团体,探寻他们成功背后的精彩故事——
两次“出山”组队伍,多方努力挖人才
厦门老年大学舞蹈团成立于2002年。
2009年,原先的舞蹈团团长因为家庭原因,无法继续承担团里工作,校领导考虑到舞蹈团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文艺团体,担任团长的人选,不但要有相应管理协调能力,还需一定专业知识。几经考虑,选中了老年大学时装表演队的吴乌秀:她年轻时参加过专业的艺术班学习,后又在当时的泉州市南安县文艺团队做过专业演员,更重要的是她责任心强。
开始,吴乌秀难舍时装队,但出于工作需要,她还是接下了这副担子。2012年,工作得顺风顺水的吴乌秀,有一次排练节目,不慎手腕受伤,只好退出舞蹈团。伤愈复出之后,吴乌秀选择回到自己钟情的时装队。直到2015年,老年大学迎来了建校30周年校庆,舞蹈团急需筹备节目,领导再次找到吴乌秀,让她重新“出山”。
既然校领导信任,吴乌秀再次接下了这一担子。上任后,团里急需组织人员排练节目,迎接30周校庆。可演员流失严重,特别是男演员更为奇缺。怎么办?为解燃眉之急,吴乌秀只好动用私人关系,四处托朋友帮忙“挖”演员,又赶紧请老师抓排练。
在吴乌秀心中,市老年大学舞蹈团毕竟是市级老年大学文艺团体,演员的素质、形象和艺术素养一定不能太差,甚至要比基层文艺团体更优秀,她对人才选择非常重视。
有一次,舞蹈团在市老龄委音乐厅里排练节目,当时有来自集美、杏林等岛外的好几支伍在同一个地方排练。吴乌秀看中了来自杏林一支舞蹈队的男演员陈立基。她发现陈立基有很好的舞蹈功底,形象好。排练的间隙,她私下里找到陈立基,要了来了联系方式。此后几次联系他,动员他来市老年大学舞蹈团。陈立基居住在岛外,爱才的吴乌秀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主动找到校领导,提出让陈立基担任班主任,给予适当的补贴,解决他的交通费用问题。凭着吴乌秀的诚心,最终说动了陈立基。
那段时间,为了抓队伍建设,吴乌秀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挖演员的机会。一次,他去禾祥西路一家舞蹈用品商店里买东西,无意中看见一位男士也在商店里采购舞蹈用品。凭经验,吴乌秀意识到这位男子肯定是位业内人士,便主动搭讪。得知对方在一社区舞蹈队里做演员,吴乌秀动起了心思,有意动员他来舞蹈团。本想买完东西,再向对要个联系方式,谁知付完账转过身来,对方竟然悄无声息离开了,让她懊恼不已。直到后来,吴乌秀通过熟人“挖”到一名舞蹈老师,把当初在舞蹈店里相遇的男演员一并“挖”了过来,她才了却心愿。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舞蹈团拥有了一批素质好、形象不错的演员,并在30周年校庆晚会上,推出了《载歌载舞贺校庆》节目。
“偷功减料”得教训,排中带练学真功
队伍组建起来了,虽说团员们的舞蹈功底还不齐整,但他们个个都有一颗热爱舞蹈的心,要想留住他们,首先得让团员们有“活”干,让他们从舞蹈中体会到快乐。正好市老龄委要组织一次老年文艺汇演,他们舞蹈团也被邀请参赛之列。
排演什么节目呢?一天,吴乌秀在手机里无意中看到一个跳新疆舞的视频,舞蹈动作优美,让她看得如醉如痴。她灵机一动,团里暂时没有其它新节目,何不让团员先排练这个《丰收时节》的新疆舞。她把视频分享给团员,大家一致认可。
排练了一段时间,问题来了:由于大部团员都是半路出家,舞蹈基本功不够扎实。而这一节目是表现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新疆人民迎接丰收的喜庆场面,其中有许多旋转的舞蹈动作。团员们转不了几下就站立不住。节目排了一半,放弃可惜,坚持排下去,动作又做不完整。无奈,他们只好把一些有难度的舞蹈动作进行删减。
这样的“偷功减料”,最终没有逃过观众和评委的眼睛。这次参加市里的文艺汇演没有取得好名次,让团员们意识到,任何艺术都来不得半点投机,要想把舞蹈团办出特色,不但要在节目内容上创新,演员的基本功更为重要。接下来,舞蹈团特意请来专业老师,专门指导团员练习压腿、压肩、下腰、劈腿、踢后退等基本功。
但每天千遍一律做这几个动作,一段时间下来,团员们感到特别枯燥,甚至有些团员思想开始动摇,认为自己参加舞蹈队就是为了跳舞,在舞蹈中寻找快乐,如今每天只练这几个基本动作,很难调动积极性。作为舞蹈团的团长,吴乌秀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理解团员的想法和感受,可演员基本功不到位,要让节目取得成功根本不可能。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一番琢磨,吴秀乌想出一个办法:一边排演节目,一边练基本功,排中带练,既让团员们在排练中体会到乐趣,又在排练中加强基本功训练,这样就能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
她的想法得到了团员们的支持。于是,舞蹈团组织了一个《中国古韵》的节目,这是一部描写古时农村,村民下地干活后,从地里采摘靛蓝、茜草等做原料,回到家里用来染布的过程。在排练过程中,老师抽出一定时间让演员练习基本功。通过一段时间的排、练结合,不但节目排练出来了,团员们的基本功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此后,该节目在参加各种文艺演出,赢得了观众和一些专业人士的认可。
功夫不负有心人,排练刻苦出精品
团员们的付出,很快获得了回报。
一天,团员们在舞蹈老师的指导下,正在教室里练习甩水袖的舞蹈动作。这一幕被准备节目参加厦门市第二届老年春晚的导演看到,团员们那整齐划一的动作和壮观场面,让导演顿时产生了一个念头:活学活用,给团里排演一个节目,把甩水袖这一舞蹈动作在节目中充份展现出来,肯定能增加舞台效果。
当时,市老年大学正在酝酿一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舞蹈——《墨韵》,虽然这是一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绘画的古代戏,戏中有许多老同志写书法,绘画的场面,充分体现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故事。剧中除了不少甩水袖的舞蹈动作,还有大量颇具古韵和媚态十足的魅戏,使节目更具观赏性。这就要求演员要有很好的舞蹈功底,还要有很强的戏剧表现能力,每一个眼视、手位、身段都得做到位,否则演不出戏中韵和魅。
为了能把这部颇具创新色彩的《墨韵》演好,团员们对每一个动作都做到精调细刻,练得十分认真。由于演出日期临近,时间比较紧张,很多团员在排练厅里按老师的要求一遍遍练习。回到家里,也经常对着镜子揣摩自己的动作和神态。有位女团员,一天早上在卫生间里洗漱,禁不住也对着墙上的镜子练起了“魅戏”。老伴见她半天没出来,以为她出事了,赶紧跑过探究竟,见老伴在镜子前媚态十足的样子,让他哭笑不得。
凭着团员们的刻苦,加上长时间的基本功训练打下的基础,2018年初,《墨韵》在参加厦门市第二届老年春晚文艺汇中,不但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肯定,还荣获舞蹈类节目金奖。
此后不久,为了发挥团里男团员实力齐整、年龄相对年轻的优势,舞蹈团又特意请来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排演了一出《翻身农奴得解放》的舞蹈节目。舞蹈动作中有许多要求演员弯着腰,身体慢慢用力向上“拱”的形体动作,为了能更好的表现西藏农奴解放前受压迫,一直处在挣扎之中的状态,这一动作要求演员要用很大的内力。同时剧中还有一些蹦、跳舞蹈动作,用来表达解放后,农奴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之情。为了能把人物形象和心理状态充分展现出来,这些舞蹈动作都比较夸张,需要很大力气,加上演员们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同志,一天排练下来,腰酸背疼。有些团员跳得腿肿了,就带着护膝、贴着胶药坚持排练。凭着团员们坚持不懈和刻苦排练,最终在市老龄委举办的重阳节文艺汇报演出中,再次获得金奖。
2018年底,为了庆祝厦门特区开改革开放40周年,舞蹈团又排演了一出《凤凰花、花凤凰》的舞蹈节目,以展示厦门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作品中有一个需要团员们躺在地坂上,用手表演的舞蹈动作,要求演员的腿部和腰部在地板上同时发力,才能做到位。为了能练好这一舞蹈动作,团员们在地板上一躺就是半小时,有些老同志背部都磨破了皮,他们从不喊疼,用随身带的来创口贴贴上又继续练,一天练下来,很多团员晚上躺在床上,全身疼得无法入睡,第二天依然坚持排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12月5日,《凤凰花,花凤凰》这一节目,在厦门歌剧院演出过程中,赢得了台下观众阵阵掌声。演出结束,许多观众和专业人士都夸赞演员们专业素质高,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最后还作为保留节目,被邀请参加2019年元宵晚会。
而今,厦门老年大学舞蹈团团员们凭着对节目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成为厦门一支颇具特色的老年文艺队伍。在对艺术的追求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快乐,更为老年朋友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