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赋
阅览: 日期:2020-02-25
●文/小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早在少年时代,每当夏日夜晚,我喜欢坐在
庭院中,看银河横亘星空,那数不尽的明星组成的天河,在黑丝绒似的夜空闪烁着神秘的光辉。我仿佛看见横跨银河之上有道汉白玉雕成的拱桥,对对穿着古代宽袖长衫的仕女,兴高采烈地走在宽敞的桥上,阵阵晚风送来潺潺的流水声。我不禁哼起唐代诗人杜牧写下的这首千古绝唱。
随着阅读兴趣的拓展,我开始接触宋词。姜白石《扬州慢》似一首琵琶弹奏的乐曲:“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两代诗人共同赋一主题,奏出前无古人的华彩乐章。千百年来,它穿过历史的尘埃,拨动了多少读者的情怀?惹得多少文人墨客为此倾泻笔墨、尽情讴歌?他们各抒已见,一直没有定论。
宋代科学家沈括说:二十四桥是扬州石桥的总称,并一一列举这些桥的芳名;清代诗人李斗在
《扬州画舫录》里说:“二十四桥,一名红药桥,即吴家砖桥。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他将此桥与美人联系起来,令人浮想联翩。他们的争执引起后人寻访此桥的兴趣,历代留下难以计数的诗词歌赋。远的不说,近代郁达夫乘兴去扬州,历经战火洗劫的古城,当时一片废墟,哪儿去寻找她的踪迹?他颇为失望地写道:“扬州之美,美在各种名字,如绿杨村、廿四桥、杏花村舍等。
可是你若辛辛苦苦寻找这些风雅的所在,也许只剩下一点残迹,或者什么也没有。 ”他没找到二十四桥,而且还劝林语堂先生也不要枉费心机去寻找。五十年代末,大约没读到郁达夫那篇散文的丰子恺先生,下决心要去找到唐代已有的传诵千古的名桥。他费了一番周折总算找到一座传说中的二十四桥,然而极其丑陋,不是那神话般美丽的桥,只是一座“跨在一条沟渠似的小河上”的桥,凄清、冷落、寒酸,使他大失所望,但他仍以幽默的笔调写道:“我们替二十四桥拍照。桥下水涸,最狭处不过七八尺,新枚(其子)跨了过去,嘴里念着‘波心荡冷月无声’大家不觉失笑。 ”
然而,我比前人幸运,今日不但看到新建的二十四桥,而且摄下了她的芳容。呵,二十四桥,千百年来你一直是扬州一大人文景观,是历代文人所想往所歌颂所倾倒的美景。尽管当年你仅仅是一座貌不惊人的石桥,然而你历经坎坷,成了维系扬州的精神支柱。看见你,就好像再一次经历盛唐时代的歌舞升平,再一次经历江左经济繁荣的昌盛时代!你是时代的晴雨计,国力强盛,小桥坚如磐石;国力衰败,小桥荡然无存。
新的二十四桥在着名的瘦西湖公园内。这是一座汉白玉带状的拱桥,造型优美、式样新颖,桥身围以二十四根玉石栏杆,拾阶上下共二十四级台阶,栏杆上雕以精美的古代神话故事: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百鸟朝凤等图案,共计二十四幅。
漫步下桥,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词碑立于右侧。早已拓宽的瘦西湖缎带般的流水,增添了白玉般的二十四桥的英姿;远处的五亭桥及耸入云际的白塔,以及数不清的楼台亭阁,组成一幅绝妙的画图,也许正是园林艺术家所追求的“人间仙境”罢。而这座玲珑剔透、古色古香的二十四桥,已为千年来诗人的争议划上圆满的句号,也为古城扬州增添一道靓丽的景点。
湖大桥不远的一家,以汉传灵芝汤出名的温泉酒店。这里湖面宽阔,有五湖中唯一的鹈岛,岛上有专门保佑孕妇安产的神社,历来就拥有不少信众的。现代更成了有名气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创作灵感的触发地,周边的度假村,总是以优美、高雅的姿态吸引着整个东瀛。这里也是公认观赏富士山的最佳场所。
富士山的确真的很美,但显然也很孤独、单调。湖边风太大,冷飕飕的刮肌剌骨。没人坚持太久,都只匆匆拍几张来此一游的纪念照后,便悄悄溜回了车上。
下一站仍然是湖,据说都是由火山爆发而形成的,依偎在富士山下。名曰:芦之湖,较河口更窄长,形成时间也更短。但更显幽静,水质纯洁无暇,犹如新生之婴儿,一尘不染,清新可爱。当地人最喜在此泛舟垂钓和游泳,特产黑鲈鱼和鳟鱼,地导顺势预定这种御食鱼,一条约一万日元。好在有一阔少响应,勉强给大家留了点面子。
我们是顺着一条旅游路线前进,从芦之湖爬山,不久就到了大涌谷,这里应该是富士的北山就是佛经上说的地狱。把这大、小山谷直接叫作大、小地狱。周边的一些地点,则称为地狱泽、阎魔台等。其实这分明是地球让人类,感悟其生命运动的通窍,至于人类怎样理解,是另一回事。
富士山的山腹地带,面积很大,虽然看起来山顶还在对面很远处,实际上已是身在此山中。当然,也是从不同角度观赏富士主峰的好地点。而为了控诉战争、纪念长崎原子弹爆炸的亡灵、表达祈求世界和平的愿望,特别设立的平和公园,则是远观富士山主峰的最佳位置。
公园范围较大,在一座小山坡上。散落着一些典型的日式庙宇和庭园建筑。广植各种林木及时令花卉,在这里的阳坡,我们首次看到了成片的,正开得如火如荼的早樱。半山腰的大广场上,有一座藏传佛塔,白色的塔身中供奉着金色的佛像。附近还有观音立像和经碑,令人有置身佛国仙山的庄严肃穆。
俗话说,远处观山,近处看水。富士山,一山独秀,无它争峰,俊朗温润,妩媚多姿,这应该是日本富士山留给人们最直观的印象吧。故称之为“蜂炮”。
每年农历元月 14、15日是最值得盐水人骄傲,引为自豪的元宵放烽炮。神轿所到之处,镇民燃放鞭炮,各种烽炮烟火,爆竹冲透云霄,声咎如雷,满天烽火,烟云罩雾,既美丽、又壮观。整个盐水镇的街道都被炮纸覆盖着,几乎看不到柏油路面。
台湾北部平溪十分村元宵节“放天灯”的习俗也有200多年的历史。
所谓“放天灯”,就是在纸糊的灯状球体下点火,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其送上夜空。天灯的“帽沿”用竹片围成圆形,用两根铁丝在圆形
每年元宵节,台湾民众都会在港口举行一项特殊的“神轿过港”“神轿过港”
仪式。仪式的起源已无从考证,目的是祈求渔船满载而归。
“神轿过港”仪式一般由寺庙主持,通常会有数十辆“神轿”参加。在仪式正式开始前,先放鞭炮,台湾称为“炸轿”。等到早上十点三十分,所有轿子一字排开,抬轿者纷纷褪去手表、鞋、袜。当主持人一声令下,铜锣作响,抬轿者抬着轿子跳入海中,泅渡过港,约莫十分锺后,轿子抵达港口对岸,然后“过火”,每顶轿子来回三趟,随后绕港游走,中午十二点,神轿返回庙宇,整个活动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