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的科普情

阅览:  日期:2009-02-19

    72岁高龄的老人仍然穿棱于田间地头搞科普宣传,踏遍偏远山村办班,走进工厂校园普及科普知识,默默地为下一代奉献自己的余热。她,就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从集美区科协主席这一领导岗位退休的刘可慈。

田间地头搞科普

  1994年从集美区科协退休后,刘可慈就一刻也清闲不住,用她的话说,自己是个劳碌命。她经常利用科技宣传月、环保日、地球日、禁毒日等时间,深入到社区、农村、学校,走进田间地头,宣讲科普知识,提高居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2004年11月,她不顾年事已高,与区直机关工委老同志一起,前往集美区后溪镇坂头水库源头———偏远的黄地村进行水资源考察,说服教育当地的农民不要向溪边乱扔烂水果、烂菜叶、破塑料袋、农药瓶等污染垃圾物,保持水库源头水的洁净,有效地保护了集美区乃至厦门市几十万市民、农民的饮用水安全。

偏远山村办学班

  几年前,担任区直机关科工委副主任兼科技组长的刘可慈参与创办集美区农函大分校并兼任校长。她带领农业科技人员结合本地实际,围绕花生、水果、水产、畜牧、蔬菜、花卉栽培等科技兴农系列工程,编制对口课程,建立教学实践基地。10多年来共有13个专业2000多名学员合格结业。有几年,她还把培训班办到黄地、许庄、天竹山林场等偏远山村的果园、养殖基地,指导青年农民科技致富。有一次,刘可慈到天竹山林场办班,由于刮风下雨,家人劝她天气好了再去,但她说:“我要是没去,学员们一定都在等我上课”,仍坚持按时出发。到了天竹山下,她又下车走路,由于山路崎岖泥泞,连摔了几次跤,为此还落下了韧带严重拉伤、腿脚关节炎等后遗症。

多为孩子做点事

      退休后,刘可慈经常到中小学、工厂搞科技教育,举办水土、、环保、地震、气象、养蜂、花卉等夏令营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工厂工人的科技素质。有一回,刘可慈组织了一个养蜂夏令营,由于养蜂场就在1500米的山上,到山下后她只好带小学生徒步上山,刚开始大家还有点新鲜,没想到一会儿就听到“刘奶奶,我走不动了!”、“又热又累,我不去了!”的叫苦声,有的干脆坐在地上赖着不走,说实在,她也走不动,但她还是咬着牙走在最前面,一边安慰孩子说:“奶奶一大把年纪了,难道你们还不如奶奶!”在刘可慈的感召下,两个多小时后,她和有的孩子虽然脚底都磨出血泡,但全都胜利到达山上的养蜂场。

      十几年来,刘可慈每月坚持出一期科普文摘,每年都要和区科协、区关工委科技组的同志到社区村庄、学校工厂搞近百场的科普活动、科普讲座。在她的带动下,集美区不光许多老同志搞科普,年青的科技工作者、教师、学生、社区工作者也热心搞科普,全区每个街道(镇)、社区(村)、中小学校都有搞科普的志愿者,出现老、中、青、少热心搞科普的喜人局面。

  图为刘可慈在教小学生制作国旗。(张世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