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力达:大器晚成的国学研究专家

阅览:  日期:2009-06-10

    时下,你只要在网络搜索工具中输入“牛力达”这个独特的名字,就能搜到一大串牛力达出版的专著和发表在全国各大权威学术刊物上的论文。不过你可能想不到,这位曾两度担任厦门易学研究会会长、在国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和影响的专家,是一位在这方面大器晚成的离休干部。日前,在厦门市赤岭干休所,记者采访了这位老先生。
 
    “我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仅念过几年私塾。”耄耋高龄的牛力达十分谦虚。牛力达出生于1926年,山西省霍州人,1942年起参加抗日战争,后又参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从事农村和农民工作。因为爱看书并喜欢思考、研究,他的文化水平提高很快。他大量阅读诸子百家等经典书籍,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还业余从事台湾农业问题研究和《管子》研究。
 
    1987年离休以后,牛力达有了大量空闲时间,开始全面深入地对《管子》、《易经》、《佛经》以及宋代著名的思想家陈亮(即陈同甫)、巴黎公社时代的人物等进行研究,先后写出多达16本的论著。尤其是他对《管子》与《易经》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处于领先水平。为了学习和研究,他曾经多次到山东等地进行长达数月的考察,与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研究。他与友人合著的《古易新编》、《大衍新解》二书,在易学研究界影响颇深。1990年,他与友人筹组厦门市易学研究会,被推选为会长;1999年换届后,他改任名誉会长,现任会长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詹石窗。
 
    1995年以来,牛力达开始致力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经、易传与今本的比较研究,在以二进制的观点研究《易经》、易学的基础上,独自撰写《易学辩证法大纲》,由香港中国哲学文化协进会出版,编著《老子易解》、《榕村易学文选》等书,也已出版。牛力达也撰写过很多论文,发表在《管子学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建党史月刊》等一些重要的学术刊物上。
 

    牛力达说:“老年人退休后,一定要找事情做,千万不能无所事事。努力了,不仅能成功,而且还能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