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荣和他的便民车铺
阅览: 日期:2009-09-18
2007年6月,林汉荣从一家制造企业退休了,便回到位于海沧的家中。日子是百无聊赖的,林汉荣天天坐在家门口发呆,一整天只是看着路上车来车往。由于林汉荣长年在外工作,村里的老龄人对他有些陌生,见他坐在门口还觉得很奇怪,大家都来探头探脑。渐渐,林汉荣连门口也不好意思坐了,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常常呆坐一整天,连话也不说一句。
8月份的一天,秋老虎还张牙舞爪的,林汉荣在屋里坐得憋热,便把儿媳妇的电动车搬到屋外检修上油。林汉荣退休前天天摸机器设备,这活儿做起来挺顺手的,他检修完电动车,又查看孙子的自行车。正忙和着,忽然有个小姑娘推着单车停下来说:“阿伯,帮打一下气吧,我的单车放在青礁那,不知被谁放了气。您看,都骑不动了!”她抱怨着,很可爱的样子。林汉荣乐了,便把家里的气筒拿出来,帮车子把汽灌得又满又足。小姑娘很高兴,拿出1块钱放在椅上。林汉荣又还回去,他说自己并不是专门做这个的,只是家里有气筒,给急需的过路人提供个方便罢了。这句话说出来,林汉荣自己心里一亮。对啊,自己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发挥余热,帮过往的行人充充气,也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
第二天,林汉荣便把充气筒放到了外面,还特别用一张纸写下“便民打气筒”几个大字张贴在门口。林汉荣的家在大马路旁,来来往往的自行车、摩托车很多,方圆几里也没有什么修车铺、充气点,他的“生意”自然很好,一天大约要充15辆左右,充气的车主见林汉荣无偿服务,常要求自己打,但林汉荣总是说,我老人家闲着也是闲着,动一动才不会生病。本来,林汉荣是不收钱的,可还是有很多人执意留下钱,2毛、5毛、一元,两个月下来,收了两百多块。林汉荣想来想去,决定拿这些钱去添置设备,他从退休金里又取了一百多块贴补,买回了一台电动充气泵。林汉荣特意去做了一个招牌,很醒目的写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免费提供充气服务。”
充气泵买回来大约半个月后的一个大中午,林汉荣守着充气泵正在打盹,一个中年人大汗淋漓推着电动车过来了。电动车的后轮瘪得彻底,气灌进去不消片刻,轮胎又瘪了,林汉荣见外胎上有个破口,追根溯源查内胎,果然是扎破了。但家里没有现成的工具和补胎物料,林汉荣空有技术,也没办法修理。七月流火,天气热极了,如果这样推着再往前走,铁定要中暑,林汉荣想了想,便把之前的手动气筒给了摩托车主,嘱他骑一段充一段。车主连声道谢后告辞,允诺第二日即来还充气筒。
第二日,那位车主果然来了,他是个中学老师,每天都要在林汉荣家过两三趟,对林汉荣的便民车铺早有耳闻。这次,他不仅还了汽筒,还买来了一盒的补胎膏和风口橡胶管、AB胶等等补胎常用物料。林汉荣要给他钱,他推却再三,说:“您老的善举很让人感动,我也很希望自己可以为这个车铺做点什么的。”
这以后,林汉荣便民车铺不仅单一为路人充气,还提供补胎、简易修理、保养等服务。同时还成了乡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大伙儿在林汉荣门口摆棋设局,喝茶聊天,见林汉荣忙时,大家都自发的帮忙、打下手。林汉荣很感谢大伙儿对便民车铺的支持和帮助,而对于自己的付出,他一直认为很少。他说,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帮助别人,自己也得到很多。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觉得非常开心,也愿意一直这样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