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老人,小心身边的“爱心”陷阱

阅览:  日期:2009-12-30

 

由于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加重视健康,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以健康讲座、免费体验、义诊、赠药等名义诈骗老年人钱财的事屡见不鲜。他们是如何诈骗老人?我们不妨通过几个事例,让老人了解其中的过程,能让银发老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一情形时,更好地加于防患。

 

健康讲座骗你没商量

    举办“健康讲座”,骗取老人钱财,是许多诈骗份子经常使用的一手段。75岁的陈大爷,家住禾祥西路附近,今年615日早晨7时许,他去公园晨练回来的路上,遇到一名25岁上下的女子正热情地向过路的老年人散发传单,并称她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员工,从618日到30日,她公司每天上午9时到11时都将附近东一家酒店举行健康讲座,来参加的老人到时可以免费领取礼品。接着女子递给陈大爷一张传单,传单上写着凡是有风湿、关节炎、高血压和眼部疾病者都可免费参加618日上午9时,血压偏高的陈大爷想到可以免费听健康讲座,便准时来到了该酒店的三楼会场的讲座现场,会场里,或坐或站,至少有300多人,几乎都是老年人。讲课的是一名30岁的男子,自称叫张斌,他在站在台上,对老人们说,他们是一家保健公司的员工,这次公司下拨了9万元的广告费,他们将这些广告费变换成公司的产品,只送不卖。二个小时的讲座结束后,所有老人都领到了一瓶钙片、一块肥皂和一份蜂胶。

第二天,来听讲座的人又多了一些。讲座照例是张斌在台上演讲,会场里的3名工作人员和老人们拉家常,中间还穿插了一些唱歌表演,工作人员还组织老人们玩游戏。

在现场,工作人员还记下了所有老人的名字以及身体哪些地方不舒服,当时他还提了几个问题,问这些保健品是否真有效用。张斌的演讲中解释说,他们公司的药都是用人参、冬虫夏草、燕窝等昂贵药材配制的,效果非常好。

讲座快要结束时,张斌动员在座的老年人花10元钱认领一张爱心卡,换购一份五官液,讲座结束后,凭爱心卡可全额退款。果然,在上午11时讲座结束后,大家除了领到小礼物,认购爱心卡的钱也全部退还了。

到了第三天,讲座照常由张斌主持,除了大谈保健品的疗效外,他又让大家花钱认购爱心卡领取五官液。在讲座结束后,老人们又领到了小礼物,而认购爱心卡的10元钱也全部返还了。对这种奇怪的做法,张斌说,他们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把药品送给最需要的人,因为肯花钱买药的人肯定是需要的人。  

仿佛一切都是习惯,但到了第四天,买张爱心卡要花260元钱。张斌说,花260元认购一张爱心卡,就可以得到10瓶秘制的蜂胶,认购的钱则在第二天上午讲座开讲的时候返还。

张斌还说,这些蜂胶在药房至少要卖50元一瓶,并且这是最后一次认购了。  相比10元钱,260元钱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了,但老人们的心理此刻已经发生了变化。陈大爷起初她不相信这些人,因为媒体报道的类似骗术很多,但连续两天,花10元钱认购爱心卡,然后又退了钱的过程,让他的思想开始转变,觉得之前要退,这次肯定也要退。陈大爷称,当时至少有近百人认购,他看见那么多老人都认购了,自己的情绪也被带动起来,花1040元认购了4张,买了40瓶蜂胶;有的人认购比自己还多,甚至有10多张。

然而,第二天上午9时许,当陈大爷和众多老人再次来到酒店会场时,酒店会场的大门紧闭,当陈大爷找到酒店员工打听,才知道张斌以每天250元的价格租下会场的,只租了4天,交了1000元钱。

陈大爷按照买到的钙片、蜂胶和五官液包装盒上生产厂家的电话打去,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并未进行类似的讲座,但之前确实有名自称叫张斌的男子来批发过钙片,但已经几天没见到过他了。此时,老人们才发觉上当了……

 

免费量血压瞄上老年人钱袋子

  几乎许多居民小区的居民都有过这样的发现:在小区门口,两位穿着白大褂的年轻男女,坐在小摊档前,在小摊上摆着一两套血压器,再配上一些套用某种报刊刊名印刷的宣传广告,然后热情地招呼过往的每一位老年人免费量血压检查身体。当一些老年人量完血压后,服务小姐就会要求老人填写一份印有姓名、职业、出生年月、血压、电话、通讯地址等内容的服务登记表。

20098月中旬的一天,家住金鸡这小区的钟老伯,在路过小区门口时,就被小区一位穿白大褂的年轻女孩招呼着到摊档前免费量血压,钟老伯量完血压被告知已患上轻度高血压。钟老伯问那该怎么办时,女孩说问题不大,只要用上他们的降压药,绝对无事。然后顺势询问钟老伯的年龄、住址、籍贯、联系电话,迅速登记在一张表格上,说老人家可以凭此表格优惠购药并领取赠品。

半信半疑的钟老伯以回家与家人商量为借口摆脱了女孩的纠缠。就在钟老伯刚离开摊子时,旁边一位老人便上前跟钟老伯搭话说:这些都不可信,我的老伴就是花了不少钱买他们推销的药,结果病一点也没有好转。

    笔者向熟悉的医生了解得知,确定一个人是否患了高血压必须连续三天,每天选择不同的时间来测量,另外量血压时要休息1020分钟,测出的结果才准确。那些打着免费量血压招牌的人,其实是为了宣传推销药品。该医生还提醒说,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去检查,以免上当受骗。

 

“专家”义诊骗老人

今年8月份, 家住思明某小区的王大妈,经历了专家议诊的骗局。8月初的一天,家属区来了几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自称是某制药公司厦门服务站的服务人员。他们挨家挨户散发该公司生产的抗栓胶囊药品的宣传资料,随后又热情地为老人上门服务,免费为老人们做尿检、量血压,在服务过程中他们极力推荐这种药品,说这种药主治脑血栓,具有抗栓、溶栓、消栓的功效。如此免费热情地服务几天后,他们又来到家属区为老人发放药品优惠卡,据他们说,拿到优惠卡的老人是被选中,王大妈和得到卡的老人都为自己能被选中参加优惠活动而庆幸。随后,服务人员又用车接送老人们到厦门某宾馆听讲座。到了宾馆,王大妈看到来听讲座的老人真不少,大约有四十几个,一打听都是一些退休老人。期间,服务人员介绍了一位身着白大褂、头发花白的国内心脑血管某某知名专家”,“专家讲完后,三位自称是某某厂的退休老人走上台来现身说法”,他们激动地讲述了自己从前的病情以及服用了此药后出现的神奇效果,老人们听后更加深信不疑。随后,“专家坐诊,根据每位老人的病情”“对症下药”,老人们少则四五盒、多则八九盒药,因为一盒药得450,王大妈嫌太贵,只要了三盒。次日,服务人员上门将钱收走,临走时,给王大妈留下联系电话,并承诺服用无效就退款。服用了10,眼看一大盒药就要吃完,而失眠、心脏等病症不仅不见改善,服用后反而嗓子疼痛难忍。王大妈拨打服务人员留下的手机号码,提示说号码是空号。无奈王大妈又拨打药品外包装上印刷的厂家电话,对方冷冰冰地丢下一句话:“打错了。王大妈感觉事有蹊跷。

对此,市工商局经检分局执法人员介绍,这种打着义诊免费体检的幌子推销药品或医疗器械的情况在一些小区时有出现。这些人假冒权威的专家教授,以免费体检等名义诱老年人上钩,然后骗他们买药或医疗器械。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没有固定的场所,所以老人上当受骗后往往无法投诉。

 

免费骗局为何频频盯准老人

许多骗子为何会以健康的名义选择中老年人下手呢?老人退休后有很多空余时间,他们具备消费能力,而健康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些骗子正是看中了老人的这种心理需求。

   一些保健品销售商,恰恰是抓住了老年人心理上的弱点。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心理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从认知能力来说,老年人接受信息时,往往缺乏批判精神。通常是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特别是来自权威专家的声音。因此,保健品销售商往往会拉虎皮树大旗,请一些所谓的专家来大谈特谈所谓的国际领先理论高科技产品。当然,也有一部分老年人比较固执,不大容易接受新信息。

其次,老年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突然获取大量新信息的时候。一些保健食品销售商,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个弱点,对他们进行信息轰炸。专家们往往会讲一些让老年人不大懂也弄不明白的专业知识,片面夸大一些疾病的危害,让老年人觉得问题严重,不马上买药就不行。

第三,老年人的面子观念比较重。老年人自尊心比较强,比年轻人要爱面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有的老年人觉得,我都参加了别人的活动,享受了别人提供的服务,不买一些回家,心里会过意不去。于是,一些销售商就利用这点,用小恩小惠的方式来拉拢老年人。还有一些老年人,会觉得大家都相信了,自己不相信就是落伍,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导致上当受骗。

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呢?首先,从老年人自身来说,购买东西时,要头脑冷静,三思而后行。由于自身信息判断能力比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做决策。遇到别人忽悠和怂恿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其次,家里人和亲戚朋友,要经常对老年人进行提醒,那些所谓的权威专家是不可信的,不要迷信所谓的权威。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审慎参加。即使要参加,在听讲座前,要了解是否由正规单位组织或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第三,正确对待面子问题,不要为了面子而购买。此外,老年人要避免陷入别人的圈套,不能贪小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