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翁痴迷收藏30年

阅览:  日期:2011-08-10

尽管蔡春色最大的收藏是瓷器,但就是他“顺便”收藏的老相机,数量也达到惊人的近1000台!收藏的手表也是多得难以计数。更难得的是,痴迷收藏30年的他,所有的藏品只进不出,从未卖过一件。

    今年70岁的蔡春色玩收藏是始于1982年,当时在卫生系统工作的蔡春色参加了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的学习。有次,他的老师带他去找一位古董商老乡玩,老乡送给他宋代的笔筒、砚台和笔洗。为了回谢人家,蔡春色花了相当于他3个月工资的120元向这个老乡买了一个民国的花瓶,虽然心疼不已,但后来每次在家写字时,看着摆在书桌前的这四件东西,他就越发喜欢,从此沉浸在收藏的海洋中。此后,他走到哪里,买到哪里……各地的古玩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上世纪80年代,蔡春色就喜欢玩相机,但起初还没想到收藏相机,只是买几台换着拍照。1998年,他去北京开会,他照习惯,抽空逛了下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看到有台Multiblita老相机,很感兴趣,但老板要价5000多元,“我觉得太贵了,没买。当晚,我去看电影,影片中出现了一国民党高官接受记者采访的场面,有个记者背的就是我白天看到的那种。第二天我马上赶回去,买下这相机。从此以后,我开始很习惯地从古玩市场淘相机了。”
 
    老蔡在厦门湖里的大别墅一尘不染,150多平米的地下室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老瓷器。老相机则是收在二楼的书房橱柜里,书架上也摆了一些。随便一台都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老蔡就近拿起一台标着COMPUR的老相机,机体带风箱式的暗箱,还完整地带着好几板插卡式底片,以及结实帅气的皮壳。不一会儿,老蔡拿出的宝贝从录音笔大小的“间谍机”到粗重的Mamiya RB67相机,大大小小摆满了一桌。他说,藏品中年岁最大的是100多年前的柯达Brownie。他还有近400台老相机放在同安影视城里展出,其中有几台是那种闪光灯会轰响并放出烟雾的老相机。
 
    不管是瓷器、相机、手表还是各种杂件,老蔡都亲手整理维护。老蔡天天晚上泡在书房里,除看书读报就是整理收藏,比如相机,要常常拿出来擦拭、凉晒、打蜡,忙得不亦乐乎,而愉悦之情也油然而生。“我从不计算它们的经济价值,我只计算着十年八年之后,别人没有的我却有,别人再有钱也买不到,想想就很高兴。我今年70岁,身体非常好,我心态平和地收藏,收藏又让我身心健康。”老蔡很乐呵。
 
    老蔡还收藏着大量从清代开始的旧照片,他的心愿是有一天再办一个展览馆,将老相机和匹配的老照片一起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