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剪子红”,剪出一片夕阳红
阅览: 日期:2014-07-18
九旬“剪子红”,剪出一片夕阳红
村言
刚刚过完九十大寿的郑阿红奶奶,随女儿一家居住在长青路,她擅长剪纸、扎花、做手工,虽年事已高,仍乐此不疲,熟悉的人都知道她有个响当当的名号“剪子红”,经她手做出来的每一朵花、每一只鸟,都格外赏心悦目、令人赞叹。她也因为长期以来多动手,现在九十岁了仍然健健康康,手脚灵便、思维敏捷、口齿清楚。
做“春花”养活五个孩子
郑奶奶老家在泉州,不到四十岁丈夫就去世了,留下五个年幼的孩子,小的二三岁,大的十一二岁,生活的重担落在了这个身小力薄的女人身上。为了孩子们,她必须咬紧牙关,想办法挺住。做什么能挣钱来养家糊口呢?那些夜晚,侍弄孩子们睡下以后,她心事重重,无法入睡,在小院里度来度去。然而,当她摘下头上的“春花”准备躺下睡觉时,忽然有了想法,她起身坐在昏暗的油灯前,久久地端详着这枝春花,脸上渐渐浮现了笑容。
春花,也叫春仔花,闽南一带用得很广,妇女平时头上都要插春花图吉祥,遇到结婚、做寿、过年等喜庆时节,就更少不了这个,大人小孩头上都要戴花,食物、礼品上也都要插花,供桌上敬奉祖先的春花也要常换常新。郑奶奶知道,附近也只有一个老人在做春花,好多时候都忙不过来,而且郑奶奶从小对针线、绣花、编织一类的女红就很擅长,她觉得凭这个基础去做春花应该不难。郑奶奶第二天就去找来剪刀、铜丝、纸板、丝线等工具和材料,回来把自己头上的春花拆开,照着样子,用箔金粘在铜丝上面,卷成一根金色的铜丝条,将两根铜丝条分别扎成半朵花,各绕成三个花瓣形状,合在一起就是六个花瓣,再在花瓣下面加上一“瓣”,外面伸展出一片大叶子,如此,整个花的大概形状就显现出来了,接着细致地用不同颜色的丝线有节奏地缠绕在花瓣外面,一朵春花就做成了,再扎出另一朵春花,用竹签把两朵花并在一起,往彩纸上一插,就成了一对完整的春花。
做好了这支,郑奶奶又去找来不同品种的春花,新娘花、婆婆花、孩童花、答礼花、灯笼花、丧事花等等,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花,当然每种花都有不同的扎法。郑奶奶没日没夜地面对这各式各样的春花,反复试验每一个品种,她用自己的灵心巧手,加上吃苦耐劳,很快就可以做几乎所有的春花了,而且手艺越来越熟练,越来越精湛,她剪工尤其好,她剪的造型,不管是元宝、石榴、梅花、灯笼等等,一剪子下来,都生动逼真、形美意足,“剪子红”的名号也由此而得。郑奶奶凭自己的双手,凭一把剪刀,做出了美好的春花,也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从此,她就靠做春花卖钱,把五个儿女养大成人。
为赶制“春花”累病了身体
郑奶奶六十岁以后,五个儿女相继成家立业,她终于可以喘口气歇一歇,不用再那么拼命地做活了。儿女也都感恩母亲的辛苦,决定不让她再做春花,定居厦门的大女儿索性把她接到厦门,让她过过清闲幸福的日子。
没想到,郑奶奶刚到厦门才两个月,就有老家人从泉州跑来厦门,找到郑奶奶的大女儿,商量说道:“郑奶奶不在,老家方圆几里都没有人会做春花了,现在孩子要结婚,郑奶奶的新娘花做得那么好,一定得让她再做一回呀!不然让她在厦门做,做好我们再过来取也行!”
郑奶奶听大女儿这么讲,有些得意地说:“我早就知道,这事离不了我!一是没有人在做这个,再是我的活确实漂亮。”大女儿说:“不是怕你累着嘛,辛苦那么多年了,现在又不缺这点钱!”郑奶奶说:“也不能光说钱,乡里乡亲的,家里有喜庆的事,出一份心意添添喜气也是应该的。”
郑奶奶又回老家了,她跟大女儿的解释是:琐琐碎碎的材料什么的都在老家,回去就直接上手做了,在这做不方便;再说,我这趟回去我得看看找个愿意学的年轻人把手艺传下去,以后有人做了他们就不找我了。
这一回去又是六七年,郑奶奶说:“走不开啊,这家婚庆没完那家又要祝寿,这家刚办完满月那家又周岁,刚过完七月普渡、八月中秋,紧接着就是冬至、春节,那么多喜事和节庆,怎么少得了象征吉祥如意、余庆连年、福寿康宁的春花呀?我“剪子红”的双手几十年来就是做这个的呀,怎能说不做就不做了?”儿女见她以此为乐,身体也很健康,就让她继续呆在老家做她的春花,大女儿也只是每年把她接来厦门住上一两周,做一做体检。
郑奶奶七十五岁那年春天,接连两三家办婚事,每家都要订不同品种的春花三四百对,活儿这么多,又这么赶,郑奶奶一连十几天都没闲着,白天剪,晚上扎,活儿不离手,一直忙到头晕眼花,卧床不起。女儿闻讯,赶紧把她接到厦门住院诊疗,又是高血压,又是白内障,高血压需要日常慢慢调理,白内障则需要做手术。医生交代,手术后,要定期去医院复查,而且,要避免过度劳累,尤其要避免低头动作。这下一来,女儿再也不放母亲回去了,把郑奶奶长期留在厦门,休息,养病。
做手工是郑奶奶的长寿法宝
郑奶奶是闲不住的,没什么事她还是喜欢动手,随便做个什么小手工小玩意的,给孙子们玩一玩乐一乐,她也挺开心的。
她会随手给孙女剪个耳环剪个项链,有空就扎个小车给孙子玩,不管哪个孙过生日,她都会用彩线给每人编织一个网兜,再装上一个煮熟的红鸡蛋,挂在胸前,惹得周围的小朋友都羡慕得直流口水。有一次,女婿从国外带回一盒燕窝,送给郑奶奶吃,郑奶奶吃了燕窝,觉得装燕窝的盒子很结实也很好看,舍不得扔掉,就琢磨着可以用来做点什么,盒子内部分为十格,郑奶奶就在每一格里,做了一朵花,每朵花上,再立一只鸟。十朵花各各不同,十只鸟,也各各不同,隔着透明的盖子看过去,栩栩如生,她几十年的功夫都集中体现在这变废为宝的燕窝盒子里面了。这个“十全十美花鸟好合”,被郑奶奶送给女儿女婿,并被摆放在桌案上,成为郑奶奶人见人爱的代表作品。
家里有这么好手艺的外祖母,给孙子孙女增添很多乐趣的同时,也无形中影响了他们的兴趣爱好。这不,二孙女手工能力就很强,经常弄个小制作什么的,挺像模像样的,二孙女还喜欢画画,国画人物、花鸟,很有走专业道路的势头。有一次春节,郑奶奶看到茶几上放了一卷红纸,打开一看,不错呢,是洒金红宣纸!正好啊,正要剪两个灯笼没红纸呢,洒金的最合适!郑奶奶动起了剪刀。大家回来看到这么喜气这么漂亮的两个灯笼,无不拍手称赞。正乐着呢,二孙女突然说:“我的画稿呢?我的洒金红宣画稿呢?放在茶几上怎么不见了?”郑奶奶不禁低声念叨:“就是这个纸啊,怎么会是画稿呢?我剪了,上面什么都没有啊?”二孙女压住火气说:“ 没错,我已经用铅笔在上面打好底稿了……算了算了,明天再买纸重新画吧。”郑奶奶自责道;“不中用了,眼睛不好使,也不多个心眼问一问……”二孙女见状,过来拉住郑奶奶,开玩笑说:“好了好了,反正我小时候也弄坏过你做的东西,你也没打骂我,现在扯平,谁也不欠谁的啦!”瞬间,全家笑做一团,其乐融融。
而今,九十岁的郑奶奶,仍会做些剪纸做些花鸟。手脑并用,是最好的健身方式,有的老人还要特意去做些手指操,郑奶奶这样,既活动了手、锻炼了脑、赢得了健康,又创造了美、带来了乐、收获了长寿,真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