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泗溪:八旬报头收藏家
阅览: 日期:2014-09-02
陈泗溪老人今年刚好八十岁,精神矍铄,看起来非常年轻,像六十多岁。他是厦门一位名副其实的“报痴”,集报二十载,收藏国内外报纸2500余种,剪集的各种报头达5000多幅,分门别类贴辑了30多本剪报册,撰写成文300多篇。陈泗溪在迷人的报海中徜徉驰骋,从不停下追梦的脚步,晚年生活充满快乐与激情。
有报伴我甜亦乐
陈泗溪年轻时就喜欢读书看报,还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就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读报、剪报和集报中获得了许多乐趣。每年在订阅报纸时,除了订阅本地的《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厦门商报》、《厦门广播电视报》和时政报、老年报、保健报外,还通过邮购、索报、与报友交流,收集全国多地的报纸期刊。
陈泗溪认为,报纸是人们交流信息和获取知识、增添智慧和力量的宝库,不仅能使“文化养老”之路越走越宽,而且是中青年乃至少年人不可或缺的“文化营养”和“精神保洁”。
1995年陈泗溪从纪委退休后,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个爱好当中,正所谓“十年寒窗苦作舟,有报伴我甜亦乐”。朋友们戏称他为“报痴”,他很乐意,老伴见他那么痴迷于收集报纸,也非常理解和支持。
千方百计,搜寻报头
陈泗溪集的报纸越来越多,份量越来越重。报纸在他书房堆积如山,而且如果没有收藏得当,它们大有可能成为虫子的美餐。他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把报头剪下来单独收藏。
集报头是集报热中派生出来的一个门类。由于自小对书法的喜爱,陈泗溪对领袖人物、大书法家题写的报头情有独钟。楷、草、隶、篆、行各色各样,风格各异,富有神韵,细细品味,各有千秋。每个书法报头,就是一个浓缩的艺术品。比如《羊城晚报》的报名是叶剑英亲笔题写的,非常珍贵。
陈泗溪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尚未收集到的报头,比如有朋友出差,他会特意拜托这个朋友帮他买当地的报纸回来,比如他会联系外地的朋友把他想要的报纸寄邮寄过来。他有空还会到废品收购站、旧书店去翻找报头,蹲在地上,一蹲就是大半天,累得满头大汗,找到了,就雀跃得像个小孩子。
当然,在寻找报头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挫折和困难。有一次他在街上,看到路边的水果摊,用来包水果的旧报纸被乱七八糟铺在地上,他眼睛一亮,看出这些报纸是从漳州过来的,其中的《闽南日报》刚好是自己一直想要的,于是他就上前跟摊主聊。开始摊主以为他要买水果,就热情吆喝,后来得知他感兴趣的是地上的这些旧报纸时,态度立刻冷淡下来,还悻悻地问:“阿伯,你要这些皱巴巴的旧报纸干嘛?”。陈泗溪笑着说:“我是一个集报人,它们对我来说很重要。”陈泗溪为了他眼中的“珍宝”,不怕脏,不怕累,也不怕被拒绝,放下读书人的薄脸皮,一直跟水果摊主磨,好不容易摊主被他的执着打动,就把报纸送给了他,当时陈泗溪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
旧报纸拿回家,要想办法展平,被水弄湿的地方要小心地晾干,这些都得费不少功夫。然后就要剪报头,剪报头是有规矩的,报徽、报社的口号、报纸出版发行的日期邮发代号、国内统一刊号,这些要一并剪下来。
陈泗溪家住在前埔时,附近的会展中心常举办从外地过来的各类展会,他可以说是每展必到。然而他的目的不是展出的物品,而是那些用来包裹物品的报纸,这些报纸东一点西一点,有的卷成团,有的皱巴巴地丢掷一边,没有人会对它们多看一眼,但在陈泗溪的眼里心里,它们可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宝贝啊。他就像个凑热闹的小孩,在人群中小心翼翼地搜寻。有的展位的报纸可以轻松拿到,有的展位却不让拿,甚至误会他要偷东西,呵斥:“你干什么?”他的脸刷的红了,很是尴尬,费了一番时间解释才作罢。虽然会碰一鼻子灰,但这都无法阻止陈泗溪的热情与执著,只要能拿到报纸,什么困难他都能克服。
结交报友,分享乐趣
通过集报和收集报头,陈泗溪结识了全国各地40多位报友,他有一本《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通讯录》。报友们在祖国各地,他跟他们交流主要是打电话和写信,长途电话费用很高,有时候“报逢知己”,聊得不舍得挂掉电话,月底一查话费吓一跳。他寄给江苏报友李龙云两次报头,每次都有100多份,认真了列清单,而且都是用寄挂号信,他认为与报友之间一定要讲诚信、讲情义。
2008年8月中旬,由《厦门晚报》主办的“历史的天空——中国老报纸大型收藏展”在厦门展出时,陈泗溪不但有幸结识了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主任李润波,而且还把自己收藏的结婚报和生肖报《猴报》、《鸡报》、《狗报》等参与展示,让观众大开眼界。他说:“我集报的目的并不单单在于藏品多少,更重要的是用报。我把藏品的孤芳自赏变为与他人同赏共享,常把有用的报纸资料剪辑或复印送给社区里需要的左邻右舍,朋友同事,让大家分享我的知识和快乐。”
陈泗溪待人热情、豪爽,集报注意集风、集德。现在全国各地集报者手中的《厦门日报》“城市文明”号外和《厦门商报》“神六”号外,基本上都是从陈泗溪的手中交流出去的,为了收集到这两种报纸,他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仍然供不应求。报纸扩大了影响,也成就了陈泗溪在集报界的知名度。
收获累累,快乐满满
陈泗溪于2008年编著出版了《中国报头书法艺术鉴赏》一书,影响广泛,受到领导和媒体的一致赞誉,还被海内外一些图书馆、档案馆永久收藏。中国报协集报分会首届会长罗同松同志称赞道:“此书编得很好,内容面广、丰富。我们集报者如先生这样做件把大事好事,集报活动可就丰富多彩了。此书为我国的新闻文库增添了宝贵的新内容。总之,‘鉴赏’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全国集报行业权威报《中国集报信息》在报道出版消息中也高度评价《鉴赏》一书:“既是名家书法艺术鉴赏之大成,也是新闻报刊史研究在报头方面的一项新尝试,它的出版为集报、研报又增添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
陈泗溪的晚年生活从集报中收获颇丰,他深切体会到集报“既有益又有趣,既健身又健脑,既从集报中自然而然的涉猎美的艺术品世界,进而对书刊、字画作品、纪念邮品的收藏欣赏,心中充满了快乐,仿佛年轻了许多。同时也体味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真谛。他说,生活这么充实、快乐,哪里还有驴背夕阳的黄昏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