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下党员、非洲大使到海军上将

阅览:  日期:2009-04-21

     曾任过国务院外交部副部长,驻坦桑尼亚民主共和国大使兼驻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大使,国防科委政委,海军政委的李耀文将军,是璀璨夺目一代将星的杰出代表。他曾是1955年的开国少将,1988年又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2008年是李耀文上将90华诞,笔者慕名拜访了李老将军。
投身革命  创建“河山话剧社”
 
     1935年北平的“12.9”学生爱国运动后,李耀文和山东荣成县早期党组织的领导人曹漫之同志一起,在他任馆员的民众教育馆办夜校、搞巡回书箱,热心宣传抗日救亡运动。为进一步激发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他俩又创建了“青年剧社”,排练《东北义勇军》《红布袋队》等活报剧。1937年4月,经曹漫之介绍,李耀文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中国。中共胶东特委号召“共产党员要站在抗日的最前列”。
为加强党的领导,同年8月,中共荣成县委成立,曹漫之任书记,李耀文任宣传委员。他们将“青年剧社”改编为“河山话剧社”,下设演讲队、戏剧队、歌咏队,80多名剧社成员大都是有正义感的爱国青年。剧社每到一地,立即分散到群众中去,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教唱抗日救国歌曲,深受群众欢迎。
      李耀文既是剧社负责人,又是演员,他不仅会拉胡琴,善演讲,还会唱京剧,是剧社里的多面手。他们演出的都是短小精悍的剧目,主要有《放下你的鞭子》、《血洒卢沟桥》、《五月的鲜花》等。剧社走遍了荣成县大部分乡村,白天演戏,晚上宣传和发展“民先”(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组织,举办读书班,他们为党组织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
      抗日战争著名的天福山起义后,曹漫之和李耀文一起来到埠柳乡农学校。该校是国民党训练地方武装力量的学校,在林乎加(校领导)原来工作的基础上,
      按照胶东特委的指示,1938年1月,李耀文与曹漫之、林乎加等人组织领导了埠柳乡农学校的教员、学员30多人武装起义,携长、短枪12枝、大刀20余把,将起义队伍带到文登大水泊,编入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李耀文入伍后,按照第三军总指挥理琪的指示,又悄悄回到荣成,把“河山话剧社”的一些同志也带到了大水泊,编入了第三军的行列。
 
两面出拳  策动韩寿臣起义
 
      1945年6月,鲁中军区部队集中5个多团兵力,展开了讨伐伪鲁东和平建国军总指挥厉文礼部战役。厉部拥兵万人,司令部设在夏坡,由厉文礼嫡系胡鼎三的特务团驻守,大兴庄一带是韩寿臣的独立第10团。时任沂山地委副书记兼鲁中第四军分区副政委的李耀文,提出了“打击胡鼎三,争取韩寿臣”的策略。
      策略确定后,李耀文两面出拳。李耀文首先要求敌工干事张世祥做好瓦解胡鼎三部的工作。张世祥通过内线策动了胡部第三中队和一个特务排起义,我军在进攻夏坡的战斗中,里应外合攻克了敌伪据点16个,对取得第一阶段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李耀文始终把瓦解敌军工作的重点放在韩寿臣的第10团。他数次派人与韩寿臣及其代表谈判,阐明党的政策。开始韩寿臣认为厉文礼部兵力强、武器好,八路军打不赢,对起义犹豫不决。为此,李耀文和敌工科长、联络科长等带着一个连队,前往敌占区亲自与韩寿臣谈判,经李耀文反复做工作,韩寿臣决心反正。
      6月22日晚,李耀文率部向敌伪军发起猛烈进攻。李耀文派一个连插入韩寿臣团部,策应其起义。入夜,韩寿臣召集营长开会,宣布弃暗投明。23日晨,韩寿臣率部奔向解放区。起义当晚,李耀文在官庄村接见了韩寿臣,韩说:“我还有3个营在韩吉村一带没有拉出来,怎么办?”李耀文说:“老太太出来没有?”韩说:“他们还在王封。”李耀文说:“3个营是小事,你带4个营出来了,这个旅就站住了,主要是老太太和你家属的安全。”李耀文当即命令张世祥带一支小部队连夜赶到王封村,把韩寿臣的家属接到根据地;并指示要对那3个营进行耐心的说服工作,争取全部带出来。
      张世祥同韩团副官长马晋川率一个排,先将韩母及其妻子接出来安顿好,又将韩寿臣起义的消息告诉3个营长,并再三宣传了我党政策,3个营长表示愿意弃暗投明。天亮前,3个营到达官庄村。
      至此,鲁东和平建国军第10团(7个营)和胡鼎三团特务营共1800多人全部起义,携带枪械2000余支和大众军用品物资。李耀文代表山东军区任命韩寿臣为独立第四旅旅长。韩寿臣部队的起义,直接配合了“讨厉战役”的胜利。
 
总理点将  外交战线立功勋
 
      1970年4月,周恩来总理点名,调时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李耀文到外交部任军代表、副部长。是时,外交部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由黄镇、姬鹏飞、李耀文、黄华、乔冠华、韩念龙、马文波、符浩等同志组成。姬鹏飞任组长,李耀文任副组长。
      部领导分工,李耀文负责抓运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清醒地认识到外交部在清查“516”的工作中有扩大化的倾向。经报告周恩来总理同意,他采取了“抓两头”的工作方法:及时查处了“火烧英国代办处”等4个大案要案;对经审查没有问题的同志,及时给予解放,妥善安排工作。外交部有一些人批评他“右”倾,甚至有人到毛泽东主席那里告状。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没有退缩,继续坚持解放干部。对此,周恩来总理给予高度赞扬和肯定,称赞他“是一位很优秀的指挥员,很出色的政治工作者,很尊重实际的军代表,很负责任的领导干部,对外交部的清查工作是一位很有利的决策人。”
      1971年9月13日,林彪出境叛逃坠机事件发生。9月14日上午,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姬鹏飞、李耀文等外交部核心领导小组成员开会,研究林彪出逃的外交对策。9月21日下午,驻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二等秘书孙一先和翻译抵达北京。当晚,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副处长兼8341部队政委杨德中和李耀文、韩念龙、符浩、王海容等随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听取现场勘察情况汇报。一切情况表明,坠落在温都尔汗的“256”号飞机,就是林彪出逃的座机。
      李耀文和杨德中等人,遵照周总理指示,根据我驻蒙使馆送来的现场勘察资料和照片,对坠机的具体情况和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意见,为中央判断“9.13”事件的性质和制定对外口径,提供了可靠依据。
      1972年4月,李耀文出任驻坦桑尼亚民主共和国大使。他对由外交部副部长派到非洲当大使,心里很坦然,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宠辱不惊,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李耀文在坦桑尼亚所做的工作,不仅体现在政治关系上,还体现在经济上。坦经济比较落后,中国援建的农场,生产的大米占坦国内大米产量的三分之一;援建的农具厂,提高了坦的农业生产水平;援建的纺织厂,弥补了坦生活日用品的不足。一大批中国专家和医疗队员长期在坦工作,队伍庞大,事务很多,他经常深入到工厂和专家中间,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特别是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工程难度大,他常陪同尼雷尔到工地视察,铁路修到赞比亚时,他又和尼雷尔一起去剪彩,进一步巩固了中坦、中赞关系。
      那时,非洲一些国家还没有独立。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是当时世界的主要潮流。为使这些国家早日独立,李耀文积极主动做工作。他利用各种机会做莫桑比克总统萨莫拉的工作,逐步建立了友谊。萨莫拉说,中国对他们的援助是无偿的、真诚的。莫桑比克独立时,他应邀和我国交通部长叶飞率领的代表团一起参加了庆祝活动。
     李耀文还通过和尼雷尔的信任关系,请尼雷尔继续做非洲其他国家的工作。尼雷尔让一些国家解放组织的军事训练营都设在坦桑尼亚,并只准请中国人训练。这样,扩大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后来,南部非洲全部独立了。经李耀文积极做工作, 1975年11月还促成了我国与马达加斯加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李耀文兼任驻马达加斯加第一任大使。
 
临危受命  拨乱反正建海军
 
      1977年4月,李耀文重返军队,被任命为国防科委政治委员。11月,又兼任军委科学技术装备委员会副主任。
      海军在十年内乱期间是受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破坏的重灾区,历史问题很多而且复杂。邓小平点将叶飞由海军政委改任司令员。1980年11月,军委又任命李耀文为海军政委。在此期间,他们接到许多干部的来信来访,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要求处理海军“查整改”运动中的遗留问题,落实政策,恢复工作。他俩认为,首先要解决好海军领导层的认识和团结问题。为此,海军连续召开常委扩大会和民主生活会,统一思想认识。是时,总政副主任甘渭汉又给他俩通报了北海舰队的情况,过去对300多人的组织处理,大都搞重或搞错了。叶飞、李耀文更加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1981年4月1日,邓小平单独找李耀文谈话。听了李耀文的汇报后,邓副主席高屋建瓴地对海军的政治建设作了具体指示:对海军原主要领导的错误,“不能回避,要明确讲,要研究如何搞好”;海军原某主要领导“批的人有错的,有的不完全错,有的同志整得过分不对,但自己的错误不能完全推掉,如果有的同志有错不认错,今后还会犯错误的”。邓副主席还对海军领导班子建设作了指示。
      遵照邓副主席指示,李耀文着重抓了军以上干部,连续办了几期干部读书班,提高思想,统一认识。同时指导各级党委坚决纠正海军“揭批查”特别是“查整改”运动中左”的失误,在肯定运动的必要性和成绩的前提下,按照实事求是,不错不纠正,部分错部分纠正,全错全纠正或平反的要求,海军有600多名受到审查处理的干部、战士、职工得到重新处理。随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深入学习贯彻,终于使海军从思想上政治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