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倾心育新苗

阅览:  日期:2009-04-22

    “我现在虽然83岁高龄了,但身体还可以,能为青少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感到很高兴。”日前,驻厦某集团军第二干休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江西省军区司令员王保田深情地对笔者说。
    1944年参加革命的王老自1993年离休后,一直非常关心青少年特别是贫困学生的学习成长,他时常找到驻地虎溪社区居委会的同志,提出资助困难学生。2004年5月,王老资助虎溪社区一名初三学生小陈,小陈家庭特别困难,一个人靠着低保和亲友帮助生活,王老把小陈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经常给他讲一些少年励志的故事,并每月给他生活费,  初中200元,高中250元,每年春节还给他100—200的压岁钱。在王老和亲友的关心下,小陈学习成绩逐渐上升,去年还考上了厦门理工学院。小陈上大学后,王老又将他的生活费提高到300元。
    2006年7月部队加工资后,王老又找到虎溪居委会的同志,提出把每年7月增加的3950元全部捐助给困难学生,虎溪居委会的同志便给王老介绍了另一名姓陈的贫困大学生,王老每年拿出1350元帮他交学费,同时,王老每年又分别拿1300元帮另两名贫困小学生交学费。据干休所统计,王老每年捐资助学都在一万元以上,其中仅去年一年王老就捐款13600余元。
    王老不但关心帮助贫困学生,还特别关注特殊群体青少年的成长进步。厦门工读学校是全省唯一一所专门接收学校没法管和家庭又管不了的偏差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为此,三年来,王老先后四次和“老妈妈帮教组”、“关爱团”的同志一起到“工读学校”,开展关爱、帮教、帮扶活动。他向学校领导提出对学生既要严管又要善意的教育管理方法,在与学生们座谈中引导学生们懂得知好歹、懂是非、明方向、走正道、作贡献的道理,并找来学生家长座谈,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工读学校迁至集美区后溪镇后,更名启明学校,王老先后两次捐出2240元给学生购置了学习用品,看到学生们的棉被破旧,便请示部队领导,为学校捐赠了100床新被子,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
    几年来,王老还利用中秋节、国庆节、春节等节日,带着水果等慰问品到市“收容教育所”,和干警、学员一起吃饭、联欢、博饼,给学员们讲述部队的光荣传统、歌唱革命歌曲,帮助他们摒弃陋习,走向新生活。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由于王老从军60多年,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解放厦门时更是主攻方向第一梯队营的营长,每年市一些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都邀请王老给青少年作解放厦门和部队光荣传统的报告,几年来达30多场。2007年7月,市关工委和湖里区举办建军80周年纪念会,邀请王老为参加纪念大会的中小学生、社会青年、外来务工青年、机关干部讲解放厦门的战斗历史,为讲好“这堂课”,王老专门带着军用地图,冒着酷暑,和关工委的同志寻找当年登岛作战的具体位置,不慎摔折手臂、摔伤腿部,住进医院,第三天开纪念会,医生对王老说伤势很严重不能去,可王老却说:“商定好的会议,如果我不去,这个会议就不完整。”就这样,当王老打着石膏,吊着胳膊,坐着轮椅出现在会场作报告时,整个会场持续不断地响起热烈的掌声。就是凭着王老对青少年成长进步关心培养的一腔热情,离休十多年来,王老先后被聘为市精神文明建设考评员、市关工委顾问、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等职务,先后被市表彰为“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先进个人”、“和谐社区十大感动人物”、“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去年底被省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