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大娘的拥军故事

阅览:  日期:2009-06-10

      提起厦门曾厝安社区的纪不池老人,厦门边防系统的官兵都很熟悉。2004年开始,她每月定期到边防派出所做饭、洗衣、慰劳执勤官兵。每年新兵集训期,都主动担任“义务指导员”,如同贴心妈妈一样,慈爱对待每一位边防官兵。
 
      纪大娘的拥军情结,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年轻的纪大娘还在村生产队工作时,就常去附近驻扎的连队义务帮忙,给士兵涮洗衣物,为他们送应季瓜果,贴补伙食等。后来,部队改编改迁了,纪大娘也外出打工,拥军之梦就此沉淀在纪大娘心里,直至2004年又开始萌发。
 
      2004年,纪大娘退休回到曾厝安的家,准备安享天伦。但当她看到边防派出所的官兵为辖区日夜操劳时,她又开始闲不住了,很想帮官兵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想到就做,纪大娘向边防所领导说了自己想“每月固定为官兵做一次饭”的想法得到认同后,她高兴的开始积极张罗。第一次,纪大娘做的是饺子,她买来米面、猪肉、蔬菜,用自行车驮去边防所,一个人在食堂里洗洗涮涮,揉面、擀皮、剁馅,忙了大半个下午,战士们要搭手,她说什么都不让。四五百个饺子终于出炉了,官兵们拥着纪大娘团团围坐着,边聊边吃,十分快活。派出所的伙食虽然也不错,但纪大娘的爱心饺子里,饱含了家的味道和军民鱼水情,官兵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有了第一次后,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夏天,纪大娘增加了凉茶、绿豆汤;端午节,纪大娘送粽子;冬至,则送汤圆。五年时间里,纪大娘将送“拥军美食”的范围增加到了何厝、五通,乃至整个边防支队,端午节的粽子要包近千个,夏天的绿豆要买一两百斤,为了做好吃的扁食,还要赶早去排队找最好的里脊肉。见到并不富裕的纪大娘如此奉献,官兵们心里过意不去,便想着给她送慰问金,纪大娘总是不收。
     
      纪大娘不仅在饮食营养关怀部队官兵,还在日常生活中充当士兵的知心妈妈。新兵连有个新兵,到部队没多久就和女朋友闹别扭,加之新训辛苦,他在思想上开了小差,无法安心训练,一度有当逃兵的打算。纪大娘知道这事后,连夜跑去找这名战士谈心,她用母亲的口吻,很慈爱的对这名战士说,“孩子,训练是辛苦的,但大家都能坚持,你肯定也可以。当初你是戴着大红花来的,如果不戴着大红花回去,你爹妈要伤心的。”新战士起初并不领情,也不答,只自顾抹泪。纪大娘不急不恼,边给他擦泪,边说,“有什么事,就上大娘家来,和大娘说说。我把你当成自己的孩子了,你也别把大娘当外人。”一回不行,就两行,两回不行,第三回。新战士在纪大娘的鼓舞下,慢慢融入了新兵生活,后来成了部队里出色的一员。
 
      因为心里装着部队,部队的官兵也和纪大娘亲。2008年边防新训中队举办晚会,战士们早早请纪大娘来观摩。他们带纪大娘参观警营、宿舍,向大娘汇报训练情况,大娘摸着一个个新战士的头,像看自己孩子似的,合不拢嘴笑说,好好好。高兴之余,纪大娘注意到,很多新兵的裤子都太长了,他们卷着裤脚训练,很不方便。纪大娘顾不上看节目了,她让战士们拿来针线剪刀,应急的帮战士们改裤脚。第二天,纪大娘又借来三轮车,将家里的缝纫机搬到新训中队大院里,挨个帮新兵改裤脚、修衣宽。午后的阳光下,纪大娘不停歇踩着踏板,脸上沁满密密的汗,而新兵们很快就穿上了合身的衣裤。新训大院里,一派和乐融融。
 
      纪大娘的拥军事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传颂,2008年1月17日,曾厝安边防所的民警汪星被评为福建省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拥兵大娘纪不池做为特邀颁奖嘉宾出席晚会。会上,纪大娘动情的说,官兵对我们好呀,所以我对他们好是应该的。这些小事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我做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