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园丁情
阅览: 日期:2009-06-17
在厦门大学,提起卞守耆老人,几乎无人不知,并不是因为他原担任着校纪委书记的领导职务,而是因为他离休10多年来仍一心一意地关心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事迹实在令人感动。
卞守耆老人,1934年出生于福州连江县,1949年参加闽浙赣边区城工部地下党组织并入党,先后在连江、闽侯、省委等组织部任职,1964年调到厦大,先后担任过校人事处副处长、纪委书记等职。
秋原松缰好跑马,烈骥暮年壮心热。1995年离休后,卞老并没有“休”下来,他想自己身体还可以,还可以为青年学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卞老想到学校的老教授协会,应该更好地发挥这一组织的优势,他说干就干,有计划地请一些老教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自2001年底,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和老教授协会、离退休处共同策划并成功举办面向全校的“老教授论坛”,充分发挥老教授的学术专长,开展青年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老教授论坛”围绕当前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及当代各种思潮、当前热点问题,从坚定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到畅谈“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从大学生心理调适到劳动就业,从经济全球化到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等等,先后组织了一百多场专题报告会。许多学生说,听了老教授的讲座,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热点难题,是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和延伸。一次,一位老教授冒雨赶往厦大漳州校区,与大一新生以集体谈心的方式作了一场专题讲座,着重剖析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成才压力”和“感情困惑”两种心理问题,时效性、针对性很强,有效地消除了新生的精神困惑,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抗战时期厦大内迁长汀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王亚南与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是厦大特有的精神财富,是校党委作为推动跨世纪改革与发展而要大力弘扬的“四种精神”,2000年10月,卞守耆主动承担起这项宣传工作的“重担”,提出把“四种精神”纳入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内容。为了提高宣传稿的质量,使材料更生动更有说服力,卞老不但亲自到处查找资料,还数次上门寻找“四种精神”代表人物当年身边的工作人员、学生、研究人员,请他们参加撰写宣传稿。长汀时代的校友们都已是80左右的老人了,为了找到他们,卞老带着关工委的工作人员先后拜访了几位老教授,都因身体较差或自己有事确实无法承担任务,最后只好找法律系退休的陈华教授。但陈华教授已70多岁,且患有慢性病,卞老第一次登门拜访时,陈老说身体有病恐怕耽误工作而不敢承担,卞老没有泄气,相信只要诚心没有办不成的事,第二次,卞老又到他家里,陈老被卞老这种对工作执着的精神所感动,终于答应承担这份差事。同样费了一番很大的周折,卞老又找到了在校南洋研究院陈嘉庚研究室工作过的历史系吴文华教授,对罗扬才烈士有所研究的党史教研室退休的黄志仁教授,当过王亚南秘书的历史系退休教授林其泉,研究过陈景润的数学系教授林亚南等四位教授。后来,卞老又和五位老教授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多次召集有关师生进行座谈讨论,派人到北京、南京、福州等地档案馆、革命历史博物馆收集资料,写信向“四种精神”代表人物在外地的当年老校友征求意见、核实材料,反复修改终成定稿,使“四种精神”教育宣传稿成为厦大建校以来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传统教育最生动的教材。卞老还提议在学校原有“陈嘉庚纪念馆”、“罗扬才烈士事迹陈列馆”的基础上,筹建“王亚南校长事迹陈列室”和“陈景润教授事迹陈列室”,并将“长汀厦门大学陈列馆”复制移植到厦大校园,使“四种精神”内容更丰满、充实,更加深入人心。
卞老不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还特别关心学生的生活困难。他专门把关工委工作与解决学生的具体困难结合起来,出面协调,配合团委、学生会专门成立起“勤工助学中心”。几年来,“勤工助学中心”在市关工委的关心支持下,一些企业单位安排2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有效地帮助困难学生解决了生活上的难题。一次,卞老在校食堂就餐时,无意中发现来自安徽的厦大学生小刘午餐竟然吃馒头配免费清汤,卞老问他,小刘说太饱吃不下,但从小刘慌乱的眼神中看出他在说谎,卞老便找小刘的同班同学了解情况,原来小刘家庭特别困难,每年学费是靠助学贷款交的,每天三餐只能靠稀饭、馒头和清汤维持。为此,卞老在力所能及地为他提供生活上帮助的同时,还为小刘争取了一个在一家高新企业的勤工助学岗位,既解决了生活困难,又得到了实际工作的锻炼。
离休后一直担任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卞老,还非常重视关工委的自身建设,他深入各分院帮助成立12个基层关工委组织。人文学院早在1992年便聘请了四位曾经参加解放厦门战斗的老干部担任本科生校外辅导员,学生们反映很好,卞老便想到将这一经验推广到全校,并号召各基层关工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专业优势,邀请一些老教授、老学者与青年学生开展“忘年交”、“课外辅导员”活动,成为青年学生的“贴心人”。老教授协会通过学生会组织学生开展“走进老教授”的活动,卞老也积极支持,形成老教授和青年学生之间“双向互动”,使全校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铺开。一次,为了邀请一位老教授开展“忘年交”活动,卞老打了多次电话,才联系到这位老教授。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这是清代诗人顾炎武的诗句,也是卞守耆离休10多年来一直热心青年学生工作的真实写照。10多年来,卞守耆的艰辛付出也得到了回报,他所在的厦门大学关工委先后多次获得市、省、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个人也先后被全国、省、市老年组织表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省老干部先进个人”等10多项荣誉称号。如今年近八旬的他,虽患有高血压等疾病,还要照顾身患癌症的老伴,仍为学校开展下一代工作穿梭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继续抒写着园丁生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