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归侨乐为老人办简报

阅览:  日期:2009-07-16

    家住思明区梧村社区的印尼归侨黄坚虹,是位年过六旬的退休老教师。退休多年来,她在精心照料患病女儿和体弱老伴的同时,长期义务给老人办简报,是位身兼《蜡炬》、《梧村之波》、《印联会讯》三家简报主编的老报人。
 
    1964年,心怀一腔报国之志的黄坚虹从印尼回国,被安排在厦门市第九中学当英语教师,是我市高级教师。2000年,退休后的她被选为校退休教师协会宣传委员,主编反映退休教师生活的《蜡炬》简报,她一人身兼写稿、排版、校对三项重任。
 
    黄老师对办简报可谓全身心投入。她白天要忙家务、照顾身体不好的女儿,晚上才有时间编稿,为此她常常熬到深夜一两点,甚至通宵加班。一次,黄坚虹因眼睛视网膜脱落住院一个多月,一出院,心里惦着简报的事,她就连夜加班,老伴劝她眼睛还没完全好不能让眼睛太累。她说不行,住院期间已经耽误了很多时间,再不加班,简报就无法按时完成。晚上熬夜,时间一长眼睛疼得受不了,她就滴眼药水缓解疼痛,或用冰袋敷在眼睛上。就这样,她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按时把当期简报编好。
 
    语不惊人誓不休。黄坚虹对发表的稿件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不但对稿件内容精雕细琢,对稿件的标题也是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几年前,为了取《三十年前,峥嵘往事砺青春;三十年后,桃李芬芳栋梁壮》这篇稿子的标题,她可没少费心思。那几天,自己的慢性肠胃炎发作,女儿脚发炎,不能下地走路,“身心”不佳的黄老师,精神老不集中。她白天思考晚上琢磨。连续想了好几天,一直找不到灵感。直到一天夜里,躺在床上的黄老师,望着窗外透射进来的月光,顿时浮想联翩,突然灵光一现,脑海冒出了这个好标题。黄老师不敢怠慢,立马披衣下床。担心影响老伴,连灯都没开,轻手轻脚来到客厅,迅速拿笔记下,又仔细推敲了几遍,直到最终把标题确认下来,她才安然入睡。这篇稿子在《焟炬》简报登出来,稿件作者和读者都称赞她这个标题取得好。
 
    简报虽不是什么名刊名报,但也时常会遇到“稿荒”。为了增加稿源,提高简报的质量,她经常主动打电话向文笔较好的朋友约稿,甚至亲自上门取稿。有一次,她约一位住湖滨南路的新加坡归侨写稿,这位昔日的好友稿子写好后,与黄老师约好当天傍晚去取,岂料傍晚时分却下起大雨,雨一直下个不停,老友便打电话让她第二天再拿,老伴也劝她下雨改天再去。可黄老师想到第二天就要编版,晚上如果不把稿子编好,影响简报编排进度,她还是冒雨前往。老友也被黄老师那份热心办报的精神深深感动,此后他成了黄老师的一位忠实作者。
 
    简报办了一段时间后,黄老师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自己在文章质量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因文章配图太少,总觉得缺点什么。许多熟悉的老读者也提出同样的看法,认为加点插图,简报图文并茂效果会更好。然而,现成的图片毕竟太少,怎么办?她把自己的苦恼跟许多朋友一说,朋友都告诉她,现在网络发达,从网络上下载就行了。听了朋友的话,黄老师虽然对自己这般年龄能否学会电脑心存疑虑。然而,为了把简报办得更好,她还是毅然去老年大学电脑班报了名。
 
    刚开始学电脑,确让她费了不少劲。由于年龄大了,记忆力不好,常常刚学会又忘了,加上自己患有颈椎病、肩周炎,在电脑坐得太久浑身便疼痛难忍,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黄老师终于学会了电脑操作,懂得了如何下载图片。此后,她又用“私房钱”给自己添置了电脑,开始从网络上下载图片给简报文章配图,使简报办得图文并茂,深受读者的欢迎。
 
    2006年,黄坚虹被所在社区选为党支部宣传委员,她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办起社区简报《梧村之波》,报道社区好人好事、新风新貌。不久,印尼归侨联谊会负责人得知黄老师擅长办简报,又特意邀请她担任专门报道印尼归侨活动的《印联会讯》编委。
 
    而今,已承担三家简报主编的黄老师,尽管编辑任务十分繁重,但她却乐此不疲。她说:自己办好简报,不但可以充实老年朋友的精神世界,自己也从中得到快乐,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