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科技工作者的崭新人生

阅览:  日期:2009-11-23

   在万籁寂静的深夜,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已休息了,然而,在市医药研究所电生理实验室里却时常灯火通明,一位60多岁的老科技工作者仍在忙碌着。他就是全国著名胃肠电专家、市医药研究所原所长欧阳守。
 
   2003年,为响应科技改革压缩编制需要,时任研究所所长的欧阳守才57岁便毅然带头提前退休,领导考虑他科研工作的过硬技术和丰富经验,出于培养年轻科技工作者的需要,又将他返聘。
 
   返聘后,欧阳守虽不再是正式职工,却总是亲临科研第一线,他的工作热情有增无减。每天上班都“躲”在实验室里,经常加班到半夜,饿了就随便吃点方便食品,困了就在靠背椅上歇会儿。有一次,为了做一项实验,欧阳守从早晨上班进入实验室,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了还没回家,老伴放心不下便打电话,欧阳守的手机关机,办公室的电话也没人接。这下,老伴内心可着急了,打的士到单位找,没想到欧阳守此时正累得在实验室睡着了,手机也没电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退休返聘6年来,欧阳守的辛勤汗水也换来了硕果累累的科研成果,先后承担完成省卫生厅、市科委、市卫生局多项重点研究课题任务,首提胃存在传导相位差、胃肠离子通道病等6项新概念获得国际承认,研制出“胃肠病生物电信息跟踪治疗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有2项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7月,欧阳守带领课题组完成的《胃肠电相位差的机理研究》项目,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研究成果使临床更准确地检测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及伴随功能改变的器质性病变,对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据鉴定专家组介绍,目前该项成果在临床胃肠电生理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去年底,该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欧阳守“重新上岗”后,对培养年轻的科技工作者特别上心。每次他带的年轻科技工作者做实验,不管再忙再累,他总是坚持在一旁手把手地指导。有一次,刚来不久的一位福建中医学院中药学毕业的研究生做胃手术实验,实验对象是一只兔子,虽然麻醉、开腹、取胃等一套程序非常熟练,但从小就有恐血症的她看到血一紧张,忘了进行肌肉层钝性分离造成大出血。假设这次不是做兔子实验,而是进行病人的胃手术,后果的严重性可想而知。这时,一直在一旁仔细观察、指导的欧阳守告诉她,遇到这种情况要立即先用纱布止血,再找到出血的血管,用止血钳夹住血管止血。6年来,欧阳守先后带出12名研究生、本科生输送到省、市其它科研所、医院、院校,并带领他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5篇,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欧阳守退休后不计得失地努力工作,不仅带出一大批年轻科技工作者、取得突出的科研成绩,自己也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先后多次被评为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连续三年被评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被选为省政协第八、九届委员和中华医学会全国胃肠动力大会秘书长,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9年3月,他又被市卫生局表彰为先进离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