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映照党旗红
阅览: 日期:2010-04-22
在美丽的侨乡集美,有这么一个坚持党的宗旨,离开工作岗位又继续为党作奉献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夕阳映照党旗红的感人赞歌,这就是集美区直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该支部现有党员29人,其中离休干部16人,原区级领导12人,平均年龄80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支部现任书记、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区委副书记林知识,充分利用集美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故乡这一资源优势,亲自讲党课,以多种形式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学习并努力践行“热爱祖国、捐资助学、乐于奉献”的嘉庚精神,引导大家退休不退党,发挥余热,奉献社会。他多次组织全体党员及其家属参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厦门经济特区成果展、元宵灯展等;每年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几千元购买健康向上的书籍,并亲自主编了《集美的昨天今天明天》一书,丰富党员的文化学习生活。他非常关心每位老党员,凡是该支部的老党员生病住院,他都要和支部“一班人”前往看望慰问,让老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有一次,从新疆乌鲁木齐退休、组织关系转入该支部的老干部陈清售因病住院,还作了手术,下乡调研的林书记知情后,并没有因为老陈是外地转入的党员而“偏心”,当即打电话关心病情,回来后立即赶往医院看望慰问。
支部副书记、原区人大副主任林志民,尽管身体不好,但他仍力尽所能,关心支部的老年体育活动,原先就喜欢打门球的他,发挥自己的特长,经常组织老党员打门球锻炼身体,丰富他们的退休生活,还多次带领支部门球队在市、区比赛中获奖。林副书记在关心本支部党员文体生活的同时,也很关注居住地所在社区老年人文体活动的情况,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几年前,他的居住地还属农村,老年人活动场所很少,供老人锻炼的体育设施缺乏,他便带头捐出1000元,还发动群众捐款。资金到位后,为了省下有限的经费,他不顾自己体弱多病,带领群众奋战十个多月,在原先的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个多功能社区体育场馆,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几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全国老体协先进个人和市、区老干部先进个人。
组织委员、原区人大副主任施恩雅,从单位退休后,又担起区老年大学集美分校校长的重任。上任不久,正遇学校扩建,为了节省点经费,她几乎事必躬亲,从教师编排、校舍布置到教学用具的采购等,她与几位老同志一起亲历亲为,甚至连搬运工的活都是亲自动手。那时,正处于炎热的夏季,整天为校舍的扩建忙碌着,一周下来,施校长累得牙龈上火,疼痛难忍,但依然每天在现场忙碌。等扩建的学校全部整治到位,她也瘦了一圈。在校舍的扩建上,施校长费心尽力。在教学上,她更不含糊,坚持走老年特色办学之路,吸引了许多老年朋友报名学习,使学校规模实现“三级跳”,从一开始的1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851人,教学质量同样有着很大的提升,先后有20多名师生的作品在各种大赛中获奖,学校被省、市评为老年教育先进集体,她本人也多次获得省、市老年教育先进个人,并荣获全国《感动人生》征文大赛最佳组织奖。
宣传委员郑俊杰曾经是宁德市委党校副教授,虽然已是80岁高龄,但仍发挥自己的文字特长,承担起支部的材料撰写、宣传报道的“重任”,撰写的理论文章多次获奖。几年来,老郑还担任所在银屏社区五老志愿队队长和区关工委宣传科学发展观报告团成员,多次到街道、社区和农村宣讲科学发展观精神。今年初,区组织报告团到各社区、农村宣讲,患上感冒的老郑仍坚持参加,老伴劝他不要去,说他都80岁的人了,还这么不要命。但他说:“定下来的报告团怎能说不去就不去呢?”于是,他带了一些感冒药,还是跟着报告团出发了。报告团的三天宣传演讲,受到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的一致好评,可演讲回来,老郑的感冒却更加严重了,喉咙肿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该党支部不但支委“一班人”模范带头深受群众好评,还有一大批原区级领导、离休老党员,他们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也是大家公认的。原区委书记郑德发退而不休,受聘担任数家外企顾问,招商引资达2000万美元。他不仅自己捐款,而且每年都要从企业募捐几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计划生育困难户及困难的老党员。2008年春节前夕,当他听说有一批70-80岁的农村原村支书、老大队长,他们曾经为集美的建设作过贡献,现在年老体弱,生活很困难时,郑老就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一万元,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名义,和支部“一班人”专程到25名最困难的老村支书、大队长家中慰问,发给每人慰问金400元。人的一生做过几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好事。十几年来,郑老的善举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带动了其他离退休老干部加入扶贫帮困的善举行列,他个人也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市老干部先进个人、集美区百家公仆。
老支书、原区人大副主任、80岁的王水泊,人老志不老。离休后,王水泊先后担任20项社团职务,还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多方收集养生保健偏方、验方,精选汇编成200多万字的《生活之友》和7本续集,印刷成册,无偿赠送给社区、农村老人。由于书中讲的都是生活中的养生保健常识,很多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纷纷要求多印,分发给老年人,有的群众自己看完后还把书寄给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亲人朋友。十几年来,王老助老为乐的行为,深受社区和农村老年人的欢迎,许多老年人还纷纷向他提供一些民间养生秘方,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省、市、区老干部先进个人。
曾任支部宣传委员的老党员陈少斌,离休20多年来,潜心研究和宣传陈嘉庚精神,编著了《陈嘉庚研究文集》等多部著作,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弘扬嘉庚精神文章200多篇,为机关、学校、社区群众做了几百场报告,听众几十万人次,并积极参与建立陈嘉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一次,区里建立“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他主动请缨,通过上网、到全国各地陈嘉庚图书馆查找资料,向当年和陈嘉庚见过面、至今依然健在的老同志了解情况,打电话给陈嘉庚在国外的亲人请教,多方收集陈嘉庚生前的珍贵资料、照片,为陈列馆的建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后来还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几年来,集美区直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老党员们,老当益壮,以身作则,用他们的行动印证了他们的诺言,用他们的事迹映红了党旗,支部建设水平跃上新台阶,年年被区机关党工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两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党支部,58人次受到表彰奖励,其中6人被评为全国、全省先进个人,《中国老年报》、《福建老年报》及省、市新闻媒体还多次报道过该支部、老党员个人的先进事迹。2009年,该支部被评为“全省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