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情南音 老来热衷传授
阅览: 日期:2013-01-08
一生痴情南音 老来热衷传授
白斌斌
他叫陈清好,今年已77岁,同安丙州村人。从1993年起,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村民,在宗族的祠堂里义务教村里的小孩唱南音。这样的南音教学,持续了20年。这位看起来就像60岁出头的老人说:“也许是因为每天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心态年轻了,人自然也看着年轻。”
12岁那年,由于声音条件好,老陈便跟着村里面的人学唱南音。天资聪颖的他不仅学会唱南音,南音的各种伴奏乐器也样样在行。后来,陈老作为新中国第一批义务兵,去了部队。由于路途遥远,他没能带着乐器去,就这样,他的南音梦被暂时搁置了。
60年代初,他从部队退伍,很快他就加入村里的宣传队。由于南音唱得好,广受周边地区群众的欢迎,他常被邀请到南安、晋江一带参加演出。后来,因为孩子的出生,他只能暂时收起自己的音乐梦想,为生计奔波。时间来到90年代初,随着家里的小孩一个个长大成人,家里经济条件的很大改善,他又可以全身心投入南音中去。
1993年,老陈终于实现心中多年的愿望,那就是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村民一起组建丙州村南音社。从那之后,老陈与其他社员一起,到小学中挑选好苗子,每个晚上都在村里的祠堂开课,义务教孩子们唱南音。最让老陈自豪的是,1995年,老陈受邀率领8位南音社的儿童南音新秀,进京赴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六一节”文艺演出,演出后老陈一行人还受到首长们的亲切会见。当年的那一趟北京行,被当时的同安区文化馆馆长亲切地称为“海娃上北京”,并为此作了一曲。
老陈自豪地告诉记者,家里所有孩子都会唱南音,大儿子15岁时便能把南音唱得溜溜转;还有个孙子,从小就有很强的南音天赋,后来考上中央美院,现在在北京的设计院里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家长希望孩子好好读书,不希望孩子去学其他东西分心,到老陈那里学南音的小朋友不如以前多了。老陈为此感到痛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南音社还是与周边的幼儿园、小学达成合作关系,老陈每年都会去学校挑选好苗子,尽心去培养。
除此之外,老陈也经常受附近中学的邀请,到学校教孩子们唱南音。老陈说,只要有一个孩子愿意学,他也将倾其所有,将自己的南音造诣传授给他。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社会能给予南音这项闽南古老传统艺术更多的关注,让南音文化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