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灿与“关爱团”的老妈妈们
阅览: 日期:2013-04-15
她获得的奖章和荣誉,一时连自己也算不过来;她的名字在一圈圈的光环中闪现:
她是厦门卷烟厂原厂长兼党委书记,厦门华美卷烟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被称为“敢吃螃蟹的人”和厦门引进外资“第一人”;
她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等荣誉;
她在纪念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之际,被评为特区30位杰出建设者之一;
她又是“全国十大扶贫狀元”,先后筹资2000万元在贫困地区实施脱贫致富工程;
她热心拥军工作,像母亲那样,深深地爱护着守卫海岛的战士,被厦门海岛官兵称为“拥军妈妈”、“拥军奶奶”的“全国十大爱国拥军新闻人物”;
2004年1月,中宣部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学习、宣传她的双拥先进事迹……
她性格豪爽倔强、办事干脆利落、快人快语,说话掷地有声;有一股刚毅坚定、不屈不饶的精神;
她就是人称有着侠骨柔情、古道热肠的女中豪杰——刘维灿。
在刘维灿身上,留下了一串串感人至深的故事。可是,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事,即资助厦门老年大学老妈妈关爱团,与老妈妈们一起关爱失足青年。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体贴、爱心,挽救那些被“病毒”侵蚀的树苗,那些即将凋零的花朵,那些迷途的羔羊。
一
厦门老年大学老妈妈关爱团的原名是厦门老年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妈妈帮教组”。1988年,离休干部林圣雪任厦门老年大学湖滨学区主任,参与了厦门市公安局收容所的帮教工作。在她的积极倡导下,厦门老年大学20多位女学员发起成立老妈妈帮教组,2010年更名为老妈妈关爱团。其意为像妈妈一样地关心身残、心残的孩子们,用心血帮教、帮扶、挽救他们并预防青少年犯罪。
春暖花开时节,笔者来到位于湖滨三里的老年大学老妈妈关爱团办公室,倾听老妈妈们讲述刘维灿如何支持关爱团工作的故事……
办公室设在居民的宿舍楼底层,虽然简朴拥挤,但收拾得干干净净。老妈妈们个个都很豪爽、热心肠,一听来意,话匣子自然地随之打开。刘维灿支持关爱团的许多故事,十分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老妈妈关爱团的创始人林圣雪与刘维灿都是离休干部,她们的情谊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
1928年9月出生的刘维灿,小时候家境贫寒,虽然她学业优秀,考上了多个学校,却因交不起学费,最后选择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分配在厦门粤侨小学(即现在的新华小学)当教师。她追求进步、向往光明,于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林圣雪也是小学教师,在定安小学任教,也是地下党党员。俩人由于职业相同,信仰和追求一致,交往日益加深。在白色恐怖时期,她们曾冒着生命危险为地下党传递情报,为支援人民解放事业捐物筹款;厦门解放时,她们又率先组织学生欢迎解放军进城。
上世纪50年代,在建造厦门海堤的岁月中,刘维灿担任了海堤工程政治部组织科长。她与上万名海堤建设者们以移山填海的豪迈气魄,在高集海峡上奇迹般地建起了一座跨海石筑长堤。尽管斗转星移,时光流逝,但是海堤建设的艰苦岁月,一直是她挥之不去的记忆,她以海堤建设者为荣。2000年,她从华美卷烟有限公司董事长岗位上离休了,兼任的职务更多,工作更忙、人生更精彩!除了企业方面的一些协会职务外,她还担任市关工委委员、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等。拥军、扶贫、参与奖教事业、宣传海堤精神等活动,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满满的;她还到学校、工厂、部队等讲述移山填海建造海堤的故事,把海堤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因为关心失足青少年,因为宣传“海堤”精神,让她与关爱团的老妈妈们结缘,走到了一起。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老妈妈帮教组到厦门市公安局收容所进行“亲情帮教”。正巧,刘维灿也来到收容所,当时,她在“海堤联络组”带领一班子人整理“海堤精神”书稿,也就带了“海堤精神”报告团到收容所,讲述劳动光荣、艰苦光荣、奉献光荣的海堤精神。不期然却遇到了老朋友、老战友、老姐妹林圣雪的老妈妈帮教组。两位老人握手问好时,才得知彼此所为。刘维灿亲眼看到,老妈妈们苦口婆心地劝导做错事的孩子们迷途知返,鼓励他们痛改前非、浪子回头。做为一名老党员,她的心情难以平静:高墙内那些被扭曲的心灵,不正需要像林大姐这样的老妈妈关爱吗?当她得知老妈妈们大多数是企事业退休的,本身退休金并不多,还要自掏腰包买生活用品等给帮教对象……老妈妈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地挽救失足青少年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刘维灿的心。她对林圣雪老姐姐说:“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可惜我知道得太迟啦。”她毫无二话地表态将伸出援手,尽一份爱心,并由此加入到这项崇高的事业中。
刘维灿办事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她立即从她的厦门“金桥科教拥军促进会”拨出12000元到老年大学,给老妈妈帮教组专款专用。对于老妈妈帮教组,这真是雪中送炭!虽然这一笔捐款数额并不大,但意义却非同寻常,因为这是社会上第一个伸出援手帮助支持她们的第一笔资金!老妈妈们感到十分欣慰,因为她们的汗水没有白流,她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得到了企业家的支持,她们从心底感谢刘维灿!老妈妈刘爱治说:“刘大姐的这笔款真是及时雨!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她站出来支持,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经济上支持固然重要,可贵的是精神上鼓励和支持。”而刘维灿一番朴素无华的话,更让大家感动,她说:“是老妈妈们的精神感动了我。虽然我不能经常与大家进入高墙直接做细心的劝导教育工作,但是,我可以帮忙想办法,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我很高兴又结交了这么多热心、负责、肯奉献的姐妹们。我曾经当过教师,愿意和大家一起当这个光荣而有意义的特殊园丁。”
从1994年开始,刘维灿坚持每年从 “厦门金桥科教拥军促进会”中拨款到老年大学的老妈妈帮教组。期间,因为经费使用上有些麻烦,刘维灿知道后,果断地说:“别担心,这件事我来解决,我会给你们想办法,好事要办好!”她是 “厦门金桥科教拥军促进会”理事长,又是市关工委委员,她曾考虑经费拨到关工委,也曾设想让“促进会”直接管理,但都有些麻烦。在她的协调努力下,最终圆满理顺了。老妈妈们说:“刘大姐是真心实意帮助我们,为我们办实事解开了难题。”
自从认识老妈妈关爱团,刘维灿的心中又多了一份操心和牵挂。既要操心筹款帮助帮教组,又要牵挂那些“高墙内失足的孩子们”。
二
华美卷烟有限公司是厦门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自投产以来,生产了“金桥”、“骆驼”牌等卷烟,为国家创汇10多亿美元。当年,刘维灿担任厦门卷烟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厦门华美卷烟有限公司董事长时,企业盈利了,赚钱了,刘维灿笑了。但她想得很远,企业要发展,必须发展科技;虽然华美赚钱了,但是全省还有许多贫困地区,要扶贫,她想要办很多很多事情。于是专门拨款200万元设立了厦门“金桥科教拥军促进会”,并担任理事长。在上世纪80年代,200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可是,厦门“金桥科教基金会” 成立以来,需要捐款资助的项目很多,支出的经费也很多。刘维灿说:“过去我很会赚钱,但也很会花钱。”她所说的花钱就是做善事,资助科教事业、扶贫、拥军等。她说:“老妈妈关爱团帮教失足青少年的事,我很迟才知道,虽然我的经费已剩不多,但我会一直支持下去的。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帮助下去。”
刘维灿说到做到,不仅每年捐款20000元,逢年过节时还自掏腰包帮助关爱团的老姐妹们。采访中,笔者还听到不少刘维灿和关爱团老妈妈们之间深厚友情的动人故事。
有一年,年关将至,年的气氛渐浓。刘维灿想到老妈妈关爱团的姐妹们辛苦一年了,应该慰问慰问。但又苦于筹不到资金,该从哪儿支出呢?她寻思着,虽然没地方募集,但还有自己的腰包啊。于是,她便自掏腰包购买了水果、土特产送给关爱团的老妈妈们。老妈妈们得知这批礼物是刘大姐自己掏钱买的,感动之余,便悄悄地商量着把这份心意转送给帮教对象。春节前夕,老妈妈们带着刘大姐的情谊和爱心,走进收容所和高墙内的孩子们一起过年,用母爱唤醒人性,用亲情挽救、感化一颗颗冰冷的、扭曲的心灵。
当刘维灿知道所送的年货,老妈妈们并没有享受到,赞叹之余,便决定尝试别的办法。又过了一年,春节将至。刘维灿想,送礼物,她们没享用,那就请她们吃饭吧。刘大姐要掏钱请客,老妈妈说什么也不让她破费。后来,熬不过大家的婉拒,刘维灿便拿了8000元要给每个人一点补贴。没想到,这笔钱又原封不动地进入公家帐号,用于补贴帮教费用。刘维灿得知后,被她们的无私大爱感动不已,便又拿出了10000元。关爱团的老妈妈们说到这件事,除了感佩称颂,更是一种敬重,她们说,刘大姐年岁已高,今年已86高龄,还在操心关爱团的事。怎能让她既操心又破费?而刘维灿是怎样想的呢?她告诉笔者,关爱团的姐妹们很辛苦,我想请她们吃饭慰问慰问,可她们却把钱节省下来,又花到帮教上。这么好的同志,做的又是劝人为善的好事,我有什么理由不帮忙?
说到关爱团的老妈妈们,性格豪爽的刘维灿十分激动。她说,帮助失足青少年改过自新是一件很不容易事,可这些老妈妈们却坚持下来了。她们怀着爱心与诚意,走进收容所、戒毒所,去规劝、教育、感化、挽救那些失足的孩子们不是一天、二天,也不是一年、二年,而是十几年风雨无阻地坚持下来,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爱的奉献。是她们的精神感动了我,她们的行动感动了我。我所做的与她们相比是十分微小的。说到动情处,刘维灿眼眶湿润了。她说,这些失足的孩子们也是受害者,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家庭、社会有责任帮助他们,拉他们一把,引导他们走向正道。我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要靠大家的力量,靠整个社会的力量,一起做好失足青少年的转化工作。只要大家伸出援手、献出爱心,我们的社会就会充满阳光,就会和谐美满!
听了这些故事,我想,爱是什么?是亲情,是友情?爱是无形的,是赤诚的。关爱团老妈妈们平均年龄六、七十岁,当青少年误入歧途时,她们以母爱的博大胸怀,去关心、去呵护;因为有爱,老妈妈们不辞辛苦、不言放弃。正因为有无数这样的母亲、妈妈,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更为和谐安定,我们赞美关爱团老妈妈们无私奉献,更要赞美与老妈妈们并肩作战,无私资助的刘维灿老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