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续“虫缘”

阅览:  日期:2014-09-02

 

张清源,厦门检验检疫局退休干部,年过七旬的他,本可以安享晚年,悠闲地过着退休后的生活。但是,老张退休10年来,却坚持乐此不疲地辛苦奔波,拿他的话说就是,只要农业需要、农村需要、农民需要,他都愿意再续“虫缘”撒余热。
在别人眼里,地球已知的100多万种的昆虫是令人讨厌的,它们传播疾病,破坏农作物生长,和昆虫打交道也十分枯燥、乏味。而老张自五十年前走进农学院大门后,就和昆虫较上了劲,无论是70年代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农区从事农业害虫防治、试验、研究,实地指导当地农民进行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是80年代的口岸植物检疫工作,努力把守国门、防止国外有害生物入侵,主持参与多项检疫害虫的科研课题,都让他为自己从事40年昆虫工作感到自豪。
退休后的老张,决定发挥特长,再续“虫缘”,战虫保农。他申请加入了厦门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并担任老科协农业专委会秘书长。他通过老年科学技术协会这个平台,利用专业技术特长,继续为厦门多家农业企业做好顾问和技术指导工作,排忧解难,得到水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企业的赞誉和好评。
每年春秋两季,他都要参与到厦门市农专委组织的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到同安区三秀山蔬菜合作社、郭山紫长茄合作社、开心农场等地,指导蔬菜选种、栽培、无害肥料等工作,进行农药使用技术培训;走进翔安区出口日本胡萝卜生产基地,指导胡萝卜线虫病的无公害生物农药防治工作;还经常参加集美区科协科普知识下乡活动,到后溪新村、杏林、灌口社区等地发放农业科普知识书籍,并接受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咨询。
2012年以来,老张还分别参与到厦门市科技局、经发委下达给相关企业的技改、高新技术课题项目的现场监理工作中。先后对厦门如意公司金针菇生产线、厦门鹰君药业公司龙眼特色产业技术开发、厦门市医高专援藏组培室建设及藏药手掌参人工育苗研究等18个项目进行审查及评价,给出准确的监理意见。还担任“厦门市现代果蔬种业发展研究”课题副组长,先后到省内外相关科研机构考察调研,走进多家种业企业了解情况,摸清现状,寻找存在问题,查找原因,预测发展前景。
    今年3月18日,在“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学术沙龙”活动现场,老张详细介绍了进出口转基因作物产品与食品的检验检疫情况,并将各专委会专家的学术观点、意见记录整理表在厦门市老科协杂志,还和组织者一同编辑《农业转基因生物食品常识》科普手册。
2011年,张清源的《我的虫缘》一文获全省离退休老同志“我的红色记忆——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二等奖。文中这样写道:“我的一生与昆虫结下不解之缘,认识了昆虫,掌握了昆虫,也以此服务祖国,报答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这是我的虫缘。”张清源的“虫缘”,让他成为退而不休的榜样,不断地发挥专业知识技能的余热,全心服务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