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教古村游记

阅览:  日期:2009-11-23

   九龙江西溪,她离开母体之后,迂回曲折,历经千辛万苦,流过了船场,流过了书洋,到此变成了宽阔的河流,纵横十余里的山区小平原,几座拱桥把两岸的土楼子民紧紧地联在一起,便是漳州南靖县梅林镇的一个古村落——长教村。这里风景绝佳,四面环山,群峰雄起,溪水潺潺,古道幽幽,古木参天,四十多座各式土楼星罗棋布在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仿佛是世外桃源、香格里拉!这里的蓝天、绿水、梯田、夕阳、耕牛、牧童、老街、土楼……皆可入诗入画。正是:村前古道幽,屋后碧溪流。水岸皆榕树,田中见土楼。
 
   据说,1358年,一个寻觅梦土的人从永定洪源走进了这片肥壤沃土。此人正是长教简氏开基祖简德润。时间老人匆匆地走过了六百五十多年,如今长教村已成为闽南一个秀美的古村。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老伴带着5岁的小孙女兴致勃勃地到长教村游玩。一到村里,我们便与几位福州游客一起走进了“和贵楼”。和贵楼也叫“进士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从挂在墙上的“简介”上可以算出这栋楼已有二百七十多年历史。我和蔼地问正倚门读书的小女生:“小姑娘,这里住有多少人?”小女生爽朗地答道:“122个”。我点头。她是否怕我感到人数太少?又追加了一句:“122个已经很多了!”我和太太连声说不少!不少!“和贵楼”是闽西南唯一的一座5层方土楼,也是唯一建在沼泽地里的一栋土楼。和贵楼最奇特的是“天井”中的两口水井。一口清澈见底,水质甘甜爽口,这口井里的水已装在游客的瓶子里漫游全国各地、漂洋过海,走向世界。然而,奇怪的是另一口井里的水竞浑浊不清,水色一年四季各不相同。
 
   据典故记载,客家人以耕读为本,崇尚学而优则仕,重贵轻富,人才辈出。从小生活在和贵楼的孙氏第16代孙简逢泰,12岁就中了秀才,那年他是骑在他老爸的肩上去县城赴考的。当时主考官是山东人,他看到小逢泰身穿长衫,头发又结了个辫子,就嘲讽道:“福建来了只红鬃马”,小逢泰看到主考官脚上穿着黑色官靴,便脱口回道:“山东来了只黑脚驴”。主考官暗想:“好历害啊!”便有意“考”他:“你读了几年书?”小逢泰说:“不多不少12年”。主考官看他一个十来岁小孩怎可能已读书12年,便疑惑地问道:“那你今年几岁?”小逢泰说“12岁”,主考官便笑着调侃到:“那你生下来就读书了?”没想到小逢泰却又说:“我7岁才读书。”主考官觉得更奇怪:“这哪来12年?”小逢泰不慌不忙地说:“我日读6年,夜读6年,如此不刚好12年吗?”主考官这下服了,便顿生好感,但还是有意再考考他,又对小逢泰说:“你进3步”。小逢泰毫不犹豫地向前跨出3大步。主考官又要他后退3步,这时小逢泰却屹然不动。主考官问他为什么不退?小逢泰说:“大丈夫有进无退!”主考官拍案叫好,当场授于秀才。这段“佳话”虽不一定是真的,但几年以后,小逢泰进京赴考时中了进士,道光戊戌年殿试时得了第二名,被钦定为工部屯田司主事,后提升为侍朗,这是真的。还有,第18代孙简作都诰授翰林侍诏,第19代孙简羡强22岁侨居缅甸,曾出任缅甸救济总会负责人、海外侨务委员会副主席,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捐资建造学校,支持抗日活动,为表彰他的贡献,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还颁给他一块“兴学敬教”的匾……和贵楼又叫“进士”楼,就是由此得来的。
 
   自助游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可到处走到处看,无拘无束,时间都由自己支配,想看多久就看多久。我们带着5岁的小孙女随即又信步走进了一栋被烟熏得黑里发亮的圆土楼。进门时便一眼看到了以前在裕昌楼见过的“东倒西歪”的廊柱,正当我定睛观望时,从房内出来了一位戴着袖套的女士。她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不要紧,几百年来都是这样”。这栋楼没有开放,所以没有“简介”。我问她这楼叫什么名?“翠盈楼”(音),她响亮地答道。我又问:这栋楼有多少年头了?“都说有五百多年了”,她伸出右手张开五指给我们看。我们便不一而同地“哇”了一声。然而这栋楼似乎人气不旺,既没有见到读书或玩耍的孩子,也没见到其他游客出入。告别这位女士后,我们又走向另一栋土楼,该楼大门以右的部分已基本坍塌。进得门来,一只硕鼠从眼前穿过,我自语道:这栋楼可能没有人住了。“有!”吓了一跳,我循声转过身去,只见一位先生端着一盆猪食从灶间出来,他并不打量我们,也不瞟我们一眼,“有”完之后,便径直喂猪去了,我们无法再与他对话,便只好走出来。紧挨该楼左首的另一栋土楼已经全部坍塌,只有部分墙体还矗立在废墟中,有点像古罗马的竞技场……
 
   在长教村,有几百年的土楼,有几百年的老榕树,有明清时代的繁华痕迹,有现在还在使用的以物易物的场地……这里没有现代文明的痕迹,没有工业污染,没有水泥钢筋,只有原木、土坯、鹅卵石……当我走过老街,看过古建筑或断壁残垣及废墟后,百感交集,叹道:这真是一个“老掉牙”的村落!掉了的“牙”要否补上?如果不补,用不了多久,这里就没有土楼可看,只能看土楼的遗址了。要补,谁来补?如何补……我大大地感慨了一番。正如:南靖古村长教,林密山高岚缭。古道且幽幽,天色景观极娇。长教,长教,何日变成新貌?
 
   离开长教,正是夕阳西下,晚风渐起,顿觉凉意,便停下了脚步;远远望去,人烟稀少,好似已到深山穷谷,此时的我,脑海里浮现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